<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8-21 15:56 原文鏈接: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與貧血

    一、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糖化血紅蛋白(GHb)是血液中葡萄糖分子和血紅蛋白A組分的某些特殊部位,在紅細胞內經緩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應,最后形成HbA1c酮胺化合物。Hb中的HbA1占97 %, HbA2為2.5 %,HbF僅占0.5 %。其中HbA1又可分為HbA1a1、HbA1a2、HbA1b和HbA1c,HbA1a1與1,6-二磷酸果糖結合,HbA1a2是與6-磷酸葡萄糖結合形成的GHb,HbA1b結構尚不清楚。而HbA1c作為GHb的一種亞型,是最具特征的成分。其中一個β鏈N端纈氨酸與葡萄糖進行的緩慢的、連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應,HbA1c占據了這三個組份中的極大部分。HbA1c在紅細胞內的合成進程是連續緩慢進行的,合成產物是不可逆的,不會流出細胞外,合成的周期貫徹于紅細胞平均壽命(120天左右)的全過程,在紅細胞死亡前,HbA1c的含量已保持了相對穩定,在紅細胞平均壽命一半時段中所測得的平均血糖值與HbA1c最吻合。因此HbA1c高低可客觀反映近1-2個月內的血糖平均水平和糖代謝的總體情況,較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有獨特的優越性。國外已將HbA1c監測作為糖尿病療效判定和調整治療方案的“金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的增高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可改變紅細胞對氧的親和力,使組織與細胞缺氧,加速心腦血管并發癥的形成。若眼睛內的晶體被糖化,可引發白內障。糖化血紅蛋白可引起腎小球基底膜增厚,誘發糖尿病腎病。糖化血紅蛋白還可以引起血脂和血黏度增高,是心腦血管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二、貧血

    所謂貧血是指循環血液單位容積內的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或紅細胞比容(壓積)低于正常值的下限。這個正常值可因不同的性別、年齡、生活地區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生理性血漿容量的變化而有所差異。世界衛生組織(WHO)1972年制訂的標準認為,血紅蛋白低于以下數值者為貧血:6個月~6歲l10克/升,6~14歲120克/升,成年男性130克/升,成年女性120克/升,妊娠婦女110克/升。國內掌握的貧血標準為:成年男性<125克/升,成年女性<l10克/升,孕婦<100克/升。根據血紅蛋白含量的不同,貧血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以下四級:①輕度:血紅蛋白低限~91克/升,癥狀輕微。②中度:血紅蛋白90克/升~61克/升,體力勞動后心慌氣短。③重度:血紅蛋白60克/升~31克/升,休息時已感心慌氣短。④極度:血紅蛋白<30克/升,常合并貧血性心臟病。

    三、HbA1c與貧血的關系

    作為糖尿病療效判定和調整治療方案的“金指標”,HbA1c已成為醫院常規檢測項目,而被檢測者中有部分患者伴有貧血。據報道,糖尿病腎病嚴重者貧血常見,這可能與營養不良和腎臟受損導致紅細胞生成素產生減少有關。糖尿病人有貧血者,其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對評價控制病情好壞的解釋應慎重,需排除血紅蛋白對檢測結果的影響。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就有人對HbA1c和貧血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任何延長紅細胞壽命或增加紅細胞在高糖環境中暴露時間的因素均可引起HbA1c水平增高,缺鐵性貧血是較常見的引起HbA1c增高的因素。任何能縮短紅細胞壽命或減少紅細胞在高糖環境中暴露時間,增加紅細胞周轉的因素均可引起HbA1c水平降低,血液病患者尤其是溶血性貧血患者,其紅細胞壽命縮短,導致糖化血紅蛋白形成的時間也相對應縮短,由此測定的結果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當某些基礎疾病存在繼發性溶血現象,可使糖化血紅蛋白測得值偏低,如肝硬化、脾腫大、糖尿病性腎病患者的EPO治療以及極度貧血患者的輸血治療后等。程曉玲選擇100例貧血的糖尿病患者樣本(輕度貧血(Hb>90g/L)40例、中度貧血(Hb為60-90 g/L)36例、重度貧血(Hb<60g/L)24例)和50例無貧血做對照檢測的糖尿病患者標本在邁瑞BS400生化儀檢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并作統計學分析發現,各種貧血的糖尿病組空腹血糖與無貧血的糖尿病組空腹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輕度貧血的糖尿病組糖化血紅蛋白與無貧血的糖尿病組的糖化血紅蛋白結果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中及重度貧血的糖尿病組糖化血紅蛋白結果與無貧血的糖尿病組的糖化血紅蛋白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陳曉旦對貧血對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采用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并按貧血輕重進行分組。實驗結果證明血紅蛋白<59g/L的患者,檢查糖化血紅蛋白時,加入10μl的壓積紅細胞取代20μl全血,結果更為可靠。這種方法經過驗證或許可成為檢測貧血患者糖化血紅蛋白的方法。

    由此可見,糖化血紅蛋白值的高低受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影響。糖化血紅蛋白是血中葡萄糖和血紅蛋白相結合的產物。它是測定血液中紅細胞內與葡萄糖分子結合的血紅蛋白總數的百分比。糖化血紅蛋白越高,就表示與葡萄糖結合的血紅蛋白的數量越多。另外,紅細胞質和量的變化也直接影響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結果。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紅蛋白是正常的,糖化血紅蛋白越高,則表示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越高。假如在血液中葡萄糖的數量相等時,糖化血紅蛋白的高低則取決于與葡萄糖結合的血紅蛋白的質和量。也就是說,如果糖尿病患者存在影響紅細胞質和量的疾病(如腎性貧血、鐮狀細胞貧血、溶血性貧血等),那么,所測出的糖化血紅蛋白的結果也就不能完全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