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卷心菜、西蘭花和羽衣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在被攝入腸道后能釋放一種化學物質,具有抗炎和預防腸癌的作用。
圖片來源于網絡
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免疫》雜志上發表的報告說,他們通過小鼠實驗發現,十字花科蔬菜在腸道中被消化時會釋放化學物質“吲哚—3—甲醇”,這種物質可激活一種被稱為“芳香烴受體”的蛋白質。
據新華社報道,研究人員說,芳香烴受體是一種環境感受器,可將信號傳遞給腸道壁上的免疫細胞和上皮細胞,使機體不會對在腸道中正常生活的細菌產生發炎反應,從而降低患腸癌的可能性。
論文第一作者、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學者阿米娜·米提吉說,如果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小鼠腸道與芳香烴受體有關的功能,腸道就很容易發炎并發展為腸癌,但在給小鼠喂食富含“吲哚—3—甲醇”的食物后,它們就沒有出現炎癥或腸癌。
米提吉說,向已經患有腸癌的小鼠喂食這類食物后,腫瘤數量大幅減少,且更多是良性的。
研究還發現,芳香烴受體對修復腸道壁上受損的上皮細胞至關重要。若缺少芳香烴受體,腸道干細胞就無法分化為可以吸收營養或產生保護性黏液的上皮細胞,可能會分裂失控,并最終導致腸癌。
研究人員說,通過膳食攝入“吲哚—3—甲醇”,有助抵消由遺傳等原因導致的芳香烴受體不足引發的風險,那些增加了癌癥風險的基因因素難以改變,但通過調整飲食,依然有望降低癌癥風險。
一年生植物在一年內完成整個生活史即受精、種子萌發、開花、結果直至死亡。而多次結實多年生植物在開花結果后不會死亡,會繼續產生葉片,在來年繼續開花結果,并如此循環往復。相較于高等動物,多年生高等植物擁有著......
癌癥領域最令人憂慮的趨勢之一便是50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正在上升,尤其是腸癌。現在,一項耗資2000萬英鎊、為期5年的研究項目獲得了批準,旨在發現腸癌病例上升的原因。英國癌癥研究院、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
記者12月21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獲悉,該院結直腸腫瘤外科副主任黃睿教授及其團隊,在深入探討腸道菌群變化的同時,還對腫瘤微環境和內質網應激機理進行了揭示,挖掘出多個具有潛在臨床應用前景的分子......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31991202、31830004、32122014、32070854)等資助下,北京大學瞿禮嘉教授、鐘聲副研究員團隊在植物通過有性生殖實現遠緣雜交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
澳大利亞奧莉維亞紐·頓-約翰癌癥研究所科學家在6日出版的《科學免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預防和治療腸癌的新靶標:TCF-1分子。研究表明,刪除免疫細胞內的TCF-1時,會導致腸癌腫瘤顯著減少......
澳大利亞奧莉維亞紐·頓-約翰癌癥研究所科學家在10月6日出版的《科學免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預防和治療腸癌的新靶標:TCF-1分子。研究表明,刪除免疫細胞內的TCF-1時,會導致腸癌腫瘤顯......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外科為一例已行急診結腸造口手術的大腸癌患者施行了“借道NOSES”微創新手術,患者術后順利康復出院。一個月前,77歲的李先生因大腸癌導致急性腸梗阻在當地醫院做了急診結腸造口手......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今天(26日)在線發表來自山東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阻礙十字花科蔬菜遠緣雜交的生殖隔離這一難題被山東農業大學段巧紅教授團隊破解,他們成功獲得大白菜的種間、屬間遠緣雜交......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今天(26日)在線發表來自山東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阻礙十字花科蔬菜遠緣雜交的生殖隔離這一難題被山東農業大學段巧紅教授團隊破解,他們成功獲得大白菜的種間、屬間遠緣雜交......
二月蘭 中國農科院蔬菜所供圖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分子設計育種團隊完成了二月蘭基因組的解析。通過基因組比較分析,在十字花科古多倍化演化和高產優質油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