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團隊成功研發高效鉑基催化劑,將顯著提升丙烯生產效能,有望打破西方國家對丙烯工業的長期技術壟斷。
丙烯是一種化工原料,在工業生產中作用巨大,是制造塑料、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等“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對紡織、制藥、醫療、軍工等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傳統生產技術已經無法滿足全球主要經濟體對丙烯日益增長的需求,2017年我國丙烯凈進口量達到309萬噸,市場價格也呈現逐年攀升的態勢。目前,“丙烷脫氫法”是市場占有率增長最快、最具前景的丙烯生產新技術,而鉑基催化劑是該方法的關鍵所在。相關技術被美、德等少數國家長期壟斷,我國現有的12套“丙烷脫氫法”丙烯生產線均從國外高價引進,催化劑也完全依賴進口,中國丙烯工業形成了被西方發達國家“卡脖子”的被動局面。
“誰掌握了更高效的催化劑,誰就掌握了烯烴工業的未來。”據天津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團隊負責人鞏金龍介紹,鉑基催化劑已廣泛應用于“丙烷脫氫法”生產丙烯,其原理是利用鉑等金屬對丙烯的“催化脫氫選擇性”來進行提取和生產。天津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團隊研發的“高效鉑基催化劑”擁有兩大全新優勢:一是“更純”,通過高溫還原和酸洗去除助劑金屬雜質,使催化劑形成純鉑覆蓋的核殼表面;二是“更強”,通過改變表面鉑的電子狀態,極大提升鉑原子催化性,從而為工業實踐中大幅度提高丙烯生產效率創造了可能。
據了解,該成果從基礎研究角度論證了構效關系對催化劑研究的重要價值,為鉑基催化劑應用開辟了新思路,對我國化工生產行業具有重大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由天津大學能源化學工程團隊碩士生蔡偉亭和慕仁濤博士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于最新一期《科學》雜志子刊《科學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與內蒙古大學劉健教授等合作,發表了調控二氧化碳(CO2)加氫產物選擇性的催化劑設計綜述性文章,系統總......
氫能被認為是未來全球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穩定、低成本的氫能生產已成為能源科技發展的關鍵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周武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馬丁團隊合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h......
因為燃燒后僅生成水,氫氣曾被視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理想能源。然而,目前全球約96%的氫氣生產仍依賴化石燃料。每生產1噸這種“灰氫”,就伴隨著十余噸二氧化碳排放。氫氣的“清潔能源”標簽及其原本承載的碳中和......
氫能被認為是未來全球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穩定、低成本的氫能生產已成為能源科技發展的關鍵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周武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馬丁教授團隊合作,在《自然》雜志發表研究成果論文,報道了一種......
圖(a)DNTs-Cu的畸變納米孿晶結構;(b)DNTs-Cu的析氫催化性能;(c)DNTs-Cu的催化穩定性;(d)DNTs-Cu與其他已報道Cu基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對比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輝與張欣課題組合作,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電子順磁共振測量技術,研發出新型碳包覆鐵酸鎳納米催化劑(NFN@C),并發現NFN@C在抗腫瘤治療方面......
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和伯明翰大學的合作團隊研發出一種可持續催化劑。這種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活性會增強,能將二氧化碳(CO2)轉化為高價值產品。這一成果為設計下一代電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相關論文發表在10日......
1月21日,記者從廈門大學了解到,該校能源學院卜令正副教授、鄭志鋒教授團隊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燃料電池作為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1月21日,記者從廈門大學了解到,該校能源學院卜令正副教授、鄭志鋒教授團隊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燃料電池作為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近來,國儀量子自主研制的X波段連續波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200-Plus交付了天津大學理學院,以及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成為老師們不可或缺的科研工具。國產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的產品性能與服務能力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