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人工智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對醫療大數據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數據孤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成為醫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瓶頸。國家從14年開始相繼出臺多項重磅政策推動醫療大數據產業的應用。
2014年國家衛計委制定“46312”工程,其中,“4”代表4級衛生信息平臺,分別是:國家級人口健康管理平臺,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地市級人口健康區域信息平臺及區縣級人口健康區域信息平臺;“6”代表6項業務應用,分別是: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計劃生育、綜合管理;“3”代表3個基礎數據庫,分別是: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電子病歷數據庫和全員人口個案數據庫;“1”代表1個融合網絡,即人口健康統一網絡;最后一個“2”是人口健康信息標準體系和信息安全防護體系。依托中西醫協同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醫療健康公共服務系統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國家衛生計生資源體系。
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互聯網+醫療行業”進一步推動互聯網與傳統醫療行業的融合。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順應新興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規范和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融合共享、開放應用。
2016年10月22日,為推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發展,福建省、江蘇省及福州、廈門、南京、常州被確定為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與產業園建設國家試點工程第一批試點省市。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其中特別提到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推進基于區域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的醫療健康大數據開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廣泛應用。
2017年12月12日,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第二批國家試點在濟南市啟動。第二批國家試點將在山東、安徽、貴州三個省開展。
然而醫療大數據共享及應用如何破局仍是困擾各地政府及產業的重要難題,浙江在國內先試先行,并逐漸走出一條浙江特色之路。
1.全力推進“最多跑一次”
自2016年開始,浙江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舉措。今年以來,浙江省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方法延伸到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切中群眾看病就醫過程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關鍵小事”,使之成為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破解醫療衛生領域難題的重要抓手。目前,浙江省醫療衛生領域已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3項,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到100%。
2018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動方案》,提出包括掛號、付費、檢查、住院、急救等十方面改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并制定階段性實施目標:
2.智慧醫療產業遍地開花
1)浙一醫院
浙一互聯網醫院實現了通過互聯網及移動終端為患者提供基本的門診掛號、檢查住院預約、網絡問診、藥物配送、線上支付、定期隨訪、藥事服務等功能,提高了醫療可及性,開創了一種以患者為中心、以實體醫院為依托、以醫療為主導的在線醫療服務模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就醫體驗感、健康獲得感和生活幸福感。該線上分院共有“分級診療平臺、護理學院、國際影像會診中心、國際病理中心、慢病管理中心、老年病管理中心、處方審核和藥物治療管理中心”7大平臺,實現了醫療服務的全流程再造,提供了一種基于信息化、面向受眾的在線醫療模式。
繼打造線上院區“浙一互聯網醫院”后,浙大一院又率先推出“信用就醫”,實現患者就醫的線上付費,線下自助機支付,可憑借信用免押金借用“共享輪椅”、“共享充電寶”等。若芝麻信用650分以上,還可獲1000元額度的醫藥費墊付金,解決用戶排隊繳費時間長和臨時資金不足的問題。
2)浙二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通過院內改造就醫全流程、力推日間手術,院外搭建移動健康咨詢平臺,實現百姓院內院外看病就醫少跑腿、更便利。
該院自助機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建檔、預約、掛號、查詢、充值、結算等服務,還首次在杭城省級三甲醫院實現發票自助打印。220臺自助服務終端代替人工,使得人工窗口從25個縮減到14個。
目前,醫院還在研發更多的快捷、便利的自助服務功能,準備推出的“自助住院系統”將實現入院、押金充值、一日清單打印、出院的“一站式”服務,真正做到“機器換人”,讓院內所有就醫流程無盲區覆蓋。
依托“浙二好E生”平臺,浙醫二院已有675位主治以上醫生實現了移動化辦公,為省內外患者提供在線咨詢、預約掛號、查詢檢查檢驗報告等醫健服務。浙醫二院國際網絡醫學中心平臺北至新疆,南達三沙,連接著全國10余個省市、158家協作醫療機構。
3)邵逸夫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通過不斷改造醫療服務流程,搭建“掌上”矩陣、率先在國內建成有實體醫院背景的“云”醫院,使得百姓就醫實現了“少跑腿”甚至“不跑腿”,讓看病更省心、就醫少煩憂。
搭建“掌上”矩陣,緩解“掛號難、看病煩”。2014年,邵逸夫醫院在國內率先實現醫療服務全流程移動智慧化改造,打造了國內首個全流程移動化智慧醫療服務系統。此外,邵逸夫醫院形成以邵醫健康微信公眾號、邵逸夫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邵逸夫醫院支付寶生活號、醫保移動支付app醫快付等為核心的“掌上”就醫矩陣,一鍵即可解決掛號、付費等問題,大大解決了排隊難、付費難等問題,患者門診就醫時間從原來的4—5小時縮短為1.7小時,就醫滿意度達到95%以上。
依托云醫院,打破倒金字塔就醫格局。2015年,邵逸夫醫院啟動“邵醫·納里健康云”平臺,成為國內首批有實體醫院背景的“云”醫院。不僅整合了區域內各級醫療機構服務資源,還對接了第三方藥品配送、檢驗檢查、金融支付和醫療保險等健康產業資源,實現各醫療機構間信息、檢查、診療、轉診、教學等的協同,醫生可在線進行遠程咨詢、會診、教學及門診/查房,雙向轉診,開具互聯網處方等。
4)省人民醫院
醫院創新推出的“今預結賬明出院”模式,方便患者及家屬合理安排時間及時離院,使出院流程更便捷;同時,醫院為急危重癥患者開出了“綠色通道”,實行急診患者“先診療后結算”模式,使急危重癥搶救更高效。建立和完善“云醫院”,融合醫院網站、微網站、手機app、微信,打造集咨詢、掛號、預約、檢查檢驗結果及患者健康檔案查詢、就診導航等功能于一體的“浙里就醫”綜合信息平臺,讓患者信息查詢不出戶。
此外,醫院還與省外的江西泰和、新疆阿克蘇等地建立遠程會診服務關系,還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院、哈佛大學麻省總院等國際知名醫療中心建立合作,實現“國外醫學中心-浙人醫-縣級醫院”三級遠程會診與MDT(多學科診療模式)討論,將國際診療交流合作資源延伸至基層。
5)省婦保醫院
從排隊叫號、院內導航、互聯網支付結算,到手術進度查詢、產科自助建卡、孕產婦心理篩查等一系列流程改造,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搭建了以醫院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浙大婦院手機app等移動端應用構建起來的互聯網“高速公路”,打造孕產婦“少跑腿”的特色醫療服務。
在浙大婦院檢查預約與入院準備中心以超聲科檢查預約為起點,胎心監護、CT、磁共振等也將陸續加入統一預約,讓患者檢查實現一體化。
3.醫療數據共享及應用試點先試先行
2017年5月16日,浙江省衛生計生委與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巴巴”)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打造高效普惠、智能融合的健康醫療生態體系,共同探索“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讓醫療人工智能便民惠民。早在2014年浙江省政府就與阿里巴巴集團開展合作。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標志著浙江省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深耕正式開始,各種技術和方案都會落實,切實服務浙江人民。
2017年11月6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全程主動智慧醫療建設項目簽約暨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浙江省工程實驗室共建揭牌儀式在浙大兒院濱江院區會議廳舉行。此次揭牌簽約儀式標志著浙大兒院全程主動智慧醫療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擬突破微服務信息集成、深度認知、精準決策、大數據應用等關鍵技術,開展全程主動智慧兒童醫院“11555”工程總體架構設計和創新應用,為浙大兒院通過HIMSS 7、CHIMA 7級、JCI、互聯互通等國際國內認證奠定信息化基礎。同時,通過該項目成果示范輻射,形成全程主動智慧兒童醫療模式與醫療服務,繼而逐步向全省推廣,為進一步保障兒童健康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撐。
2017年11月,省人民醫院引進了人工智能診斷系統,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智能診斷系統判讀了1400多條胃鏡檢查記錄,其中50例被報告為高風險,最終,經過醫生結合病理進行核實,有7例被確診為食管癌。在臨床上,食管癌患者大多都是到了中晚期才被發現,治療情況很不樂觀,因為早期的病變非常細微,難以辨別,而結合了大數據分析的人工智能診斷,能夠很好地彌補早期篩查的空白。
2017年12月,浙江省人民醫院正式啟動“互聯網+智慧醫院”的建設,將和騰訊公司一起,開展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合作和探索,目前在診療過程中,首批引入智能診斷的包括肺結節、食管癌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篩查。除了省人民醫院自身外,另外六家與省人民醫院有醫聯體協作關系的基層醫療機構,也將引入人工智能診斷系統。
2018年,2月2日,在浙江杭州召開的首屆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大會上,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家庭健康專委會,啟動了全國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共享平臺,并發布了“處方共享”和“AI共享”兩大應用。其中,處方共享平臺以患者為中心,規模化連接醫院信息系統,零售藥店、藥品流通企業的配送系統和醫保結算系統,實現處方在線審核,規范、優化藥品流通供應鏈,形成貫通產業鏈的健康醫療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處方共享平臺技術支持方、微醫副總裁丁海桓表示:“處方共享平臺場景連接了前端的患者、中間的醫院醫生、后端的藥企藥店。不僅為患者提供便利,還與醫院HIS系統直連,保障了處方安全的同時,大大降低了醫院藥占比。”AI共享平臺則由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提供技術支持。據中心主任吳健介紹,借助浙江大學在醫學人工智能領域30余年的積累,AI共享平臺可向全行業開放標注和可視化工具,提供結構化數據分析、文本分析、影像診斷的AI服務,促進AI研發和產品應用開發。浙大睿醫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從2017年3月成立,已在多項智能應用研發上取得重要突破。其中,眼底糖網病輔助診斷系統深度學習13萬張眼底片,糖網病二分類特異性達到99%,敏感度達到95%;宮頸癌輔助診斷系統達到三甲醫院醫生水平;胃癌病理輔助診斷系統準確率達86.9%。
2018年6月30日,浙江大學與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共同建設的浙江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在杭州宣布成立。研究院的使命是對海量復雜的健康醫療數據進行智能處理、信息挖掘和產業應用,為公眾健康、臨床實踐(疾病診斷和治療)、政府決策提供支撐,并促進學科發展、培養健康醫療領域的交叉復合型人才。研究院將打造數據管理、數據挖掘和AI、數據關聯整合三大共享式的公共技術平臺。
另外邵逸夫醫院通過人工智能對糖網識別篩查的準確率達到了95%,基于計算機對大量原始數據的分析與深度學習,輔助診斷模型不斷優化,判斷精度不斷提升。省婦保醫院基于該技術輔助宮頸癌篩查診斷準確率已經達到80%,敏感度達到了83%。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領域改革,優化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現就2023年度法規司課題向社會公開征集研究單位,具體事項公告如下:一、課題項目(一)課題一:縱深推進......
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3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的通知國科辦基〔2023〕63號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等部門關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省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重大部署,加快推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
“又貴又難用!”這是上海青浦居民陳正康對共享充電寶的評價。“我記得共享充電寶剛出現時,花個五毛錢、一元錢就能充一兩小時。現在‘起充價’就要三四元,有的充電速度還特別慢,租借時掃碼跳出一大堆廣告。”陳正......
如何讓古生物學領域對古老化石的研究更具活力?如何讓化石與現代生物的形態和解剖學可視化效果更形象逼真?三維表面模型可視化軟件的開發應用不可或缺且至為關鍵。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近日,科技部、財政部決定開展2022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對評價考核結果較好的單位,通過后補助予以支持。評價考核是《國務院關于......
科學數據共享一直是學術界的期盼,但讓科學家自愿把“攥”在手心的數據交出來太難了。現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要出頭當這個“惡人”。據《自然》報道,2023年1月起,NIH將要求其每年資助的30萬......
4月7日,東華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徐洪耀、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處長張志剛等到訪上海分析技術產業研究院,調研研究院公共實驗室建設工作,并參與主題為“共建松江區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的座談交......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科技部辦公廳與財政部辦公廳聯合發布了《關于發布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此次共有25個部門344家單位參加評價考核,涉......
基因組數據共享將生物醫學研究推向快車道,但向公共領域發布的現有數據指南一方面承認免費和無條件使用數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還未能解決這種重要性與數據生產者首次發布數據的“權利”之間的關系。在美國能源部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