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你”國際研討會暨科學文化高峰論壇15日在京開幕,本次論壇以 “理解、分享、參與:多元世界的新思考”為主題,吸引了來自18個國家的科學文化研究領域的國際組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350余位代表出席會議。
開幕式上,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為大會作了特邀報告。在報告中,韓院士從科學與社會的關系,科學的演變,中西方科學差異和目前中國科學發展現狀等角度進行了評析。韓啟德引用了《中國科學》最新公布的《全國公民素質調查》相關數據指出,目前我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是8.47%,比2015年的6.20%顯著提高。“但美國在1999年這一年,比例就達到了17%,2005年,更是提到了28%,同年,瑞典的比例更高達35%”,他說,“我國科學事業從‘大夢沉沉終不悟,千呼萬喚走光明’到如今的‘光明初見’實屬不易,但仍任重而道遠。”
“和而不同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科學文化是多元多樣的,不同的科學文化只有特色,沒有優劣。”韓啟德深情地說,并以“同無一法,同無妨異,異不害同,鼓瑟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28個字來表達了對世界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的期許,韓院士認為,只要我們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就一定會贏來美美與共,和諧共生的人類科學文化新天地,這也是本次研討會的重要意義。
作為大會主席之一,皮埃爾?穆贊哈特在大會致辭中高度評價了本次論壇,他表示,很高興看到“科學與你”來到中國,中國的同行們舉辦了一次高水平的學術盛會,也期待未來雙方能合作舉辦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共同促進科學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開幕式上還放映了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艙中為中國中小學生講課的畫面,王亞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曾作為航天員參與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她的到來在開幕式上掀起了一陣高潮。
當天下午,《科學文化(英文)》(Cultures of Science,以下簡稱《科學文化》)期刊創刊號發布會也順利舉行。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意大利特蘭托大學以及中國科協等8家單位6個國家的期刊編委以及特邀專家學者20余人參加本次發布會。
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延豪在發布上發表了致辭,他表示,科學文化已經成為一個被廣泛關注的交叉學科領域,不僅吸引著自然科學界研究者們的興趣,也得到歷史、哲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者們的充分重視,但目前專注于科學文化研究的專門學術期刊卻不多見。《科學文化》的創辦填補了國內科學文化研究領域的空白,更標志著非英語國家創辦的科學文化專業性學術刊物的誕生。中國科協將持續鼓勵并推進科學文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支持《科學文化》英文期刊的建設,為了把它辦成世界一流的學術期刊而努力。
據了解,《科學文化(英文)》(Cultures of Science)是中國科協主管,由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主辦、《科學文化》編輯部出版發行的英文學術期刊,每年出版四期(季刊),于2018年三季度正式創刊,創刊號聚集了來自中國、加拿大及印度等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他們從科學文化的政治與社會意義、科學文化的傳播、科學文化的內涵與結構、科學文化的氣質及當代中國的科學文化研究等角度進行探討,體現了不同國家的學者對科學文化的理解及科學文化在不同國家的發展情況。
據悉,本次論壇為期兩天,共設21個主題分論壇,議題涵蓋公民生活中的科學文化、科學家與科學傳播、科學文化與社會、大數據視域下的科學文化研究等科學文化和科學傳播領域的前沿和熱點問題。論壇的舉辦不僅是科協長期以來關于科學文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節點,也為我國的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已......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
“我每天做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和上千次跳繩,這些已經成為我的‘標配’。”前不久,神舟十六號乘組首次亮相時,航天員景海鵬的一番話令許多網友感佩。成為航天員需要具備怎樣的身體素質?為了能順利上......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車研制方案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據載人月球探測工程規劃,2030年前中國人將實現首次登陸月球,其間兩名航天員將駕駛載人月球車開展科考活動,根據當前任......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航天飛行工程......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將于北京時間5月30日9時31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
4月24日,在第8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中國科技館舉辦“致敬航天員——筑夢航天主題聯動科普活動”。活動現場,由中國科技館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共同實施的“航天員簽名墻”項目首次對公眾展示。后續,......
近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能以亞微米級分辨率清晰呈現出航天員皮膚結構及細胞的三維分布,具備對皮膚表層進行結構、組......
2月10日,航天員費俊龍和張陸,在艙內航天員鄧清明的密切配合下,結束了長達7個小時的出艙活動,順利返回“問天”實驗艙。肯定有航天愛好者好奇:經常從媒體看到航天員出艙的新聞,他們出去都干什么?事實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