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7-16 09:33 原文鏈接: 樊春良:如何讓科技與經濟真正結合

      ■現在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思考政府與市場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定位,明確政府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把應該交給市場做的交給市場。

      中國的科技體制改革,源于1978年春召開的歷史意義深遠的科學大會。科學大會將科學從意識形態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并開始探索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隨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工作也發生歷史性轉變,開始向經濟建設方向調整。1982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正式提出“經濟建設要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要面向經濟建設”的戰略指導方針。在“面向”和“依靠”的改革背景下,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中國科技體制的弊端顯現出來,遠遠不適應經濟建設對科學技術的需求,全面的科技體制改革勢在必行。經過幾年的準備,1985年中國科技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以改革科研機構的撥款制度、開拓技術市場為突破口,目的是增強科研機構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經過1995年科教興國,1998年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到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發布,科技體制改革取得豐碩的成果,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結合。

      但是,中國的科技體制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制約著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近一年來,科學界對此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研究。概括起來,有兩方面的問題:第一,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第二,宏觀管理體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重大決策支撐不足,缺乏足夠的科學論證;經費投入分散管理,缺乏協調,資源共享不足等。

      讓經濟發展的需求拉動科學技術

      科技體制改革30多年來,科學技術對經濟建設的貢獻無疑大大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怎樣認識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什么?只有對這個問題的含義和根源深入地認識,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目標和任務。

      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含義是什么?從理論上說,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基本含義是指科學技術成為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思想,提供新的技術、產品和工藝,改進現有技術、產品和工藝。從國家層面來講,這需要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開發和轉移轉化幾類活動形成合理的布局和相互聯系,需要大學、國立科研機構和企業相互聯系和合作。從機制上看,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主要不是科學技術“長入”經濟,而是經濟發展的需求拉動科學技術,使科學技術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變量。

      按照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觀點,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即經濟學意義上的創新,是企業家響應市場信號實現的。在熊彼特的辭典中,任何能把想法、科學、技術實現應用和商業化的人就是企業家。工業革命的早期,許多企業家就是發明家,他們積極把新發明、新技術推向應用和商業化。創新經濟學理論表明,由于技術自身的不確定性,技術的發展并不是事先可以確定好的,不是靠計劃可以實現的,技術是在漸進、累積中進步的。在自由市場競爭下,技術有著多樣化、獨立和競爭的來源,利潤動機和市場壓力是技術發展的一個動力,技術發展是由許多企業家在相互競爭中推進的。從歷史發展來看,從工業革命開始,技術與經濟結合在一起是由發明家和企業家推進的。工業技術一旦建立,就有了自己的發展軌道,受社會需求的激勵。在工業技術的發展中,幾乎沒有一個科學發現是單獨地應用于技術,而是被現有的技術消化吸收。19世紀末、20世紀初,新的以科學為基礎的產業(science-based industry)興起,從最早的電學工業和化學工業,一直到今天的生物技術產業。雖然科學在這些產業中的作用增強,但從科學研究到生產也不是簡單的應用,而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不是靠科學研究,而是其他實用技術和商業化管理。

      在科學技術與產業發展日益密切的情況下,工業研究實驗室應運而生。所謂工業研究實驗室就是建立在企業內部的研究實驗室,其在研發內容上和組織上都是與企業的經營戰略結合在一起的,最早建立的著名的有通用電氣(1900年)、杜邦(1901年)、貝爾電話系統(1907年)等。到20世紀中葉,工業研究實驗室在發達國家得到極大的發展,成為科技體制的一個重要部分。以美國為例,到1945年二戰前夕,美國的化工、橡膠、石油、電器等重要工業部門的企業大都建立自己的工業研究實驗室,此后一直成為美國科技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工業研究實驗室使得科學技術的發展內生于經濟的發展之中,使得新知識的產生和新知識的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工業研究實驗室的建立也使得企業和大學、研究所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和合作關系,不僅使企業可以更廣泛而有效地獲得外部科技資源,也從整體上使得國家科技系統成為健全和有效的系統。正如美國著名的管理史學者錢德勒指出的,工業研究實驗室影響著整個國家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一個生動的例證是由英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衰落歷史充分顯示的。英國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制造業沒有建立起必要的有效開發科學研究商業潛力的組織和組織間的聯系,這使得國家的其他科學資源(如大學)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導致英國在國際市場失去競爭力。

      科技體制改革目標的實現有賴于經濟體制改革

      概而言之,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制度基礎是經濟體制,是靠市場機制實現的。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一個主要制度因素是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這句話在中國已經成為流行話,但是在大多數場合,這句話準確的含義并沒有揭示出來,反而多有錯誤的解釋。“企業成為創新主體”這句話需要科學的解釋。

      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基本含義是企業要靠創新去贏得生存和發展,創新來自企業內在的需求和戰略,而不是外在的因素。只有企業靠技術和創新才能發展,而不是靠別的因素(例如壟斷地位、政府保護),企業才能成為創新主體,這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才能實現。企業成為主體,并不是像現在有些人經常說的企業在政府科技計劃中成為主要承擔者,不是政府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而是企業有內在的動力和需求來依靠創新謀發展。

      科學技術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但對這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不能單單靠科學界從科學研究、技術應用和商業化這樣直線向前推進的方式。科學技術與產業發展的結合,與其說靠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的推動,不如說是產業界對科學技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首先是由產業界的需要和機會決定的,又與企業界吸收科學研究的技術能力有關。

      中國30多年來科學技術發展的實踐也表明,從科學研究帶來技術應用有大量成功的例子,但進入商業化和產業化階段,繼續往前推進,其活動已是以商業化和經濟活動為主導,已非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所長,單靠科學界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如果沒有與企業界的合作或者轉化為企業運作,則發展不可持續。從這樣一個角度講,我們經常說的科技成果轉化率是一個很不精確的概念,它只可以粗略地描述科學技術與經濟結合的最初階段。

      因此,如果把未來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定位于促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緊密結合,那么,這個目標的最終實現有賴于與科技體制相關的經濟體制的改革。必須做的是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企業的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增強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使企業依靠創新謀發展,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只有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大學和科研院校創造的科學資源才能得到吸收和利用,科學技術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才能實現。

      現在需要做的是重新審視思考政府與市場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定位,明確政府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把應該交給市場做的交給市場。

    相關文章

    校企共建聲光電視訊設備技術研發聯合實驗室揭牌

    5月7日,華南理工大學-廣東保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倫電子)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暨聲光電視訊設備技術交流活動在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舉行。活動上,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未來技術學院院長徐向民,保......

    無菌技術的要點來啦

    細胞培養中的無菌技術無菌技術事細胞培養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保持實驗無菌性、防止污染對于保證細胞狀態、維持實驗結果的完整性和穩定性而言,都有著重要意義。污染會嚴重影響實驗結果,危及整個實驗的完整性。......

    最多1000萬資助安徽省實驗室系統重組方案通知發布

    各市科技局、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創新戰略部署,系統構建以省實驗室為核心、省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省級實驗室體系,加強有組織科研攻關,更好地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貢獻......

    湖北省省長王忠林調研推進湖北實驗室建設

    4月11日上午,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到湖北九峰山實驗室調研,并出席湖北實驗室建設推進會。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四個面向”,加壓奮進、攻堅突破......

    湖北省省長王忠林調研推進湖北實驗室建設

    4月11日上午,湖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忠林到湖北九峰山實驗室調研,并出席湖北實驗室建設推進會。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四個面向”,加壓奮進、攻堅突破......

    2023年度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工作會議舉行

    3月25日至26日,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國家語委科研機構秘書處主辦的2023年度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工作會議在廣州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5家國家語委科研機構負責人參加會議。教育部語言文字信......

    上海市計測院與賽默飛共建集成電路檢測示范實驗室

    2023年3月23日,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上海市計測院)與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默飛世爾)共建的“集成電路檢測技術應用示范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上海張江舉辦。賽默飛色......

    國外頂尖國家實驗室建設主要特點、核心經驗與頂層設計

    摘要:國外頂尖國家實驗室建設的主要特點包括:關鍵實驗室由國家部委直接管轄,實施實驗室主任負責制;人均研發經費較多,非競爭性經費遠多于競爭性經費;實驗室人數由研究需求決定,但總體規模效應明顯;人事管理靈......

    高安全病原體實驗室全球激增引發擔憂

    據《科學》報道,目前,全球各地研究已知最致命病原體的高密封實驗室數量正在激增。一項新分析警告說,越來越多的實驗室正在增加意外釋放或濫用埃博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等病毒的風險。德國里姆斯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數......

    北大醫學獲批建設“重大疾病流行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為進一步優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布局,引導高校面向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技術,開展有組織科研,匯聚和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區域發展需要,教育部于2021年啟動首批“十四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