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類藥物曾是人類對抗諸多疾病的一個“秘密武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發現,人類壽命得以大大提高。但發明還不到一百年,由于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性的不斷增強,抗生素也逐漸走下了“神壇”,甚至成為未來醫療衛生領域的一個重大挑戰。
2015年12月,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她的獲獎演說中特別指出,在東南亞的大湄公河流域,青蒿素的抗藥性已經產生。早在2005年,柬埔寨西部的病例首次證實了瘧疾對青蒿素出現抗藥性,盡管這尚未導致青蒿素治療的完全失敗,但它的確延緩了青蒿素清除病患體內的惡性瘧原蟲,這種原本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正面臨失效的潛在危險。
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正在迅速擴散,具耐藥能力的細菌未被某種抗生素殺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約,甚至將其耐藥性傳給其他種類細菌。歐洲聯盟駐華代表團公使銜參贊華杰鴻表示,由于對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一些常見的病原體正在變成所謂的“超級細菌”。一旦抗生素失效,我們的生活中就將充滿危險——輕微的擦傷都有可能帶來死亡,輕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會引起耳聾。
抗生素的耐藥性問題,已越來越成為困擾世界各國的一個難題。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一份報告稱,到2050年,由于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每年會導致1000萬人喪生,相當于每3秒鐘就有1人失去生命,危害將超過癌癥。同時最令人擔心的是,這種危害性正逐年攀升。比如治療的大腸桿菌一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見效,但近幾年多個國家報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強效的抗生素也無濟于事。目前在歐洲每年大概有25000人因此喪生,在歐盟范圍內造成每年15億歐元的醫療成本和經濟損失,而在全球范圍內,每年有約70萬人死于各種耐藥菌感染,23萬新生兒因此夭折。
但目前針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而進行的新藥研發很難跟上耐藥性產生的速度。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9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發嚴重不足,難以應對日益增長的抗生素耐藥性威脅。報告警告說,全球抗生素正瀕臨枯竭。這項報告認為,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已嚴重危害現代醫學的進展,目前急需加大對抗生素耐藥感染研究與開發的投資,否則世界將被迫回到因常見感染而導致小手術致人死亡的年代。
世衛組織強調,制藥公司和研究人員必須立即關注能治療某些可在幾天內導致患者死亡的嚴重感染的新抗生素。目前進入臨床階段的大多數藥物對現有抗生素類型進行的修復,只是短期的解決方案。而對于世衛組織確定會構成最大健康威脅的抗生素耐藥感染,包括每年導致約25萬人死亡的耐藥性結核病,潛在的有效治療方案則很少,70多年來,只有兩種治療耐藥性結核病的新抗生素進入市場。如果要終結結核病,每年全球急需投入8億多美元來研究新的抗結核藥物。
此外,對抗生素的濫用也是造成抗生素耐藥性加速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一家研究機構的數據表明,2000至2015年全球范圍抗生素消費量增長了65%。盡管抗生素是治療某些疾病的特效藥,但過度依賴抗生素治療只能適得其反。相比新抗生素的研發和投資,公眾應該盡快學會科學謹慎地使用各類抗生素藥物,否則未來我們將有可能死于一次普通的感染,而不是今天人們所恐懼的癌癥、艾滋病等惡性疾病。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上題為“Microbialintestinaldysbiosisdriveslong-termalle......
近日,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SunghoonKwon團隊在Nature上發表題為Bloodculture-freeultrarapid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
科技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張佳欣)美國海洋生物學實驗室和美國牙科協會福賽斯研究所團隊揭示了牙菌斑中最常見的細菌之一——棒狀桿菌的細胞分裂機制。這種絲狀細菌不僅會分裂,還會同時分裂成多個細胞,這一罕見......
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細菌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性質類似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關研究21日發表于《細胞》旗下《生物技術趨勢》雜志。大多數用于包裝和工業用途的塑料......
“我家孩子從沒使用過阿奇霉素,咋也耐藥了?”今年8月初,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蓮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長李華向醫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在兒科門診,患兒家長頻繁向醫生提出這個問題。事實上,不僅是兒童,很......
科技日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張佳欣)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細菌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性質類似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關研究21日發表于《細胞》旗下《......
現實中,醫生通常會在術前為剖腹產女性患者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防止手術部位出現感染。但有人擔心,如果藥物在臍帶被切斷之前通過臍帶到達嬰兒體內,這些抗生素是否會對新生兒及其腸道微生物群產生負面影響。近日,......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
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張夢然)人類腸道內平均含有約100萬億個微生物,其中許多微生物都在不斷爭奪有限的資源。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在微生物的爭奪中看到了開發新型抗生素的潛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