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安裝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我國首臺7T人體磁共振成像系統,研究者成功獲得人腦外側膝狀體的功能分層和視皮層的功能柱成像,表明我國高分辨率人腦功能成像技術又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外側膝狀體(外膝體)是皮層下視覺通路上重要的視覺核團,具有精細的分層結構,不同類型的神經元分離在不同的細胞層中,很適合研究與細胞通路相關的科學問題。通過7T高分辨率功能磁共振成像和針對特定細胞層的視覺刺激,生物物理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首次觀測到了人類外側膝狀體的功能分層,實現了在個體水平上準確區分外膝體中來自左右眼和大小細胞層的神經活動。 此前,對外膝體功能的了解僅限于麻醉動物。外膝體分層成像技術可用于研究人腦外膝體與注意等反饋調控相關的神經機制,對研究弱視、青光眼、發展性閱讀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等特定視覺通路相關的神經疾病也有重要意義。
人腦外膝體左右眼分層放大圖及三維重建
皮層功能柱是大腦皮層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元,由數千個具有相似功能的神經元組成垂直皮層表面的柱狀結構,寬度在0.5mm左右。例如在人腦的初級視皮層,單眼神經元聚集在一起形成眼優勢柱, 主要處理來自單眼的視覺信號,左眼和右眼優勢柱在皮層上呈條帶狀交替排列。 利用生物物理所7T超高場磁共振成像系統,通過改良的回波平面成像和穩態自由進動序列,可在亞毫米(0.5~0.8mm)的分辨率下獲得穩定的眼優勢柱功能圖譜,并可以區分不同皮層深度下與前饋和反饋相關的神經活動。此技術可進一步用于探索不同類型的皮層功能柱及相應的視覺信息編碼機制,以及與注意和意識等高級認知功能相關的神經機制。
人腦眼優勢柱圖譜以及在皮層深度上的分布
7T磁共振成像系統是繼3T之后磁共振家族新的旗艦級機型,其信噪比、分辨率等關鍵指標比當前主流的3T系統有成倍的提高。在亞毫米尺度解析皮層功能柱、皮層亞層以及皮層下核團等精細結構以及功能單元的神經活動,對理解人腦的工作原理、病變機理以及啟發類腦智能有重要價值。 經過數年的技術改造和軟硬件研發,生物物理所的7T系統已發展成與腦磁、腦電等多種手段結合的大型腦成像研究平臺。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榮星課題組與浙江大學焦曼研究員合作,利用固態自旋量子傳感器對兩種速度相關的新奇自旋相互作用在小尺度給出了當下最嚴格的實驗限定,該成......
中新網上海4月27日電(陳靜呂安琪)記者27日獲悉,華東師范大學與國內醫學磁共振技術的領軍企業在此間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學影像技術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頂尖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華東師范......
近日,我所納米與界面催化研究中心固體核磁共振及前沿應用研究組(524組)侯廣進研究員、陳魁智研究員團隊在分子篩羥基結構解析方法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開發了一系列耦合編輯的1H-17O固體核磁共振(NMR)......
4月9日,滬上首臺磁共振加速器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正式投入臨床使用,這意味惡性腫瘤的精準放射治療又新添了一把“利器”。該治療系統治療的腫瘤主要是頭頸部腫瘤、乳腺癌、肝臟腫瘤、胰腺癌、胃、結直腸等,接......
超高場磁共振是物理、生物和醫學研究中的尖端電磁成像裝備,具有亞毫米級別高分辨率成像性能,在惡性腫瘤早期檢測、無創繪制人腦介觀尺度腦圖譜等臨床和基礎研究前沿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應用價值。目前入門級7T人體......
龍年新春伊始,一批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正在抓緊研發,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近日,在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科研團隊圍繞磁共振成像持續攻關,獲得一系列技術新突破。吸入一口特制的“氙氣”,只需3.5秒,就能......
復旦大學附屬醫院華山醫院近日發布招標公告,預計花費1800萬采購磁共振成像系統。具體招標內容如下:項目概況磁共振成像系統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華山醫院......
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開發及應用推廣,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卓越的生產服務水平和完備成熟的運營體系,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紐邁獨立自主開發的多款低場......
2012年-2022年,中國醫療設備市場增長近1倍;中國醫療設備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張,從低端設備制造逐漸進入高端設備研發,并展露出一定的優勢……11月28日,正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
精神分裂癥是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終生患病率約1%。由于精神分裂癥具有高致殘性、青壯年期發病、低康復率等特點,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然而,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診療至今仍主要依賴于對患者癥狀的經驗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