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來自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和免疫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n autoimmune disease variant of IgG1 modulates B-cell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的文章,首次報道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易感性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SNP),并揭示該SNP參與調控B細胞命運決定的新機制,為研究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致病機制和精準診療提供新的潛在靶點和理論支持。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4日的Science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里研究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栗占國教授,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陳相軍博士。

    SLE易感基因突變IgG1-G396R改變Grb2在B細胞免疫突觸中的招募方式

      SLE是最常見的自身免疫疾病之一,是一種由遺傳、環境、免疫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復雜性疾病,以產生多種自身抗體、免疫復合物沉積并累及多器官(皮膚、腎臟、肺臟、心臟和腦)為臨床表現,造成一系列并發癥,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其發病機制至今尚不清楚,導致治療手段有限且無法根治。因此探究SLE的發病機制一直是基礎免疫學和風濕免疫病學關注的重點和難點。

      B淋巴細胞是抗體免疫應答的核心效應細胞。在生理條件下,其通過分泌防護性抗體來清除入侵機體的病原體,從而保護人體的健康,并且留給人體記憶性免疫力,這也是B細胞通過疫苗免疫發揮防護效應的重要基礎。然而,在病理條件下,具有自身反應性的B細胞在被異常激活后能夠分泌識別自身抗原的抗體,這些自身抗體進而對自身組織進行攻擊并引起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并累及多個器官,對機體造成損害。具有自身反應性的IgG型記憶性B細胞在人體中廣泛存在,而且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常伴隨大量自身抗體的產生。

      基于上述兩點事實,劉萬里課題組提出IgG型B細胞受體(IgG-BCR)的異常活化可能參與到SLE等自身免疫病的發病過程中這一猜想。

      通過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牽頭、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參與的北大醫學風濕免疫病學專業的合作研究,劉萬里團隊和栗占國團隊共同發現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基因IGHG1上的SNP(rs117518546)在SLE患者中顯著增加,該SNP導致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第396位甘氨酸突變為精氨酸(IgG1-G396R)。進一步的臨床指標相關性分析表明,攜帶該SNP的SLE患者產生更多更廣泛的IgG1型的自身抗體,發生炎癥反應的風險增加,疾病活動指數也更高,揭示該SNP為新的SLE易感基因位點。

      有趣的是,劉萬里團隊通過分析千人基因組測序數據,發現該SNP主要在東亞人群中的攜帶頻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較高,而在歐美人群中極少,這提示該SNP是以漢族為代表的東亞人群特有的SLE易感基因位點,可能是我國SLE患者與其他人群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反應存在差異的因素之一。

      劉萬里團隊進一步利用該SNP的基因敲入小鼠,發現在自身免疫誘導模型中,攜帶該SNP的小鼠產生更多、更廣泛的自身抗體,而這依賴于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大量自身反應性漿細胞的分化,從而驗證了在SLE患者中的發現,并從B細胞命運決定層面給出了初步解釋。

      與此同時,鑒于該SNP在東亞人種中的攜帶頻率較高,且IgG型記憶性B細胞的產生和功能在疫苗免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劉萬里團隊探索了該SNP對正常疫苗接種激發的抗體應答的影響。季節性流感疫苗免疫的健康志愿者隊列研究揭示,該SNP的純合型攜帶者的流感病毒特異性IgG1抗體應答顯著高于未攜帶該SNP的健康志愿者。

      這一結果表明,該SNP對調控IgG型B細胞介導的抗體應答的具有典型的“雙刃劍”效應:一方面促進機體中能識別非我抗原的防護性抗體的產生,幫助機體抵御病原體入侵;另一方面在免疫系統異常的情況下,促進識別機體自我抗原的記憶性B細胞產生自身抗體,加劇SLE的發生和發展。

      在分子機理層面的研究中,劉萬里團隊發揮其實驗室多年來的研究特色,整合基于全內反射熒光顯微鏡的高速高分辨率活細胞單分子成像平臺和基于Matlab的單分子軌跡追蹤算法,揭示該SNP顯著延長IgG-BCR活化后招募的下游信號分子Grb2在B細胞免疫突觸中的駐留時間。

      常規生化分析揭示這種增強的駐留特性,并非因為Grb2與SNP突變位點所在的磷酸化IgG-BCR胞內區免疫受體尾部酪氨酸基序(ITT-motif,以下簡稱ITT基序)的結合力增強。

      更進一步的基于激酶-底物互作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揭示該SNP突變通過形成新的激酶-底物間的氨基酸殘基相互作用(激酶290位天冬酰胺與底物390位精氨酸形成氫鍵),顯著增強了Lyn激酶結構域與ITT基序的結合,進而極大的促進了Lyn對ITT基序的磷酸化效率,使得變異體的B細胞免疫突觸中的磷酸化ITT基序的密度顯著增加,從而改變Grb2在免疫突觸中的招募模式,從招募-逃逸(Recruit and Escape),轉換為招募-限制(Recruit and Confine), 這毫無疑問延長了Grb2在免疫突觸中的停留時間,更有效促進Grb2-BTK-PLCγ2信號小體在免疫突觸中的形成,極大的增強了包括NF-κB、Erk等在內的下游信號通路的免疫活化,上調Blimp1和Irf4等轉錄因子的表達,促進B細胞免疫活化后向分泌抗體的漿細胞分化的命運決定。

      這篇論文從疾病易感基因位點的臨床遺傳學研究出發,開展大樣本多中心臨床相關性分析,再到基于基因修飾小鼠的動物模型研究,和基于新型成像技術和常規生化分析的受體活化信號通路解析,最后到基于分子動力學模擬的蛋白互作面的三維結構研究。

      這一系列的研究結果加深了人們對SLE易感基因位點功能及致病機理的認識,為SLE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靶點,也為復雜疾病相關易感基因位點的研究提供了創新性的研究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發現了在以漢族人為代表的東亞人群中廣泛存在,但在歐美人種中極少存在的SLE易感SNP,為在中國罹患SLE的近百萬患者,提供精準醫療的潛在靶點和理論支持,具有重大的潛在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是書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研究成果。

      劉萬里課題組一直致力于使用新型的高速高分辨率的活細胞單分子熒光成像技術,結合傳統的分子免疫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手段,對B淋巴細胞免疫識別、免疫活化及相關免疫疾病的致病機理進行研究。回國獨立工作以來,以通訊作者(含共同)發表多篇論文:Cell、Leukemia、Science Immunology、J Exp Med、PNAS、eLife(2015和2017)、J Cell Biol、Nature Communications(2015和2017)、Science Signaling、Cell Research(2014和2018)、Cell Reports、J Immunol(2013、2014和2017)、Eur J Immunol.、Frontiers in Immunology、Trends ln Immunology等。該論文的發表是劉萬里課題組對該領域的新貢獻。據不完全統計,該論文也是國內科學家在B細胞免疫識別、免疫活化和免疫調控領域,在風濕免疫病研究領域,首次在《科學》(Science)雜志發表研究論文。


    相關文章

    清華大學公布約92%畢業生在國內工作

    據清華大學官方微博,近日,2024屆清華畢業生就業數據新鮮出爐。2024屆清華畢業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9.6%,其中本科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18.4%,碩士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7.3%。近十年,......

    清華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建筑教育家吳煥加先生因病逝世

    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發布的訃告,我國著名的建筑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吳煥加先生,因病于2025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訃告|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吳煥加教授我國著名的建筑教育家、清華大學建筑......

    近6000萬這所大學購置一批生命科學領域相關儀器設備

    近期,清華大學公布了一批儀器設備中標公告,總中標(成交)金額約6000萬元。這些儀器設備中大部分都和生命科學領域有關,有單細胞光導系統、高時空分辨微型大腦鈣成像顯微系統、熒光細胞顯微成像系統、全光譜流......

    清華大學全國重點實驗室基地落戶昌平國重基地一期年底亮相

    當前,昌平區正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清華南口國重基地,通過城市更新盤活南口鎮“三大廠”工業遺存,承接清華大學14個以上全國重點實驗室,預計2025年投用,這將是清華大學主校區以外規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全國......

    清華大學在高自旋的姚李模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12月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姚宏研究組首次提出高自旋的姚-李模型(Yao-Leemodel)并闡明其基態是一種新奇的量子自旋軌道液體(quantumspin-orbita......

    清華教授獲國際互聯網最高榮譽喬納森·波斯塔爾獎

    當地時間11月6日,在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的第121屆IETF大會上,國際互聯網協會將2024年度喬納森·波斯塔爾獎授予中國科學家——清華大學教授李星。據悉,國際互聯網協會在頒獎詞中表示:“李星教授是中國......

    日本著名數學家深谷賢治入職清華大學

    據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消息,9月11日,著名數學家、日本學士院院士深谷賢治(KenjiFukaya)在清華大學雙清綜合樓開始了他入職清華后的第一課。深谷賢治深谷賢治,1981年在東京大學獲得數學......

    清華長庚武劍團隊發布靈犀腦血管病專病大模型

    本報北京電(萬恒易、宋曉微)日前,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科武劍教授團隊主導研發的我國首個基于專病的醫學人工智能模型——靈犀醫學腦血管病專病大模型正式發布。作為數字診療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新突破......

    姚期智:中國完全有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自主培養鏈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在給學生上課。清華大學供圖(資料圖片)創辦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簡稱“姚班”)、量子信息班、人工智能班,持續引領高水平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成立清......

    “無體育,不清華”:這句口號說明了什么

    清華學生正在參加體質測試。清華大學供圖8月15日,清華大學舉行2024級本科生開學典禮。典禮結束后沒幾天,該校自動化系大三女生常瀟予就在朋友圈發了一則招新啟事,歡迎剛入校的學妹加入系女子排球隊。“我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