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PD-1/PD-L1抗體免疫治療方法剛剛斬獲今年的諾貝爾獎,不過抗體免疫治療在部分腫瘤患者治療中卻無效,現在其中一個原因被找到。9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獲悉,該所主任朱波教授團隊通過一系列臨床研究,在腫瘤患者血液中發現了一類“跑偏了”的紅系前體細胞(EPC細胞)。
朱波教授介紹,近年來,以PD-1/PD-L1抗體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且已經成為臨床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實際的臨床實踐中,PD-1/PD-L1抗體治療腫瘤的有效率僅在20%至30%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腫瘤細胞可以不斷演變逃避免疫識別;另一方面,腫瘤患者體內可以產生多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細胞。
除此之外,在腫瘤患者體內是否存在其他免疫抑制細胞呢?對此,朱波教授課題組與陸軍軍醫大學免疫研究所葉麗林教授、美國杜克大學李啟靖教授以及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余佳教授團隊等合作,在《自然醫學》上在線發表了論文《晚期腫瘤誘導貧血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髓外紅系前體細胞產生》。
該研究在荷瘤小鼠脾臟、肝臟和外周血以及腫瘤患者的外周血中發現了一種新的EPCs來源的免疫抑制細胞(CD45+CD71+TER119+, CD45+EPCs),而這群CD45+EPCs通過產生活性氧(ROS)抑制CD8+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導致腫瘤患者抗病毒/細菌以及抗腫瘤免疫應答功能的下降。
正常EPC細胞本該分化成正常紅細胞,但朱波教授團隊發現的這類細胞,不但不能分化正常,造成腫瘤患者貧血,還產生了免疫抑制作用,造成了患者自身免疫細胞功能不能正常發揮。這項研究首次發現CD45+EPCs通過分泌ROS抑制CD8+T細胞免疫應答導致腫瘤免疫耐受形成及系統性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為進一步認識腫瘤免疫抑制機制、提高腫瘤患者免疫治療療效提供了新思路。
俄羅斯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與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南特大學和蘭斯大學的研究者合作,在量子點基礎上研發出一種微芯片,有助于發現高效激酶抑制劑(能夠降低活性的物質),這將有望使抗癌療法的效率提高......
惡性腫瘤PD-1/PD-L1抗體免疫治療方法剛剛斬獲今年的諾貝爾獎,不過抗體免疫治療在部分腫瘤患者治療中卻無效,現在其中一個原因被找到。9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全軍腫瘤研究所獲悉,該所主任朱波......
制藥巨頭默克公司最近宣布,公司已經和生物醫藥公司VertexPharmaceuticals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雙方將聯手開展腫瘤療法研究。按照協議規定,默克公司將首先向后者支付高達2億3千萬美元的預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