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大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為監測污染物變化的狀況,環境空氣質量標準PM2.5進入公眾視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近日表示,我國將PM2.5納入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體現了國家和人民的意愿;但他并不諱言,新標準給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據悉,美國環保局率先把PM2.5列入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后來世界衛生組織也引入了PM2.5,為其設定了3個過渡階段的標準值和最終的指導值。
2012年,我國修訂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國的大氣環境保護戰略目標是在2050年基本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新標準加嚴了PM10、氮氧化物和臭氧的濃度限值,并對空氣質量分區作了調整,把三類區(工業區)取消并入二類區。
“以PM2.5為例,24小時平均限值為70微克/立方米,全國大多數城市都達不到標準的要求。增加臭氧8小時的限值以后,不達標的城市更多了。”郝吉明說。
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都在致力于改善大氣質量,但各國的環境、污染物不同,治理上也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中國的PM2.5一方面來自向大氣直接排放的顆粒物,這與中國的燃煤量大有關;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PM2.5是由氣態前體物轉化而來,需要控制氨、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硫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氣態污染物的排放。
就中國的環境狀況,郝吉明提出了建立氣候友好的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治戰略措施。
第一,淘汰落后、過剩和低端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據郝吉明介紹,空氣污染很大的原因在于高污染行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因此,現在要思考如何輸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貿易化的服務類產品,也就是說要把中國由“世界加工廠”變成“世界辦公室”。而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都可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二,煤炭的清潔、高效和可持續利用。這是要求在煤炭的利用中,永遠將清潔放在第一位,并限制燃煤總量。
第三,要實行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郝吉明解釋,過去我國主要關注空氣污染指數(API),但實際上這只是大氣環境問題的一部分。大氣環境還包括PM2.5、臭氧、酸雨等污染。這些問題不是控制某一種污染物就能解決的,必須實施多種污染物協調控制的策略。
第四,建立可持續的城市交通體系,控制機動車排放的各類污染物。
第五,建立區域聯防聯控的新機制聯動。郝吉明說,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都證實了區域的聯防聯控是有效的。
最后,郝吉明再次表示,中國的大氣污染防治任重道遠,需要依靠科技支撐和公眾的廣泛參與。“PM2.5的防治僅靠國家標準是不夠的,它需要多方位的配合與行動,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通力協作,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他說。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我給大家簡單回顧一下我國大氣防治這五年,也就是說大氣十條頒布以來的情況。我想分五個方面來給大家匯報。一、大氣十條的頒布,為什么頒布大氣十條?中國工程院和國家環保總局后來改名為環境保......
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工程院(NAE)公布2018年新當選院士及外籍院士名單。NAE在2018年新增選了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NAE的院士總數達到2293名,外籍院士總數達到262名。......
2012年6月11日至15日,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那次院士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主任尹偉倫院士,邀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希望他能到農業學部做一個有關PM2.5污......
近幾年,隨著大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為監測污染物變化的狀況,環境空氣質量標準PM2.5進入公眾視線。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近日表示,我國將PM2.5納入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體現了國家和人民的意愿;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