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29 14:00 原文鏈接: “中國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

       明年上半年,FAST將接受國家驗收。屆時,全天候的觀測節奏,將使得現有的駐地人員“捉襟見肘”。為此,FAST面向全國啟動了新一輪的人才招聘。10月2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副經理兼辦公室主任張蜀新表示,希望新一輪招聘能受到更多的社會關注,因為此前的招聘情況并不理想,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

      核心技術指標已達到國家驗收標準

      目前,FAST已確定于明年上半年接受國家驗收,涉及工藝、設備、檔案等六大項目。一旦通過驗收,FAST將正式對外開放,全中國的科學家都可以共享使用。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總工程師、研究員姜鵬說,經過兩年的緊張調試,FAST的數項指標超過預期,截至目前已發現了53顆脈沖星、60顆優質候選體。從調試進展來看,FAST在靈敏度、系統噪音、指向精度等關鍵技術指標上已經達到了國家驗收標準。

      按照姜鵬的說法,調試后的FAST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靈敏射電望遠鏡,它“耳聰目明”,可以幫助人類了解更遙遠、更早期的宇宙。

      不過,目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姜鵬透露,科研人員正在研發現場設備的電磁屏蔽技術,以改善FAST周邊的電磁環境,提高設備的可靠性。此外,科研人員也在設法提升FAST的全天候能力,增加有效觀測時長。

      那么,FAST下一步的觀測目標是什么?姜鵬表示,FAST譜線終端調試已經完成,隨時可以開展中性氫的觀測。屆時,所取得的科學成果,將幫助人類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過程,了解宇宙的歷史。

      10萬年薪為何吸引不來科研人員

      FAST正式投用后,將啟動24小時觀測,科研人員需三班倒輪流值班,而現有的駐地人員只有20多名,人手上“捉襟見肘”。為此,FAST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新一輪的人才招聘。

      招聘啟事顯示,FAST此次共招聘24人,涉及數據處理、數據中心運營和通信維護等崗位,要求科研人才能夠長期在FAST現場工作、英文水平良好,有部分崗位還要求能夠勝任夜班工作。

      張蜀新表示,此次招聘為聘用制,但在工作相應年限后,表現優秀者可入編。至于薪酬,工資加駐地補貼,每年可以達到10萬左右。

      張蜀新說,希望這一輪招聘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前,FAST公開招聘過一輪,但只招到半數科研人才,與預期相去甚遠。“來的人不多,選擇面窄。”

      為什么10萬年薪招不到人?張蜀新分析,除了宣傳不到位外,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駐地偏僻、條件艱苦,一般情況下,科研人員駐地半個月后才能回趟家,會和家人長期分居兩地,而且FAST驗收后,工作不像建設期和調試期那么有挑戰性,可能會比較枯燥。

      也有科研人員分析,FAST的駐地工作,在年輕人看來可能更像坐“冷板凳”,短期內也難以出大的科研成果,畢竟人各有志,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后更希望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對此,張蜀新表示難以贊同,他說,科研上要出成果,沒有一定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

      駐地工作并非“與世隔絕”

      由于附近的通信基站已被悉數關閉,他們只能借助固定電話和外界聯系。手機不能帶,手環不能打開,沒有微波爐,數碼照相機和無線網絡也不能隨便使用,就連看似無害的電吹風之類,也因為會發出射頻干擾而受限。

      在媒體的描述中,FAST駐地人員過的更像深山隱居的生活。

      張蜀新解釋說,事實上,這可能是外界的誤解。在FAST駐地工作,雖然生活節奏比較慢,也遠離一切電子產品,但駐地人員并沒有與外面的生活脫軌,完全可以通過臺式電腦及時獲取外界信息,況且,國家天文臺一直在努力為駐地人員創造一切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星級酒店般的住宿環境、花園式的辦公場所,滿目郁郁蔥蔥。走進FAST駐地,宛若走進一個都市后花園,心會隨著周圍的環境,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更為主要的是,在這里,生活了一群活躍在國內外天文科研界的追夢人。

      “感官安寧,萬籟無聲,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已故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曾用詩一般的語言,向人們描述了科研人員追逐的腳步。

      在大窩凼的這些年,作為“FAST首席攝影師”的張蜀新,幾乎走遍了附近的每個山頭和FAST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是農民工,還是科研人員,張蜀新差不多能準確叫出每一個人的名字。在他的帶領下,很多人在畢業后的短短幾年時間里已經成長為工程師。

      博士畢業后,原本搞結構力學的姜鵬,一頭扎進貴州的深山里,從一個天文學“門外漢”,變成了同事眼中最懂FAST的人。

      若干年后,一批世界級的科研成果或許將從FAST誕生,而目前,FAST最需要的,是一個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的你。


    相關文章

    中國創新藥:寒冬下的堅守、破局與展望

    中國創新藥經歷過去三年多的高速發展,催生了上千家創新藥公司和產出了數千件臨床批件,但總體獲批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原創品種依舊是寥寥無幾。疊加全球經濟周期下行、地緣政治、新冠疫情、美元加息和國內醫保政策的......

    官宣|國家杰青葉強走馬上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院長

    近日,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現任領導”一欄顯示,國家杰青葉強已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科技商學院執行院長。葉強簡歷葉強,漢族,中國國籍,管理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

    《藍皮書》揭秘|中國航天今年發射任務將超60次或創紀錄!

    1月18日消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今日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年)》。《藍皮書》顯示,航天科技集團2023年計劃安排6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射200余個航天器,開展一系列重大任務,有望再次......

    安捷倫首份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報告中文版出爐

    秉承“在中國,為中國”戰略,開啟可持續發展新征程安捷倫首份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報告的中文版來啦!中文版報告在全篇報道安捷倫全球ESG報告的基礎上,更是加入了很多中國元素。ESG報告中文版詳細......

    NASA局長警告美國別讓中國“打著科研幌子”抵達月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又對中國航天說三道四了。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當地時間1月1日報道,尼爾森在受訪時再次發表涉華負面言論,宣稱中美“正處于一場太空競賽”,“我們最好小心,不要讓他......

    “語言服務助力數字中國倡議”發布

    12月27日至28日,第七屆語言服務高級論壇在北京、廣州、武漢三地聯合舉辦。與會語言文字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語言服務助力數字中國建設形成共識。閉幕式上,廣州大學教授、國家語言服務與粵港......

    中國石化“深地一號”再獲新領域油氣帶

    12月29日,中國石化宣布,該公司“深地一號”再次取得突破,部署在順北油氣田2號帶的重點探井——順北21斜井試獲日產油氣當量1242噸,井深8836米,是“深地一號”第20口超深層“千噸井”。該井是順......

    提名2022年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士候選人的通知

    關于提名2022年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士候選人的通知為完善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員體系,鼓勵會員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促進科技創新與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根據《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章程》要求,設立會士制度。經......

    中國天眼精細刻畫射頻宇宙偏振特征

    雜志封面。(課題組供圖)FAST從兩個具有射電持續源的活躍重復快速射電暴(FRB20121102A和FRB20190520B)探測到圓偏振的藝術想象圖。(課題組供圖)12月26日,《科學通報》作為封面......

    中國科幻電影未來可期

    近日,中國經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發布“起航之前”全新預告,正式進入公映倒計時,料將延續2020年《流浪地球》掀起的觀影熱潮。再加上近期上線的其他科幻題材大制作,這波科幻類影視頗有熱度。主打中國題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