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0-31 09:18 原文鏈接: 顏寧:當科學家是幸福的

    圖片.png

    當科學家有什么好處?顏寧脫口而出,當科學家是幸福的。

    “很自由,科學家有充分的掌控自己時間的自由,可以自主安排工作和休閑時間,這也是很多科學家之所以放棄高薪進入其他領域,而是愿意堅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研究的原因之一。”顏寧的解釋很簡單。

    10月29日,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現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顏寧出現在了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的會場。在作完學術報告后,她接受了媒體采訪,分享了自己對科研和科學家的理解與感悟。

    整個采訪過程,顏寧的語速一如既往地快,中英文穿插使用也絲毫不影響她流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做研究的狀態是幸福的

    2018年一年,顏寧課題組在《科學》上連發三篇文章。“這其實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前面播了十年的種子,現在終于收獲了。”顏寧也坦言,期間的過程很“磨人”,既在打磨又是折磨,“不過最后的結果我還是蠻喜歡的。”

    一年前,顏寧離開任教10年的本科母校清華大學,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職,一度引發熱議。談及這個話題,她笑問“難道現在還有人關心這個問題?”顏寧說,一晃一年過去,她也一直想找個機會梳理梳理,介紹一下自己一年來的心得,也說說對兩所學校的體會。

    她表示,在兩校學習、工作20多年,它們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環境,清華和普林斯頓對她來說一樣親切。在做學術方面,兩者沒有任何區別。

    不過,普林斯頓的學術事務性管理非常規范高效,“有專門的秘書,而且都受過專業培訓,一名學院秘書對接3至4位教授,把所有差旅、訂購、報銷、預約等事務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顏寧說。

    顏寧說,她現在在普林斯頓帶了1名博士生,9名博士后,其中有5名博士后是從清華實驗室她一起跟過去的。新招的4名博士后,分別來自材料科學、合成化學和神經生物學領域。

    “非常給力”,顏寧用這個詞形容她的博士后們。“他們積極主動又愛動腦子。我出去開會很頻繁,但不需要很操心,所以我是一個很幸福的狀態。”

    這也是顏寧感到在普林斯頓工作的一大優勢——收到更多優秀的博士后申請,她分析了原因:作為世界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本身具有很強的人才吸引力。

    “國內非常頂尖的博士生們,最后會選擇出國做博后。”不過她不認為這有什么問題,每個人在求學生涯中,應該有一段海外經歷,開拓視野。如何吸引其他國家的優秀博士生來華做博后,反而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有成就感時是幸福的

    “我不如劉翔跑得快,沒有李娜打網球的高超技能,我想學文可是文筆真的很差,不能成為文學家,但我也需要我的成就感,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讓我自己還挺滿意的人?”這個問題顏寧自己給出了答案。

    “成就感”,她告訴記者,每個個體都在尋找讓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這也是她自己堅持科學研究的內在動力。

    后來,她發現自己也許在科研方面有一點天賦,運氣也不錯,做出來“世界第一個、第一次、之前從不知道的成果后”感覺很踏實,很有成就感,“至少過去我做的工作是讓自己還算滿意的。”

    事實上,做科研更多時候根本不是在追求成就感,顏寧說:“其實,就是想把問題搞明白,有時候你發現一個問題解答以后,更多的問題出現了,我現在的夢想就是能在細胞層面把我關注的蛋白機器們整個工作過程的時空分辨率給揭示出來,但我覺得這輩子可能都做不完。“

    了解顏寧的人都知道她還是個“微博控”“科普達人”,51萬“粉絲”、4000多條微博,與粉絲互動很及時。“粉絲們”很疑惑:如此繁重的科研工作,竟還有時間刷微博?

    她告訴記者,有時候是在零碎時間發,但更多時候反而是在寫論文時發的次數最多,“寫論文的時候是在電腦前最集中的時候,多個窗口打開著,有些問題想不明白了,就到微博隨手寫點東西嘮嘮嗑,這樣也讓我換換腦子。”

    顏寧坦承,科研工作者的確壓力大,關鍵是要做好心理調節,找到自己的放松方式。“別看我在微博上表現的很輕松,但背后熬夜工作、做不出來東西時的焦慮,這是別人沒辦法真正感知的。”

    堅守內心選擇時是幸福的

    “學術女神”“影響中國年度科技人物”“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顏寧無數光環與頭銜“加身”,那顏寧心中的科學家是什么樣子?

    “我心目中沒有科學家的樣子,科學家本來就沒有定型的”,顏寧提到了自己所見過的各種形象的科學家們,既有組樂隊瀟瀟灑灑的也有終日緊張兮兮的、既有不修邊幅的也有像模特一樣時尚的,還有比藝術家更像藝術家的科學家……在她看來,科學家是多元化的,公眾不應該對科學家有一個刻板的認識。

    顏寧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要是能做出人源鈉離子通道就退休。但如此熱愛科研的她真的會退休嗎?

    “不可能!”她笑著,卻又斬釘截鐵地回答道,“科研就是這樣,一山望著一山高,你到了珠穆朗瑪峰,又會想著去月球。所以說退休是開玩笑的,這只是來形容我對一個課題難度的預期。”


    相關文章

    美國兩院院士全職回國,深圳的魅力在哪里?

    11月1日上午,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2017年4月,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顏寧即將全職回國,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

    今天(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布,即將辭去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2017年4月,顏寧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

    預算8535萬元!中國藥科大學采購這26類生命科學儀器

    近日,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中國藥科大學公布了2022年11月政府采購意向:項目預算85350000元......

    丹納赫生命科學攜多款診斷及整體解決方案亮相2022CACLP

    10月26日上午,由智奧瑞和(上海)展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檢驗醫學暨輸血儀器試劑博覽會(簡稱“CACLP”)、第二屆中國國際IVD上游原材料暨制造流通供應鏈博覽會(簡稱“CISCE”)在南......

    單項300萬美元!科學界的奧斯卡——2023科學突破獎出爐

    9月22日,科學領域最賺錢的獎項——科學突破獎,正式開獎!科學突破獎有「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做出突破性成就的科學家。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獎金——300萬美元!......

    宋爾衛院士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

    9月17日,第十四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頒獎典禮在南昌大學舉行。記者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榮獲“談家楨生命科學成就獎”。這是宋爾衛第二次入選該獎,2010年他榮獲了第二......

    新芝生物:生命科學公司登陸北交所估值如何定位?

    來自浙江寧波的北交所新股新芝生物,將在9月20日發行申購。在資金使用上,與天馬新材、硅烷科技沖突。三家都是北交所不多的優質“硬科技”公司,在新股申購和長期投資上三家各有側重,到底如何取舍?新芝生物有幾......

    免疫圖譜“卓越開發者計劃”全面升級!

    由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指導、百圖生科(北京)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組織編制的《計算免疫問題》近日在北京發布,以此為基礎,雙方還合作全面升級免疫圖譜“卓越開發者計劃”。全面升級免疫圖譜“卓越開發者計劃”......

    珀金埃爾默加速轉型為高增長型生命科學和診斷公司

    達成意向,擬拆分應用市場、食品及企業服務業務8月1日,珀金埃爾默宣布已與新山資本(NewMountainCapital)達成協議,擬拆分其應用市場、食品和企業服務業務,新山資本是一家領先的增長型私募股......

    人工智能證實了狗狗的尾巴“會說話”

    在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昌平實驗基地拍攝的一只比格犬。這只幼犬剛開始見到記者時驚慌失措猛烈搖尾巴,此后逐漸安靜下來,偶爾與記者對視。 馮麗妃攝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于狗狗來說,尾巴則是情感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