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1-01 16:14 原文鏈接: 顏寧:搞科研就得“這山望著那山高”

      “我做科普,在結構生物學與新藥創制的關聯上不愿多說,是避免給老百姓留下一個制藥很容易的印象。”10月29日,在2018世界生命科學學大會上做了閉幕報告之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顏寧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結構生物學與新藥創制聯系緊密,解析作為重要靶點的蛋白分子結構后,向新藥創制推進順理成章。

      2018年6月底到9月初,短短70天內顏寧團隊在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連發3篇論文,在學術領域如此高產的顏寧表示,除了探索生命奧秘之外,也為新藥研發提供線索。

      為制藥行業開辟綠色通道

      顏寧曾笑稱如果能夠解出人源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結構就可以退休了。

      “我當時這樣說,并不是真的要退休,而是說明這個研究在我心里的高度和難度。”顏寧說,搞研究就是一山望著一山高,哪怕登頂珠穆朗瑪峰,又會想去月球。

      這個時代的研究者更幸福的是,在征服“高山”的過程中,能夠仰賴的技術手段突飛猛進。顏寧說,如果靠之前的方法(X射線晶體衍射方法)可能要等個二三十年才能做出這些研究,而現在有了冷凍電鏡的方法,解析蛋白質結構不再是難點,而且可以輕而易舉地達到很高的分辨率,清楚地看到鈉通道和毒素(如蜘蛛毒、河豚毒)的相互作用。

      “科研的目標也就更高了。”顏寧說,以前弄清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就是終極目標,現在不是了,結構僅僅是一個開端,要做詳盡、動態的解析,要把它的工作原理揭示清楚。顏寧認為,技術的發展,以及結構生物學家的工作,為制藥行業開辟了一個綠色通道。

      我去藥學院肯定沒問題

      “以我現在的研究方向去藥學院肯定沒問題,我做的都是重要的藥物靶點,往后推進的工作也順理成章。”顏寧表示,之所以不經常提及自己的學術研究與新藥創制之間的關系,是因為不想給老百姓一個直接產出新藥的虛幻印象。

      一方面新藥創制非常困難,從理論到修成正果,堪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顏寧舉例,團隊詳細闡述了河豚毒素與人體內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復合物結構,但是如果這個毒素能夠作用于所有的通道,那么依據這個理論做成的藥,進到身體里“全面發力”,就會產生巨大的副作用。而如果能夠通過修飾,只針對要治療的部分,既有靶向性,又能夠成功遞送到靶點,并且有合理的代謝,才有好的藥物基礎。因此從靶點到藥,一道一道“過篩子”,最后能落地的很少。

      解析越詳細、結構越“高清”,越可能為藥物設計者提供攀巖的“著力點”,進而設計出好的藥物。顏寧舉例,“在鈉離子通道中我們意外發現了一個比想象中復雜的結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靶點,啟示了我們修飾的入手點。”但是,在真正成為藥物之前,顏寧始終秉持科研人員“一切以真實數據說話”的準則刻意避免為研制中的新藥“畫餅”。

      生命科學研究還有“認知黑洞”

      相關資料顯示,顏寧團隊解析的蛋白結構精度達到2.6埃,是目前已知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報道的膜蛋白結構的最高分辨率,可以清晰地看到結合的毒素分子、鈉離子、蛋白質分子的原子等。

      “分子層面利用冷凍電鏡能看到埃(0.1納米)的尺度,細胞層面用超分辨技術能對活細胞成像,看到100納米左右的尺度,這兩個尺度之間的細胞內部世界還沒有穩定的科學儀器可以觀察。”顏寧說,這個“視角”下,對生命活動的認知是個黑洞。

      但在顏寧看來,這意味著一個大的發展方向,“現在看來是未知,但如果你能夠看到的時候,必然會有新的生物現象發現。”顏寧表示,她也在關注這方面的技術推進,例如將電鏡與光鏡偶聯起來可能有所突破。

      此前有媒體用“爆發”來形容顏寧今年的成績,但在談到可能的新技術手段,顏寧并不像剛爆發過,更像等待稱心兵器的將領,摩拳擦掌為下一個的“爆發”蓄勢。

    相關文章

    1億美金!mRNA行業巨頭Moderna落地上海!

    記者查詢公開信息發現,美國疫苗廠商Moderna公司于5月24日在中國注冊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此舉是在Moderna公司CEO斯蒂芬·班塞爾(StéphaneBancel)上個月訪問中國之后,該公司進......

    華人學者陳宙峰全職加盟顏寧領銜的深圳灣實驗室

    顏寧領銜的深圳灣實驗室獲國際級華人學者全職加盟。據“深圳灣實驗室”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終身教授的著名癢覺研究專家陳宙峰已全職加入深圳灣實驗室,任神經疾病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深圳灣實驗室......

    顏寧,香港開講

    深圳市醫學科學院(籌)院長、結構生物學家顏寧來香港了。5月8日,顏寧出席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大會”并進行主題演講,講解蛋白質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對痛癥藥物開發的深遠影響。演講后她回答了現......

    顏寧,香港開講

    深圳市醫學科學院(籌)院長、結構生物學家顏寧來香港了。5月8日,顏寧出席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大會”并進行主題演講,講解蛋白質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對痛癥藥物開發的深遠影響。演講后她回答了現......

    顏寧,又獲聘新職務!

    據中國青年報消息,4月1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新增5位50歲以下學部委員。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獲聘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圖片來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劉昶榮)在當日上午召開的中國醫......

    顏寧,任深圳灣實驗室主任

    剛剛,深圳灣實驗室發布公告稱,聘任顏寧為深圳灣實驗室主任。3月22日上午,深圳灣實驗室召開員工大會。省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宣讀文件,深圳醫學科學院(籌)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兼)顏寧,中國科學院院士、......

    30個崗位,顏寧研究團隊招人啦

    近日,著名科學家顏寧出任院長的深圳醫學科學院(籌)發出通告,公開招聘30個崗位、41名工作人員,涉及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辦公室、科研部、教育與交流部等12個部門。其中10個崗位要求醫學、生物醫藥及其他相關......

    顏寧院長招人啦!深圳醫科院招聘:不定編制不定級別

    2023年2月6日,顏寧出任院長的深圳醫學科學院(籌)發出通告,公開招聘30個崗位、41名工作人員,涉及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辦公室、科研部、教育與交流部等12個部門。其中10個崗位要求醫學、生物醫藥及其他......

    喜報|PNAS:顏寧團隊發布2023年首個研究成果

    電壓門控鈉通道Nav1.6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神經元放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Nav1.6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因此,Nav1.6的特異性抑制劑具有治療潛力。2023年1月25日,......

    2023年,顏寧團隊首個研究成果發表!

    電壓門控鈉通道Nav1.6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神經元放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Nav1.6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因此,Nav1.6的特異性抑制劑具有治療潛力。2023年1月25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