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7月15日上午,新疆奇臺天文觀測及科普教育基地奠基儀式在新疆昌吉州奇臺縣半截溝鎮石河子牧場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常委爾肯江·吐拉洪、自治區副主席靳諾出席奠基儀式并講話。

      詹文龍指出,自治區黨委與政府十分重視科技事業發展,對新疆奇臺天文觀測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非常重視,在臺址勘選、科研用地、道路建設、項目預研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使得基地建設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長期以來,中科院的駐疆機構和研究所作為院區合作的中堅力量,發揮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和高層次人才上的優勢,面向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新疆天文臺作為我院天文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了新疆觀測環境的地域優勢,面向國際天文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在國家天文臺業務體系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也逐漸成為促進新疆科技發展的新生力量。在基地建設過程中,我院將充分發揮全院天文系統在天文研究、天文技術和天文科普教育方面的優勢,組織精干隊伍,全力完成好相關的建設任務。

      詹文龍希望參加基地建設的所有部門能夠借鑒國內外基地建設的成功經驗,充分調動和發揮所有建設者的積極性、創造性,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將新疆奇臺天文觀測基地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天文觀測研究平臺、高水平的發展平臺、國家深空探測任務的重要保障平臺,以及活躍的傳播科技知識和科技信仰的平臺,為促進新疆科技和科普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爾肯江·吐拉洪在奠基儀式上說,中科院和自治區隆重舉行新疆奇臺天文觀測暨科普教育基地奠基儀式,這是貫徹國家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推進科技援疆的重要內容。新疆奇臺天文觀測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是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科技發展的需要,不僅對推進世界天文學事業發展,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對于繁榮科學文化事業,促進科技進步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基地建成后,必將帶動形成獨具特色的科技旅游產業,提升自治區旅游發展水平,形成科普教育和旅游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爾肯江·吐拉洪強調,基地建設需要集成各方資源、共同推進。相信通過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有關部委強有力的支持,一定能夠為項目打下良好的基礎。希望中科院加強指導,科學規劃。希望國家天文臺和新疆天文臺精心組織,科學施工,刻苦攻關,打造精品工程。自治區各部門、昌吉州和奇臺縣要加強協調服務,全力做好征地、牧民安置、電力供給、道路建設、環境保護等相關工作,確保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

      隨后,各方領導為新疆奇臺天文觀測及科普教育基地培土奠基。

      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吳建國主持奠基儀式。新疆昌吉州黨委書記李建國致歡迎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常務副主任汲培文、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彭以祺分別致辭。中科院基礎局、高技術局、國家天文臺、新疆分院、新疆天文臺,自治區科技廳、經信委、發改委、財政廳、國土廳、交通廳、昌吉州、奇臺縣,以及兄弟臺站、研究所和相關高校的領導專家、干部職工、研究生出席了奠基儀式。

      奇臺天文觀測及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天山北麓奇臺縣半截溝鎮石河子村,是自中科院新疆天文臺2006年開展天文臺址選址工作以來,從全疆25個區域48 個點中脫穎而出的優良天文臺址。奇臺基地遠離人口密集的中心城鎮,海拔約1800米,是一處東西約1.5公里、南北約2公里的矩形盆地。周圍山梁對臺址與外界形成了較好的隔離,可以充分依托地形對無線電進行保護,基地的地質、地震、溫度、溫漂、濕度、風速等條件滿足大型天文觀測設備建設和運作的要求。

    奠基儀式現場

    詹文龍講話

    爾肯江·吐拉洪講話

    吳建國主持儀式

    培土奠基

    相關文章

    揭示氫鍵在光催化醇偶聯反應中的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羅能超和研究員王峰團隊在醇的光催化偶聯反應選擇性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通過向反應中引入水,加強了乙醇之間的氫鍵強度,從而有利于關鍵自由基中間體從半導體表面脫附并......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與合肥質檢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9月2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與合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簡稱:合肥質檢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約定,雙方單位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宗旨,在技術標準研究、資源共享利用......

    煙臺海岸帶所探索貝類壽命的遺傳“密碼”

    近日,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研究員王春德團隊利用生物信息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系統研究,首次揭示了胰島素/IGF-1信號(IIS)通路核心基因的遺傳變異對紫扇貝和海灣扇貝的壽命發揮了重要作用。相關研究......

    “夸夸”課題組是怎么煉成的

    年輕的科研人員徐沛雨,因為不到29歲就實現了“CNS(《細胞》《自然》《科學》三大頂刊)大滿貫”,前段時間被家鄉媒體采訪報道了。他博士期間的導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藥物所)研究員徐華強......

    絲光沸石分子篩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分子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展恩勝、研究員申文杰等與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徐君、研究員鄧風等合作,在絲光沸石(MOR)催化二甲醚羰基化反應的活性位點鑒別和調控方面取得新......

    中國藥理學家丁光生先生逝世,享年101歲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官方微信公眾號7日發布的消息,藥理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簡稱:上海藥物所)研究員丁光生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0月6日21時4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十月天宇大片扎堆:哈雷彗星的禮物“抵達”地球

    10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十月天宇大片將扎堆“上映”:水星西大距、獵戶座流星雨、日偏食等將接連登場。此外,本月的“星空路標”飛馬座四邊形與璀璨星河將為假期夜游帶來更多樂趣。9日,水星西大......

    中科院四代科研人接力為黑土糧倉扎起綠色柵欄

    吉林西部是中國蘇打鹽堿地的集中分布區,長久以來,大風將鹽堿向東部搬運,威脅著中部典型黑土區。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四代科研人致力于用科技扎起“綠色柵欄”,守護黑土平原大糧倉的安全。今秋,中國科學院東北......

    大連化物所等提出構建反芳香性丁富烯新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與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麻生明團隊合作,通過雙聯烯中間體實現了反芳香性丁富烯的合成,解決了傳統方法中對稱丁富烯的合成挑戰。此外,合......

    發現非典型G蛋白信號轉導調節因子同源結構域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勁松課題組通過結構生物學研究,在分選轉運蛋白(SNXs)中發現了一類新型的非典型G蛋白信號轉導調節因子(RGS)同源結構域(RGShomology,RH)。相關研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