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1-08 17:43 原文鏈接: 污染防治三大領域同步發力

      7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第二批次針對10個省份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已經全部完成進駐工作。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7年度全國各個省(區、市)落實“水十條”的考核結果和我國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的最新進展情況。

      近年來,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等相關法規的陸續出臺,生態環保部門多頻次進行環保督察,我國環保領域已逐步建立起聯防聯控的協調機制和立體多維的監管體系。業內專家認為,嚴格監管、執法到位將規范和完善市場環境,環保產業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聯防聯控機制逐步建立

      按照“水十條”要求,生態環境部會同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部門對2017年度各省(區、市)落實“水十條”情況進行了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水環境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和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兩個方面。其中,水環境質量目標完成情況為剛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在水資源污染防治領域,不同主管部門首次公布針對“水十條”的考核情況。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不同區域間的協同防控機制已經更加完善。

      近日,隨著北方供暖季臨近,應對重污染天氣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10月31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預測今年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和汾渭平原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冬季風強度弱,不利于冷空氣擴散南下,大氣污染擴散條件較去年冬季偏差。

      由于京津冀區域是全國鋼鐵、火電、平板玻璃、水泥等行業高密度聚集區,該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較嚴重。從11月初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一次重污染天氣。在區域協同防控機制下,河北、河南、山東等多個北方省份陸續啟動應急管控和核查工作,并制定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作戰計劃”。各地普遍把高排放行業錯峰生產作為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以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促進產業結構合理調整。

      在長三角區域,今年6月以來,區域內的三省一市發揮協作機制平臺作用,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加大空氣、水環境治理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區域之后,從2018年開始,汾渭平原也被納入重污染天氣防控重點區域之一。陜西、山西兩省11個城市也相應建立起針對重污染天氣應對的聯防聯控機制。

      針對污染防治,不僅僅是區域內不同城市之間相互協作,不同主管部門也在加強合作。10月下旬,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開展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重點對36個城市進行專項巡查。11月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5部委聯合出臺相關措施,推進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源頭防控結合末端治理

      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補齊生態環保、能源、農業農村等領域短板。在生態環保領域,要加大對水土保持等生態保護重點工程支持力度。在農業農村領域,要大力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以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為例,由于我國農業總量大、生產生活方式不合理、歷史欠賬多等原因,在農業農村領域,涉及大氣、水、土壤面源污染的綜合治理形勢依然嚴峻。如何統籌推進三大領域的協調防治成為地方政府普遍面臨的考驗。

      10月初,記者在重慶市榮昌區采訪了解到,以“榮昌豬”聞名的生豬養殖是當地的特色產業,不過,由此產生的糞污也成為當地農業面源污染的一大難題。為此,當地通過實踐摸索出一種“豬-沼-其他經濟作物”的循環模式。

      重慶市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包傳彬告訴記者,通過把豬場建在丘陵地高處,糞水經沼氣池發酵后,順地勢由管道自然流到坡下的麻竹地。“不僅有效解決水源、土壤方面的面源污染,也形成一種有機循環的農業養殖模式”。

      據介紹,當地這種“種養結合”模式已經得到普遍推廣。全區三成左右的養殖糞污經發酵處理后通過管網還土還林,其余則由農戶作為有機肥直接使用,糞污處理率達95%以上。

      除了源頭防控,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針對污染防治三大領域末端環節的防控工作也從未松懈。近日,記者了解到,河北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旗下的石人溝鐵礦因為噪聲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改造工程不達標,未通過當地環保部門驗收。

      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河北省今年一直大力推進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前8個月,全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在建168個,完成95個;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項目在建45個,完成39個;煤電行業深度治理項目在建42個,完成4個。這些項目全部完成后,可以減排顆粒物12萬多噸、二氧化硫18萬噸、氮氧化物20萬噸。

      環保產業發展煥發新活力

      截至11月6日,5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已經分別完成針對山西、遼寧、吉林等10省份督察“回頭看”的進駐工作。據悉,此次“回頭看”主要針對污染防治攻堅戰7大標志性戰役和其他重點領域。

      從今年開始,針對藍天、碧水、凈土三大領域保衛戰的環保督察工作持續進行。尤其是,在“大氣十條”“水十條”相繼實施之后,2018年8月頒布并將于2019年正式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將進一步完善土壤修復監管體系。

      高能時代修復公司總經理魏麗表示,隨著國家宏觀和行業政策對土壤污染防治重視程度的提高,市場需求將快速釋放,土壤修復規模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土壤修復市場環境正在好轉,進入到了由政策法規標準驅動的行業生態”。

      近年來,受大氣、水和土壤等領域污染防治具體措施的實施及政策因素拉動,我國環保產業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據統計,2017年全國環保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3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7.4%。2018年上半年約為6690億元,同比增長約18%。

      “隨著綠色發展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持續深入,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有望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快速釋放并逐步擴大環保產業市場需求;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嚴格監管執法到位將大大規范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此外,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投融資、稅收、價格等政策制度進一步優化,將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活力。

    相關文章

    城市環境所在塑料際抗生素抗性健康風險及驅動機制方面獲進展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有報道證明微塑料能夠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促進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傳播,從而對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近年來,對于環境水體塑料際ARGs的報道集中于微塑料......

    洪水災害后,應該如何確保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多地迎來了連續強降雨,除了降雨之后高溫濕熱天氣對水質的影響,伴隨強降雨而來的還有洪水造成的災區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災區人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如何保障洪澇災害后的......

    生態環境部發布8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3年7月3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進展如何?

    “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在2022年4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土壤司司長蘇克敬給出了這樣的訊息。土壤污染源頭管控......

    黑龍江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較早開發的老城區,滄桑與機遇并存,問題與挑戰并存,曾有著諸多難以破解的環境問題,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諸多有效的生態環境治理方法,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哈市道外生態環境局有效......

    本世紀末地表水污染或影響55億人

    《自然·水》最新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會影響到55億人。研究結果指出,到本世紀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將成為全球地表水污染熱點地區。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被認為會影響今后幾......

    生態環境部發布7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3年6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防治污染,讓微生物“吃掉”有害氣體

    常用的生物大氣治理技術主要有生物過濾、生物滴濾和生物洗滌3種。與其他有機廢氣處理技術相比,生物大氣治理技術具有安全性好、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對處理低濃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強的有機廢氣效果較好。隨著我國工業的......

    中國環境報:到二○二五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著重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國已成為全球首個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28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下降了92%。十年間,中國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空氣質......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