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1-15 14:56 原文鏈接: 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

      在近日召開的第四期2018年產業前沿技術大講堂上,作為主講人的中關村海綿城市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彭志剛坦言,“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技術的本土化成本

      馬路綠化帶、小區綠植、公園里的景觀設施,這些常見的基礎設施往往藏著城市海綿系統的秘密。如何把雨水截留、滲透,如何做水的凈化及再利用,正如海綿以“強吸水”特性為人們所熟知一樣,海綿城市正是關于水的學問,但真正實踐中,海綿城市遇到的問題卻不只是“水”那么簡單。

      城市建設使地面硬化,破壞了自然水文循環,原來能夠滲透到地下的水循環路徑被阻斷,只能沿地表流走,直接通過溝渠流入河道。海綿城市實際上就是通過人工措施把破壞了的水文循環修復到接近大自然的狀態。

      自然狀態的降雨過程中,直接滲透到地下的水量占全部降水的70%~80%。而城市開發后,比例剛好相反,20%~30%的降雨有幸滲透到地下。彭志剛表示,剩下的水會以更快的速度以線性方式最終通過河道排到下游,“很少會滋養地下水”。

      隨著城市的修繕和改變,水的自然循環越來越多地被城市發展所干擾。城市的淤污混接、水資源匱乏、水環境污染等問題都有待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去解決。海綿城市某種程度上就是解決方案。

      近年來,國外有了比較成熟的技術理念,比如美國的低影響開發理念。該理念主要采用“綠色基礎設施”。所謂綠色基礎設施,就是通過綠化區域排水來恢復自然狀態。與之相對的是“灰色基礎設施”,即城市的管網排水設施。

      “綠色基礎設施投資低,同時也附加一定的其他功能,比如說綠化的景觀功能,應對的負荷也比較低,它解決的就是中小強度的降雨問題。”彭志剛介紹,“而灰色的設施成本很高,它應對的是‘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小概率大降雨。小概率大降雨如果要通過綠色設施去實現,設施體量就會非常龐大,當它不實現該功能的時候就會造成景觀上的浪費”。

      我國在做海綿城市的時候會引進一些類似的技術。但彭志剛認為,“我們的實際情況畢竟跟美國不太一樣,美國是少數人在城市里住,大多數人住村子里,他們的住宅間距非常大。當大多數人擠在城市里時,問題就比較突出。”

      “這些年我們通過借鑒、消化、吸收、反復應用,慢慢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彭志剛表示,海綿城市后續的建設會通過不同的目標、專業、建設過程管理,爭取實現適合我國國情的效果。

      認識誤區

      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老百姓不認可”的問題,一些認識誤區成為具體實施中的巨大阻力。

      是不是建設了海綿城市,就一定不會發生城市的積水和內澇?彭志剛認為,這一問題還要在不同的尺度上去討論。

      彭志剛認為,海綿城市的建設更多偏向于源頭,在源頭上通過一些基礎設施來實現降雨減排。從區域角度來講,城市內澇防治更多的是通過地下管道;從流域角度來講,城市的防洪還涉及到大河與城市之間的關系。

      彭志剛坦言,海綿城市解決的是“大概率小降雨”,對這種“小概率特大降雨”更多的是“緩解”,而不是解決。他表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海綿城市在不同城市的實踐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技術體系。針對不同的環節,通過“源頭治理、過程控制、末端調蓄”達到相應的效果。

      彭志剛介紹了海綿城市技術的“六字真言”——“滲、滯、蓄、凈、用、排”。前三者為偏源頭的技術措施,所實現的效果更多是把水滯留下來,延緩其往外排放的速度,抑制地下水的下降;后三者則偏向于中端和末端的一些措施,如應用和排放。

      海綿城市的標準并不是越高越好。彭志剛認為,要注意水質和水量的平衡。如果一個城市通過海綿系統處理雨水的合理值為80%,為了“做到極致”提高到95%的標準,“那基本上就沒有水進入到河道了,對自然也是一種破壞”。

      除此之外,海綿城市還要兼顧分布與集中、景觀與功能以及生態與安全的關系。

      投資回報難題

      海綿城市屬于基礎設施建設,沒有經濟性收入,誰來買單?目前來看,還是政府。

      “縱觀三年的試點建設,有經驗也有教訓。”彭志剛表示,國家通過強制手段給我們開了一個好頭,也通過后續的政策持續性給我們創造了幾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有了《指南》(《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以后,才有了三部委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海綿城市國家級試點的打造。”彭志剛表示,為了有效、快速推動試點海綿城市的建設,政府給了大量的資金補貼,到目前為止,30個試點城市總共補貼金額超過400億元。

      彭志剛坦言,這是一個很大的體量。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對于海綿城市建設做了明確規定。其中提到,“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假如80%的目標真的能夠實現,恐怕城市看海的經歷將成為永久的回憶。”網友的這一預判表明這一指導意見的力度所在,但真正付諸實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彭志剛表示,文件下發了以后,城市所有即要增加的新建建筑都必須按照海綿城市的要求來建設,由后續增量來彌補前面的存量問題, “大家‘咬咬牙’到2020年基本能夠實現”。

      但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這就意味著存量部分建筑小區、城市道路、公園廣場也要改造,“這一改造的體量非常大”。彭志剛所在團隊曾經在全國范圍內統計過,總共將近700個城市,要有上萬億元的投資,才能達到該指標。

      “這是一個龐大的產業。”彭志剛說。怎么盤活這個產業?他描述了一個“不錯的”設想:把有地產開發能力、海綿城市建設能力的各方組合到一起,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周邊環境,從而使土地或者周邊房產溢價,反過來彌補海綿城市的收益。


    相關文章

    城市園林綠化中海綿城市技術的應用研究

    1.海綿城市概述海綿城市的目標是將城市建設成同海綿一樣具有良好包容性的城市,加強城市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促進城市內部的良好運轉。為改善城市生態系統,達到海綿城市構建目標,通常會從滲、滯、蓄、凈、排這五......

    總投資14億,天津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招標

    9月6日,中國水網從中國政府采購網獲悉,為推進天津市海綿城市建設,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決定實施天津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新生態城片區)PPP項目。項目擬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模式運作,通過政......

    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在近日召......

    為什么再大的雨也淹不了這幾個城市?我們何時做到

    2014年,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用)》。2015年,啟動了鎮江、嘉興、廈門、濟南、武漢、常德、南寧等16個試點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首批海綿城市建設......

    中國的“海綿城市”正將街道變綠以治理洪水

    作為上海的“海綿城市”,臨港區正試點一種生態友好型項目,以取代這座正面臨海平面上升長期風險的海濱城市的傳統防洪和排水系統。中國迅猛增多的混凝土設施經常堵塞水的自然流動。為逆轉該趨勢,海綿城市概念專注于......

    任南琪院士回應“海綿城市無用論”:需認清事實

     2015年和2016年,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綜合考慮我國東、中、西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及南北方的氣候不同,分兩批確定了30個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涵蓋大、中、小不同規模的城市。如此力......

    會呼吸有彈性:海綿城市與水相融

    【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新名片】6月6日,湖南長沙湘江新區。一場暴雨后,在梅溪湖路西延線相鄰近湖八路交叉口的道路北側,一條濕地景觀帶,中間低、兩側高,底部仍蓄積著雨水。在道路兩側原有的排水系統之余,北側......

    重慶璧山21個海綿城市項目建設年底完工

    近日,記者從區城鄉建委獲悉,今年計劃實施的21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已全部啟動實施,預計年底完工。據了解,璧山與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完成了53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基本地質情況調查及海綿城市......

    首創股份再下一城進入海綿城市市場

    9月7日晚,首創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以PPP的方式投資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海綿城市PPP項目。首創股份將與固原市九龍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政設計院、北京市政四公司共同設立項目公司“寧夏......

    全國30個海綿城市試點19城出現內澇試點失敗了?

    近些年來,我國諸多大中城市頻繁發生嚴重的城市內澇災害,2000年以來,平均每年發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內澇災害。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公布的數據稱,截至7月13日,今年全國有28省(區、市)1......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