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圖片.png

    圖片來源于網絡

      瑞士制藥巨頭諾華(Novartis)新型乳腺癌靶向藥物Kisqali(ribociclib)近日在歐盟監管方面傳來喜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積極意見,推薦批準擴大Kisqali的適應癥。具體而言,CHMP建議批準Kisqali聯合氟維司群(fulvestrant )作為初始內分泌療法用于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R+/HER2-)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以及用于之前已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患者。此外,CHMP還建議批準Kisqali聯合內分泌療法和一種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LHRH)治療絕經前、圍絕經期女性患者。

      乳腺癌是20-59歲女性群體癌癥死亡的首要原因,Kisqali是迄今為止在最大規模的一線臨床研究中與內分泌單獨治療相比表現出一致、優越、持續療效的CDK4/6抑制劑,同時也是在一項精心設計的III期研究中被評估專門用于絕經前、圍絕經期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療的唯一一種CDK4/6抑制劑。

      現在,CHMP的意見將提交至歐盟委員會(EC),后者將參考CHMP的意見并將在未來2-3個月內做出最終審查決定。該決定將適用于所有28個歐盟成員國及冰島、挪威及列支敦士登。

      監管方面,美國FDA和歐盟EC最初于2017年3月和8月批準Kisqali聯合一種芳香酶抑制劑,作為一種初始內分泌療法,用于HR+/HER2-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絕經后女性患者的一線治療。此次批準是基于關鍵性臨床研究MONALEESA-2的數據。

      今年7月,Kisqali獲FDA批準擴大適應癥,用于激素受體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陰性(HR+/HER2-)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療。在美國市場,Kisqali目前是唯一一種適用于聯合芳香酶抑制劑治療絕經前、圍絕經、絕經后女性患者的CDK4/6抑制劑,并且也適用于聯合氟維司群(fulvestrant)作為絕經后女性患者的一線或二線治療。

      CHMP的積極意見,是基于2項關鍵性III期臨床研究(MONALEESA-7和MONALEESA-3)的數據,這些研究顯示,與內分泌療法單獨治療相比,基于Kisqali的方案使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延長,并且療效在治療8周時就已顯現。具體而言,MONALEESA-7研究中,在絕經前、圍絕經期女性患者中,與一種芳香酶抑制劑+戈舍瑞林(goserelin)方案相比,Kisqali+一種芳香酶抑制劑+戈舍瑞林方案使中位PFS幾乎翻倍(27.5個月 vs 13.8個月,HR=0.569,95%CI:0.433-0.74)。MONALEESA-3研究中,在橫跨一線治療和二線治療絕經后女性患者的整個群體中,與氟維司群單獨治療相比,Kisqali+氟維司群方案顯著延長了中位PFS(20.5個月 vs 12.8個月,HR=0.593,95%CI:0.480-0.732)。這些研究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0%)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惡心、感染、疲勞、腹瀉、白細胞減少、嘔吐、脫發、頭痛、便秘、皮疹和咳嗽。

    圖片.png

      據估計,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大約有26.7萬名女性確診為晚期乳腺癌,其中多達三分之一的早期階段乳腺癌患者隨后會發展為晚期疾病,目前尚無治愈方法。在絕經前女性中晚期乳腺癌是一種生物學上獨特的、更具侵襲性的疾病,是20-59歲女性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這些年輕女性患者面臨著特殊的挑戰,包括過早絕經、情緒困擾、職業和個人生活緊張等。

      Kisqali是一種口服靶向性CDK4/6抑制劑,能夠選擇性抑制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6(CDK4/6),恢復細胞周期控制,阻斷腫瘤細胞增殖。細胞周期失控是癌癥的一個標志性特征,CDK4/6在許多癌癥中均過度活躍,導致細胞增殖失控。CDK4/6是細胞周期的關鍵調節因子,能夠觸發細胞周期從生長期(G1期)向DNA復制期(S1期)轉變。在雌激素受體陽性(ER+)乳腺癌中,CDK4/6的過度活躍非常頻繁,而CDK4/6是ER信號的關鍵下游靶標。臨床前數據表明,CDK4/6和ER信號雙重抑制具有協同作用,并能夠抑制G1期ER+乳腺癌細胞的生長。


    相關文章

    AI診斷乳腺癌準確率近100%

    美國東北大學團隊成功開發出一款基于網絡的新型人工智能(AI)系統。該系統在檢測乳腺癌方面的準確率高達99.72%。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于最新一期《癌癥》雜志。BCHD數據集中4個類別的顯微鏡圖像。圖片來......

    徐兵河院士:早篩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

    前不久,《柳葉刀》乳腺癌重大報告指出,乳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癌癥之一。截至2020年末,5年內確診乳腺癌的帶病生存女性有780萬。那么,我國乳腺癌現狀、預防和篩查情況如何?為此,《醫學科學報》采訪了......

    乳腺癌精準治療策略再升級!

    4月9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邵志敏、江一舟、胡欣領銜的研究團隊,系統性地構建了迄今最為全面的乳腺癌基因組變異互作網絡,并功能性解析基因組變異互作對乳腺癌治療結局的影響,有望給乳腺癌精準治療帶來新......

    我國科學家研發AI系統預測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療效

    4月9日,記者從廣東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乳腺腫瘤科王坤教授牽頭研發出一個無創人工智能系統,可早期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后殘余腫瘤的負荷。近日,該研究系統被國際期刊《外科學年鑒》收錄。目前,殘余腫瘤負荷(......

    我國科學家研發AI系統預測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療效

    4月9日,記者從廣東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乳腺腫瘤科王坤教授牽頭研發出一個無創人工智能系統,可早期預測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后殘余腫瘤的負荷。近日,該研究系統被國際期刊《外科學年鑒》收錄。目前,殘余腫瘤負荷(......

    專家抓到“最毒乳腺癌”化療耐藥“元兇”

    中新網上海4月7日電(記者陳靜)記者7日獲悉,對于困擾臨床許久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化療耐藥難題,中國醫學專家終于找到耐藥“元兇”和作用機制。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內科主任王紅霞教授領銜課題組在腫瘤微環境......

    吉林大學胡鑫團隊最新發文:揭示乳腺癌骨轉移新機制

    3月6日,吉林大學胡鑫研究團隊在期刊《CellDeathDiscovery》上發表了題為“LSD1modulatesthe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cellsthroug......

    輝瑞:JAK1抑制劑希必可擴年齡新適應癥在華獲批

    輝瑞宣布,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創新口服小分子靶向藥希必可?(CIBINQO?,通用名稱:阿布昔替尼片)擴年齡新適應癥正式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用于治療12歲及以上青少年及成人......

    Nature子刊:我國首個晚期三陰性乳腺癌免疫治療研究成果

    近日,《自然-醫學》刊發了一項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解放軍總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江澤飛教授牽頭開展的TORCHLIGHT研究成果。研究顯示,相比單純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nab......

    羅氏制藥:推動腫瘤靶向治療門診化、社區化、家庭化

    1月3日,“羅氏制藥”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1月2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宣布批準了“赫捷康”(通用名:帕妥珠曲妥珠單抗注射液(皮下注射)),用于治療成人HER2陽性早期和轉移性乳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