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該報告顯示,開放共享的氣象數據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新能源、農業、移動互聯軟件開發和服務、公共管理等領域,效益顯著。
氣象大數據是指在氣象領域中,圍繞智能預報和智慧服務,從氣象數據采集、加工處理、預報預測、共享服務、存儲歸檔等氣象業務和科研工作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各類數據總和及相關技術和應用總稱,主要來源包括氣象觀測數據、氣象產品數據和互聯網氣象數據,類型多、體量大、更新快、質量高、價值高。
《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指出,自2001年率先啟動氣象科學數據共享試點工作以來,全國氣象部門通過電子政務平臺、氣象數據傳輸專線、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衛星廣播系統、互聯網等方式向各地各行業提供氣象數據支撐,年服務量超過500TB。
目前,已有2000余家科研教育機構、近千家企業和超過20萬個人注冊中國氣象數據網,訪問量超過1.7億人次,共享服務數據量超過30TB,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新能源、農業、移動互聯軟件開發和服務、公共管理,以及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糧食等多個領域。
《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還顯示,在支撐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方面,2017年全國共發布預警信息213824條,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016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85.8%。此外,中國氣象局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共享衛星、地面、高空、海洋、數值預報模式等全球氣象資料;承擔世界數據中心中國氣象學科中心任務,向應用部門和用戶提供氣象信息服務;承擔世界氣象組織衛星數據收集和產品中心的任務,接收風云衛星數據并制作成產品,通過世界氣象組織信息系統為各國用戶提供數據服務。
12月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該報告顯示,開放共享的氣象數據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新能源、農業、移動互聯軟件開發和服務、公共管理等領域,效益顯著。氣象大數據是指在氣象領域中......
12月4日,中國氣象局發布《中國氣象大數據(2018)》。該報告顯示,開放共享的氣象數據已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新能源、農業、移動互聯軟件開發和服務、公共管理等領域,效益顯著。氣象大數據是指在氣象領域中......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科學數據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關注。7月24日至27日,第五屆(2018)中國科學數據大會在黑河市召開,通過主題演講、專題論壇、主題展覽等形式,進一步促進科學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科學數據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關注。7月24日至27日,第五屆(2018)中國科學數據大會在黑河市召開,通過主題演講、專題論壇、主題展覽等形式,進一步促進科學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今天在北京組織召開視頻會議,宣貫《科學數據管理辦法》。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李樹深指出,《科學數據管理辦法》的發布實施,為中科院科學數據管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中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以下簡稱平臺中心)是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發展戰略及運行服務機制研究,承擔平臺建設專項過程管理、重點科技資源調查、平臺運行績效評價、科技平臺標準化等......
“單打獨斗”式的科研既難以適應時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員自身成長,應當多一些合作共享的意識,形成開門搞科研的文化最近,我國首次出臺《科學數據管理辦法》,意在大力推進科學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此舉一出,得......
衛星上天、大科學裝置崛起、大科學項目啟動……近年來,我國受世界矚目的科技項目越來越多,除了挑戰高難度的工程技術、科學問題,它們更大的價值或許是普通人想不到的———源源不斷產生大量的科學數據。大量一手科......
近日,我國首次在國家層面出臺《科學數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大力推進科學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特別是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產生的數據,要求進行強制性匯交,否則項目不予驗收。科學數據為什么要強制上交?......
《科學數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2018年1月經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近日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辦法》旨在進一步加強和規范科學數據管理,保障科學數據安全,提高開放共享水平,更好地為國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