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2-10 16:57 原文鏈接: 冬棚養蝦水質調理不可忽視

      12月,露天養殖已結束,但這個時候正是冬棚養殖,尤其是南方區域的冬棚養蝦進入最關鍵的時期。此時,晝夜溫差已經很大,外源水的藻相大都出現異常。若是棚內水質底質一旦沒調理好,或引進了藻相不佳的外源水,池塘藻相、水質就會出現較大的變化,輕則對蝦應激厭食、重則缺氧中毒。所以,這段時間隨時查看池水變化是日常管理的一個重要工作。

      對于“看水”這個問題,筆者僅針對11月遇到的一些藻相進行簡單的講解。

      隱藻水

      絕大多數的隱藻被認為是對水產養殖有益的藻類。它的適溫范圍非常廣,無論是夏季、冬季還是冰下水體都能形成優勢種群,被默認是水肥、水活的標志(這是就魚類養殖而言,而對蝦養殖并不一定就非常合適)。對于苗種而言,隱藻還是優質的開口餌料。

      隱藻對光照的適應性同樣極強,而且所含色素多種多樣,不同種類或不同生長時期水色變化非常大,所以隱藻為優勢的池塘水色常呈褐綠色(隱藻屬)、棕褐色(深隱藻)、紅褐色(拖鞋隱藻、紅胞藻)、藍綠色(藍隱藻、隱鞭藻)甚至無色(緣胞藻),如此繁雜怪異多變的水色并不是每個養殖者都能安心養殖不受影響。隱藻喜歡生活于有機物和氮豐富的水體,而這種水質對于對蝦養殖的前期和后期都不算太好。所以一旦隱藻在池塘里形成優勢,至少說明一點,就是這池水已經有些被污染了或者之前的一些污染尚未處理干凈。

      反過來說,隱藻所需營養相對其他藻類而言要豐富一些,所以在養殖早期一些水土相對偏瘦的池塘就很難令隱藻保持穩定生長,自然容易出現倒藻,而死掉的隱藻細胞內的營養物質一旦被釋放出來,對水體又是一種污染。另外,隱藻都是鞭毛藻類,夜間耗氧相對較高,在后期大量繁殖的話不僅說明水體污染加重,同時也會造成底部缺氧。

      11月前后遇到隱藻水要先看看對蝦的大小,若是小蝦就暫時不用管它,注意培菌即可;若是蝦已超過200條/斤,就要注意改底,適當用些兼性芽孢來慢慢轉變藻相。此時無需刻意處理,慢慢過渡即可;若是蝦已經進入80條/斤以內那就要注意改底補菌,夜間增氧,預防隱藻水可能帶來的底部問題。

      另外,有極少數的隱藻(拖鞋隱藻)是赤潮生物,一旦環境合適就會迅速瘋長,快速消耗水體營養,最終導致整個水體里面的所有生物全部死亡。所以,一旦鏡檢發現隱藻偏多,而且很快速度就長起來了,就得馬上大量換水或用藥抑殺。

      金藻水

      金藻在海水和淡水中皆有分布,但多見于透明度大、溫度較低、有機質含量少、pH4-6、含鈣質較少的淡水的中下層區域,是常見的鞭毛藻類之一。金藻水大多呈現棕褐色(等鞭金藻屬、三毛金藻屬、錐囊藻屬、魚鱗藻屬、棕囊藻屬)或黑褐色(黃群藻屬),初生期大都會帶些淡綠色,到了旺盛期顏色轉深,發黑,容易被誤認為是已經轉藻或池水污染的表現。

      大多數的金藻營養豐富,加上個體微小,沒有細胞壁,極易消化,是苗種很好的天然餌料;多數金藻能適應較低水溫,所以是冬、春兩季育苗池塘主要選擇的優良藻類(如,單鞭金藻屬、等鞭金藻屬、魚鱗藻屬等)。

      金藻具有鞭毛,大多數又生活于水體中下層,夜間會在水體底層耗氧,時間長了會引起對蝦的慢性缺氧;金藻沒有細胞壁,容易受環境(尤其是鹽度)變化的影響而導致直接死亡,所以金藻水并不穩定,容易倒藻,而金藻細胞內含有大量的能量物質,在死亡之后會嚴重污染水體,引起對蝦缺氧中毒。

      少數金藻(黃群藻屬、魚鱗藻屬)本身就喜歡污染水體,一旦鏡檢確定是這幾種,就意味著池塘水質已經被污染了,就必須馬上改底調水處理;金藻中的小三毛金藻一旦形成種群優勢,就能致魚蝦麻痹性中毒(中毒魚蝦會出現在池塘邊角靜伏的現象),在越冬魚塘有不小的致死率(好在小三毛金藻只在水溫低于5℃的水體里才可能形成優勢,而對蝦養殖水溫一般不能低于16℃,所以暫時沒有對蝦池塘出現這種藻類的報道)。

      對于近海養殖區域而言,金藻門的棕囊藻就危險多了,這是一種聚團生長的藻類,往往無數單個藻類聚集成球漂浮水中,小的有花生大小,大的如蛋黃一般,較易辨認,在污染較重的河流入海區域較為常見(這幾年廈門周邊海域就常有暴發),這種藻類屬于赤潮生物,相對毒性不如常見的硅藻甲藻赤潮那么厲害,危害也沒那么嚴重,所以遇到之后只要發現及時,都來得及處理,一般大劑量連續潑灑芽孢菌和乳酸菌來分解即可。

      硅藻水

      硅藻是水產養殖公認的優良藻類。多生長在礦物質(尤其是硅元素)含量較高、池水攪動劇烈、光照充足的池塘或水域。絕大多數硅藻水呈棕黃色或棕褐色或紅褐色,也有一些初生期的硅藻水呈現黃綠色。硅藻水多為表層偏清淡,中下層較濃稠,風浪大、水體攪動大或增氧攪水厲害時水色會在中午至下午時漸漸變濃。

      硅藻分布于幾乎所有的水體;營養豐富,便于幼苗攝食;光合作用能力強,產氧量大;吸收毒素、有機物、氮源污染快速。硅藻繁殖速度非常快,極易形成水體種群優勢,近幾年有人利用硅藻這一特性,用定向培養的方法來防治藍藻、甲藻等有害藻類。只要能滿足硅藻生長的一些必要條件,還確實有一定效果。

      但硅藻對水中硅元素依賴性較強,一旦水體缺硅,硅藻種群就很難穩定繁殖,甚至會很快消亡,所以一些淤泥較深、常年養殖的池塘很難培出硅藻,而一些沙石底質或用石粉較多的池塘則容易出現硅藻水。由于硅藻有一層硅質細胞壁,其細胞重量比普通藻類要重很多,所以多數硅藻都是底棲藻類。

      硅藻若長期處于水體底層,見光太少又會導致硅藻死亡,所以硅藻喜歡攪動劇烈的水體,這一點對于對蝦養殖的池塘來說,若想長時間維持硅藻藻相,就不是追肥補硅那么簡單,還必須配套攪水厲害的增氧設備——充氣式氧機(風大的區域也可將水位降低)。

      硅藻這個特性也容易出現底質惡化,所以中后期遇到硅藻水都要注意加勤改底。硅藻繁殖速度快,很容易造成水體營養的消耗殆盡,隨后常會突然死亡造成嚴重的水質污染,出現這種現象的硅藻,大都屬于赤潮種類(如骨條藻、菱形藻、盒形藻、角毛藻、根管藻、海鏈藻等),若是養殖中后期遇到就要特別注意補菌預防倒藻。水源好的,也可以提前換水預防出現赤潮水。

      甲藻水

      甲藻多數是海產,只有少數生活于淡水或半咸水中。甲藻有極強的趨光性,喜歡較高的水溫,多生長于輕度富營養化的偏酸性水體。甲藻水顏色多樣,有紅色(薄甲藻呈血紅帶狀赤潮、角藻呈紅褐云彩狀水華、夜光藻呈夜晚發光的粉紅色赤潮、多甲藻呈紅褐色),有黃褐色(多甲藻呈黃褐色、原甲藻呈黃褐色發光赤潮),有黃綠色(前溝藻),也有藍綠色(裸甲藻呈藍綠色云彩狀水華、亞歷山大藻呈淡藍色發光赤潮)。

      甲藻富含能量物質,營養豐富,是很多養殖品種(尤其是貝類)非常優良的餌料生物。甲藻能快速吸收水體營養(包括一些溶解有機物),能長時間地維持水質清爽(甚至水質會慢慢清瘦下去)。

      但是,甲藻是各大藻類里有毒種類最多的一種。其所含大量的藻毒素(如:麻痹性貝毒PSP——鏈狀裸甲藻、舌甲藻、亞歷山大藻屬;腹瀉性貝毒DSP——翅甲藻屬;神經性貝毒NSP——短裸甲藻;西加魚毒素CFP——具毒岡比甲藻)。甲藻具有較強的趨光性,白天會游到水體中上層,所產生的氧氣不僅不能到達池底,而且一些水質較差的水體還會有部分逸散出去;而到了晚上,甲藻又會沉底耗氧,所以一般出現甲藻一段時間之后對蝦體質都會漸漸變弱,出現各種各樣的異常狀況,這種危害哪怕是無毒種類也是一樣。

      甲藻繁殖速度很快,條件合適時能很快形成種群優勢,并更為快速地吸收水體營養,導致其他藻類因缺乏營養而消亡。當水體營養消耗殆盡之后,甲藻也會大量死亡,而這些死藻帶來的污染和毒害的代謝周期相當長,將是區域性的災難(即甲藻赤潮)。這些問題,對于水產養殖來說都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一般池塘發現甲藻都應第一時間處理掉。

      在對蝦養殖中,近幾年對甲藻可以說是零容忍。處理方法有很多種:適當用石灰提高pH,能有效抑制甲藻的大量繁殖;用腐殖酸鈉遮光也可達到很好的抑制效果;通過大劑量使用芽孢菌或光合細菌處理水體過多的有機質,亦可抑制甚至殺滅甲藻,只是這個方法對于一些可以攝食細菌的甲藻(如原甲藻目、裸甲藻目、膝溝藻目、多甲藻目等)無效,所以用之前最好鏡檢確定種類;加水(低溫井水)既可以通過鹽度變化抑殺甲藻也可以通過水溫差異控制其大量繁殖。

      在處理養殖水體的過程中有些事項一定要注意。

      1.看水可以通過水色粗略地判斷,一些藻類的水色比較容易辨認,但大多數無法通過肉眼判斷準確,所以最好還是定期鏡檢比較靠譜。

      2.處理藻類前要特別注意這種藻類在形成優勢時是否會影響對蝦生長活動,若是對蝦一切正常,哪怕水色再難看,哪怕理論上這種藻類講述得多么有害可怕,也暫時不要急著處理,而應觀察一段時間。畢竟大多數藻類死掉之后危害更大。

      3.看水的目的是調水,調水的目的則是健康養蝦。所以看水之前應該先仔細檢查對蝦的情況,搞清楚是體內有問題,還是體表有問題,亦或者是都沒問題。搞清楚這些情況,有助于養殖者在用藥處理時對藥物作用側重點的選擇。

      對蝦和黃鰭鯛混養病害少效益高

      黃鰭鯛苗

      當對蝦養殖效益隨著病害增加而不斷下降之際,各地養殖戶們都不斷探索新的養殖模式,其中在福建地區,近年來有人在夏季以養殖金剛蝦作為補充,冬季繼續養冬棚對蝦,一度取得不錯的效果;在閩南地區,傳統的對蝦土塘養殖額外投放了魚苗,魚蝦混養也一定程度對抗精養對蝦帶來的風險。

      從2012年開始,閩南地區對蝦養殖開始走下坡路,先后經歷紅體、早期偷死綜合征、白便等病害,養殖成功率一路走低,產量令人堪憂。而在福建漳州龍海當地,雖然對蝦同樣遭遇一系列的病害,但成功率卻比其他精養地區要高,在紫泥鎮的溪霞村,對蝦(土塘混養)的產量能達到1500斤/畝。

      在整體不景氣的養蝦大環境下,龍海地區對蝦養殖業仍能堅挺,這得益于當地探索出的魚蝦混養模式——對蝦、黃鰭鯛混養。據介紹,這套混養模式由紫泥鎮在2010-2011年率先探索并成功運用。

      2015年開始,周邊村落包括溪洲村、下樓村、世甲村、金定村、秋租村等陸續跟進,已逐步形成區域特色的高效益高成功率的養殖模式。如今,整個龍海地區混養土塘面積5000畝~6000畝左右,其中紫泥鎮作為當地魚蝦混養的鼻祖,大概有3000畝的混養面積。

      據福建恒興銷售副經理何其茂介紹,對蝦、黃鰭鯛混養模式不僅可以穩定對蝦產量,而且利潤相對較高。混養模式對溫棚蝦養殖的影響較小,在高溫季節養殖的時候,一旦蝦病多發造成損失,如果塘里套養黃鰭鯛,不至于全軍覆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養殖風險。

      “這套模式的優勢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對于養殖戶而言,就算養蝦失敗沒有賺到錢,賣魚的利潤也能保住成本;二是對于經銷商而言,養殖戶能保住成本,資金風險降低,且魚吃料穩定,保證飼料的銷量;三是對飼料廠家而言,這套模式降低經銷商的資金風險,減少貨款回收壓力,有利于銷量的增長。”

      據介紹,黃鰭鯛苗分為野生捕撈和人工孵化兩種來源。其中,捕撈黃鰭鯛苗的季節于每年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初次見苗時間為11月上旬,旺發期為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而在2月下旬以后,養殖戶若要投苗只能購買暫養池或人工孵化的寸苗。

      龍海當地的混養模式,最初的投苗時間為10月~12月,先投放蝦苗,再根據魚苗大小情況選擇投放魚苗時間。蝦苗密度5萬~8萬尾/畝,魚苗為2000尾~6000尾/畝。

      野生黃鰭鯛魚苗規格較小,一般只有1公分左右,投放時間比蝦苗要晚10天左右;而人工孵化魚苗規格則為2公分左右,為防止小蝦苗被吃掉,一般在蝦苗投放一個多月后長到一定規格后才投放黃鰭鯛苗。

      在3月~4月,當第一批蝦陸續上市之后,即可進行新一輪的蝦苗投放,而此時塘里的黃鰭鯛已經長到一定規格,容易攝食蝦苗,因此養殖戶需要進行隔離養殖,用細網把黃鰭鯛趕到池塘的一部分水體中,另一部分水體繼續投放蝦苗,等蝦苗長到5公分~10公分再收取細網。

      除此之外,有養殖戶選擇多口池塘暫養,把魚全部盤到同一口或其中一口池塘中,在不投魚苗池中暫養蝦苗至6公分~8公分,再把蝦苗分配到每口池塘。

      紫泥鎮溪霞村的連老板,從2000年開始養蝦,至今已經有18年的經驗,最初,連老板只是單純地用土塘精養對蝦。“在我養蝦初期,當時本地的加工廠、冷凍廠配套還不完善,收蝦渠道比較有限,大部分都是直接抓出鮮活蝦到市場賣。此外,精養對蝦的風險比較高,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往往比較大。”連老板說。

      2010年左右,為了降低養蝦的風險,連老板開始在蝦塘投放一些魚苗,經過幾番嘗試,最終敲定了混養黃鰭鯛。與此同時,當年周邊其他養殖戶也在興起這一模式,在往后幾年,以紫泥鎮為中心逐漸將這一套養模式推廣到其他養殖重鎮,進一步奠定魚蝦混養模式在龍海地區的地位。

      如今,連老板與別人合伙共同經營6口對蝦混養塘,自己還有2口塘,面積分別為4畝和8畝。今年10月中旬,4畝池塘累計抓蝦5600斤左右,養殖接近一年均重為5兩的黃鰭鯛全部起捕,黃鰭鯛總產量為5500斤。

      11月初空塘后,經過一番清塘處理,11月22日,連老板率先投放50萬尾蝦苗(8畝,已搭棚)和25萬尾蝦苗(4畝,已搭棚),計劃等到12月上旬再投放2.5萬和1.2萬尾黃鰭鯛苗,從而進行新一輪周期的養殖。

      這套模式目前相對合適的區域在于鹽度較低且池塘水位在1.5米以上,水溫不能低于5℃的區域,除了福建龍海近海地區,這幾年也在廣東珠三角區域運用得比較多,且進一步帶動了陽江、湛江及廣西等區域的發展,養殖戶從中獲得預期的收益。從目前各地的養殖效果來看,對蝦、黃鰭鯛混養模式有著長遠的前景。

      養蝦人必須知道富營養水體的危害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導致海洋、湖泊、河流、水庫等水體中富營養化的發生。富營養水體攜帶大量毒素,對蝦養殖過程中過量殘餌、水生動物糞便堆積、死亡藻類沉積等進行厭氧分解也產生大量毒素,這些毒素可導致對蝦養殖池毒素富集超標,造成對蝦免疫力下降、暴發蝦病。

      針對導致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形成的不同污染源特征,要逐步弄清其形成機制,找到防治措施,以便控制水體富營養化蔓延,促使對蝦養殖產量提高。

      富營養化的形成

      水體富營養化:富營養化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鉀等元素排入到湖泊、水庫和海灣等封閉、半封閉性水體及某些滯留河流水體,導致藻類等水生生物大量生長繁殖,異養微生物代謝頻繁,有機物產生的速度遠遠超過消耗速度、水體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質惡化、水味發腥變臭、最終破壞水生生態平衡的過程。中科院海洋所(青島)鄒景忠等根據我國頒布的漁業水質標準為基礎,參照國外有關文獻,提出無機氮0.2毫克~0.3毫克/升,無機磷0.045毫克/升,葉綠素a1毫克~10毫克/立方米,初級生產力1毫克碳原子~10毫克碳原子/升·小時作為富營養化的閾值。

      導致蝦池水體富營養化的物質主要有兩個來源:

      一是外源,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農田施肥滲漏水,這些流入蝦池的水中都含有大量N、P及其他無機鹽;其次是養殖水體內源,即自身底泥等沉積物進行厭氧分解釋放進入水體中的N、P。養殖水體中的水生動植物、浮游生物、微生物以及水環境間相對穩定,營養物質和能量穩定流暢的循環是養殖水體系統平衡運轉的基礎。工農業的快速發展,過量的外源營養物質輸入養殖水體,造成了養殖系統營養物質循環失衡,N、P等營養過剩是富營養化現象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在對蝦養殖中,人工投喂配合飼料及鮮活餌料過量,過多殘餌造成養殖水體污染是造成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

      富營養化會影響對蝦養殖水體的水質,最終導致對蝦產量降低甚至大批死亡。富營養化的危害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降低水體透明度:富營養化會造成養殖水體中以藍藻、綠藻為主的藻類過度繁殖生長,形成一層“綠色浮渣”致使水體透明度降低,陽光難以穿透水層,從而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打破水體溶解氧平衡。

      厭氧分解,釋放有害氣體:水體底層堆積的殘餌、糞便等有機物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有害氣體對對蝦造成毒害。

      水體有害物質增多:富營養化水體中的某些藻類會向養殖水體釋放有毒物質,對對蝦造成危害。

      破壞養殖水體生態平衡:水體富營養化后,水體中某些種類生物會被淘汰,而另外某些種類生物數量明顯增長,最終導致養殖水體水生生物的穩固性和多樣性降低,破壞其生態平衡。

      對蝦水體富營養化防治是十分復雜的難題,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N、P等營養元素的來源途徑復雜,并且至今無單一的生物、化學和物理措施能徹底去除導致富營養化的營養鹽。

      對蝦水體富營養化的防治原則和方法:

      控制外源營養物質輸入:對蝦池塘修建遠離上游污水排水溝渠,養蝦池在納水前應對水體進行主要指標的化驗檢測,準確掌握納入水體的氮、磷濃度,控制外源性營養物質輸入。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及農田排水是外源性營養物質輸入的主要途徑,對蝦池納水時一定不能納入上述水源。

      減少內源性營養物質負荷:引起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在水體中的分布是非常復雜的,有一部分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有一部分以溶解性鹽形式溶于水體,有一部分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和生物作用而沉降入底泥中并不斷積累,同時底泥積累的過多營養物質又能釋放入養殖水體中。因此,應該準確找到內源性營養物質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相應的方法減少內源性營養物質負荷。

      物理方法進行池底污泥疏清:每年對蝦出售完畢后要進行清池,合理挖掘出養殖池內的底泥,挖掘時應認真調查研究底泥沉積情況,準確選擇挖掘地點。使用曝氣技術,磷在厭氧條件下從底泥中容易釋放,定期對對蝦養殖池池底曝氣充氧使水與底泥之間不出現厭氧層,有利于控制磷的釋放,改善水質。對蝦養殖過程中要視水體情況進行合理注水和換水,從而降低養殖水體內的N、P等營養鹽濃度,有助于控制水華。

      化學方法:利用鈍化技術對溶解性營養鹽進行化學沉淀處理,對有害藻類可使用殺藻劑進行殺藻。

      生物性技術:根據養殖水域的環境條件定養殖密度,控制養殖面積,進行多品種混養、輪養、立體養殖,尤其是魚、蝦、貝混養,建立生態養殖系統。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探索更加適合對蝦成長的飼料配方,不斷提高投餌技術,使其有利于對蝦攝食,減少殘餌。在對蝦養殖池中適當養殖海帶、裙帶菜、紅毛菜等經濟海藻,即可凈化水體,又能取得較高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由于人口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致使大量含有N、P等營養鹽的污水排入海中,加上對蝦及其他生物代謝產物、糞便和殘餌的積累,破壞了養殖水體生態平衡,使得對蝦養殖水體富營養化日趨嚴重,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必須加強水產養殖的生態學研究,加大治污力度,對外源污染物(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加大處理力度,使之達到排放標準后再行排放,對內源污染物(殘餌、底泥)應從化學中和、物理清除及生物防治等各方面加大科學研究,找到有效防治水體富營養化的方案,從而解決對蝦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根本問題,以實現對蝦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

    國家認監委秘書處開展礦石、煤和水質國際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活動

    國家認監委秘書處發布關于開展礦石、煤和水質國際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活動的通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研究有限公司,各有關檢驗檢測機構:為充分發揮檢驗檢測推進國際貿易......

    學生反映水質問題疑被威脅

    近日,網上一則學生反映學校直飲水問題,疑似被相關人員言語威脅的帖子引發網友關注。相關聊天記錄顯示,疑似飲用水項目工作人員多次質問學生:“打12345是誰教給你們的?”“你不是喜歡投訴嗎?”“就這點兒本......

    生態環境部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用全面翔實準確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了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國生......

    關于公開征求《水質硝酸鹽氮的測定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征求意見稿)》等6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的通知

    關于公開征求《水質硝酸鹽氮的測定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征求意見稿)》等6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4-00171分類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

    世衛組織呼吁關注小型供水設施水質安全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布一項旨在改善小型供水設施水質、確保安全可靠供水、防治介水傳染病的飲用水指南,呼吁各國在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時充分考慮這類供水的安全。根據這份指南,全球很大一部分人口的飲用水來自小型供......

    江西規范管理1375臺套污染源水質自動采樣系統

    日前,記者從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江西省《污染源水質自動采樣系統技術規范》即將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江西省范圍內污染源水質自動采樣系統建設、驗收、運行及水樣有效判別的推薦性地方標準,也是全國首......

    五項團體標準2024年2月1日實施,事關計量等內容

    根據《山西省儀器儀表學會團體標準制訂工作程序》有關規定,山西省儀器儀表學會已經完成《純水機系統監測參數校準規范》等五項團體標準的制定與評審工作,于2023年12月29日予以批準發布。實施日期為2024......

    上百居民嘔吐腹瀉,疑似自來水中毒,水質檢測應注意些什么?

    近日,山西晉中市榆次區晉豐一品小區疑似發生自來水中毒事件,小區上百戶居民上吐下瀉頭暈惡心。12月29日,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區用水此前已經采樣送檢,目前還剩下最后一項檢測結果尚未出爐,結果出......

    聚力防治措施,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不久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獲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并給予資金獎勵。截至目前,市本級、黟縣、歙縣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歙縣創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涉及氣相、液相、原子熒光!環境部征求7項標準意見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7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涉及征求意見單位名單,水質17種雜環類農藥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水質17種雜環類農藥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等,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