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是第一次聽說要整頓整個食品行業,也不是第二次耳聞政府要問責監管人員,亦不是第三次看到名牌奶粉集體淪陷,更不是第四次看到媒體這樣絕望而無奈報道。現實仍然一如繼往:無論百姓如何呼天搶地,“問題奶粉”仍然層出不窮;無論個體公民如何發聲,總找不到誰來為此背負責任。所以,7月20日,廣州公布奶粉品牌“黑榜”后,很多人除了再一次叮囑自家骨肉小心飲食外,已經失去憤怒的力量。而被公布的光明乳業,竟然可以“談笑自若”稱問題產品只限廣州市場,另一品牌南山奶粉更是超乎尋常的冷靜:我們仍在正常銷售。個體已經麻木,監管完全僵化,生產者臉如城墻,執法者漠然處之,這就是社會對“問題奶粉”的基本態度。
如果將“劣質奶粉”置于當前社會誠信萎縮、市場偽劣商品泛濫的大背景下,“適度劣質” 好像也“理所當然”,但這樣多民族品牌“共同犯罪”的確讓人難以忍受,奶粉不是一般商品,奶粉侵害的是最脆弱的寶寶生命,“問題奶粉”已經不僅僅是涉及政治體制問題、商業倫理問題、自由市場問題、法律執行問題,而且也是一個民族的底線,甚至是一個人的底線問題。從這個層面來講,不能把責任全推給管理部門,也不要把問題全歸咎于某位領導,更不必把所有罪孽都推向原罪的體制,太多人在里面扮演“兇徒”角色,只是罪孽大小不同而已。正因為很多人間接助紂為虐,更多直接兇手不以為恥,才會在每一次事件過后,同樣惡劣的事件仍會卷土重來。因為每次處理都是裝模作樣割掉了表面上的幾顆“毒草”,而流著骯臟齷齪血脈的土壤仍然還在。那到底誰在作惡,整個社會又該如何自我反思?
“問題奶粉”的首惡的就是被扭曲的價值觀,以經濟為第一要義,以金錢為第一準則,完全沒有其它任何價值,談不上人文關愛,更遑論精神信仰。社會已無善惡之分,又無義利之辨,金錢是唯一的身份標桿。因為沒有信仰則沒有底線,因為沒有底線則無敬畏,因為沒有敬畏則肆意為惡。每個人都秉承“只要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信念,而執法者又不能在細節上及時更正,所以才會為了利益連自己后代也不放過,相互投毒,易糞相食,每個人都參與其中,而又指責對方犯罪。但“社會”是一個虛擬概念,“法不責眾”更讓程序無法操作,反思是需要的,但不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手段,要解決“問題奶粉”問題,就要鎖定以下這些群體。
“問題奶粉”的第一責任人是政府相關管理與執法部門。由于中國市場經濟尚不健全,食品行業的政策制訂、具體管理、部門執法、事后監督都由“萬能政府”來承擔,相關管理部門只是努力從中獲得利益,卻不能承擔相應責任,有的甚至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由于沒有相互制衡的監督部門,更無健全的問責機制。連三鹿奶粉這樣荼毒萬千嬰兒的惡性事件,也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食品出現問題,管理部門不是想著去追究責任,而是利用公權力想方設法封鎖“負面”信息,有的甚至打著“保護民族企業”口號轉移注意力,以為這樣可以蒙混過關,卻不知道“最大的負面”就是“不能報道負面”,最后敗壞整個民族品牌信譽,最終自絕于市場,愚昧至極。當然有些管理部門不是因為智商低,而是因為利益牽絆,從中獲取個人利益,是典型的公權力犯罪,混賬至極。食品行業的管理者,不作為就是犯罪,從中獲取個人私利更是罪大惡極,如果因為奶粉問題而讓嬰兒有任何損傷,這些管理者必須以更高代價的賠償。
“問題奶粉”的直接犯罪者是生產企業。雖然“實體產業”在中國生存步履艱難,但這不是“企業作惡”的借口;雖然不認為“企業必須流著道德的血液”,但這不代表企業就沒有自己的行業底線;雖然對政府管理部門說法保持質疑,但國家質檢總局法規司司長劉兆彬談到“食品安全是大家義不容辭的責任,而企業應承擔第一責任,因為食品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監管出來的”并非一點道理都沒有。在現階段,當法制還不能對食品企業的安全生成形成有效威懾時,企業責任更不能丟。如果企業犯下了罪孽,就應該讓這家企業死亡。而不是采取什么救助措施。
“問題奶粉” 的幫兇包括一線的生產員工。完全理解,每個人都有追求生存的權利,也承認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但當你處于生產的第一線時,別說自己什么都不明白,你是非常清楚你自己做了什么的,如果你牽掛家里嗷嗷待哺的幼兒,那你又如何在嬰兒原料里下得了手。老實說可以給一線生產員工找出一千個辯護理由,但“人之所以為人”也必須有自己的個人底線。可能你并沒有圖財,但的確是在害命,而且不是一個人,謀殺的是這個民族的未來。
具體懲罰一個社會的價值觀是不太可能的,但對“集體作惡”并非就毫無辦法,任何涉案的個體罪犯必須被追究。就像當年的德國納粹,也許作為個人,每一個“蓋世太保”也可能是受害者,但作為一個具體殺過人的人,就是過了60年也一直在被追捕。只有這樣,才能在形成現實的良性互動,完成對惡劣制度的反轉。
關于食品安全,從民族性的反思,到體制性的變革,我們已經思考得太多,現在最緊要的,除了加強市場監管、監測食品安全、重建商業道德之外,就是對相關管理領導、生產企業負責人、一線員工個人直接法辦。絕不能像現在這樣,“黑榜”有名不但不思悔改,還囂張自稱“我們仍在正常銷售”。一定要每個管理者,每個企業,每個個人明白:就算是“集體作惡”,你也必將受到懲處。否則,你肯定會第N次聽說要整頓整個食品行業,第N+1次耳聞政府要問責監管人員,第N+3次看到名牌奶粉集體淪陷,第N+4次看到媒體這樣絕望而無奈報道。
2020年2月17日,由食品伙伴網發起的“2019年食品行業十大熱門詞匯”評選活動結束。投票結果顯示,“豬肉價格飛漲”高居“2019年食品行業十大熱門詞匯”榜首,“食安法實施條例”、“垃圾分類”分別列......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5月20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明確了當前食品安全面臨的形勢、提出了總體要求和目標:到2020年,基于風險分析和......
隨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有了更高追求。內蒙古伊利集團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代表建議,加快我國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品質升級。當前,從食品領域來看,市場供應充足,消費活躍,消費者的選......
因需要而發明,磁性金屬檢測儀現在已成為亞洲許多食品加工生產線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可是,我們又有多少次在想:在這個不銹鋼殼內裝的是什么,磁性......
編者按:消費升級時代,食品行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轉型。追求自然、健康、綠色、便捷成為食品產業新方向,食材、口味、包裝、加工技術的創新正在帶來全新的食品體驗。未來產業發展有哪些新趨勢、新風尚?消費者......
在第七屆中國健康生活方式大會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國家行動辦公室等九家機構聯合發布了《推動食品行業“減鹽、減油、減糖”的聯合倡議》,以配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三減三健”倡導,呼吁食品行業行動起來促進......
在紫外區進行食品中某些指標的分光光度法測定,因其簡便、快捷、有效而在食品分析中占有很大比重。在今后幾年內,這種局面仍將維持下去。在可見區,因其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方法靈活、適用面寬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青睞......
針對近來不斷發酵的法國問題奶粉事件,法國農業部長斯特凡·特拉維爾16日在巴黎會見了奶制品行業代表,并在會見后對外宣布了多項措施加強監管,以避免法國奶制品行業再次出現食品安全丑聞。特拉維爾將責成法國食品......
5月26日上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京召開2017年食品行業組織食品安全座談會。會議圍繞行業組織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如何主動入位、砥礪前行、共筑社會共治格局展開討論。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
“粉絲能燃燒”、“橡膠面條”、“塑料紫菜”……每隔一段時間,關于食品行業的謠言就會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和各種論壇里大肆傳播。這些謠言經過精心的編撰、剪輯,在欺騙消費者的同時,也極大損害了我國食品產業。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