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12-29 14:09 原文鏈接: 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圖片.png

    杭州市蕭山區近年開展“五水共治”工程,河流變清、村莊變美。

      北京時間2018年9月27日,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浙江受獎團一行手捧獎杯,見證中國農村發展受到世界矚目的光榮時刻。

      湖州市安吉縣遞鋪鎮魯家村村民裘麗琴,說起浙江鄉村變遷時很動情:“我是一名家庭主婦,過去每天要提著重重的污水桶,走到很遠的地方倒掉。現在管網接到了家里,我再也不用倒污水,村子也變得更美了。感謝‘千萬工程’讓我的生活更幸福!”

      今年10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浙江“千萬工程”起步早、方向準、成效好,不僅對全國有示范作用,在國際上也得到認可。要深入總結經驗,指導督促各地朝著既定目標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不斷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新篇章。

      “千萬工程”發軔于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在深刻了解省情農情之后,親自部署和推動了這一工程。浙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繪就了一幅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的鄉村新畫卷。

      以問題為導向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

      旨在解決城鄉之間、農村內部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為什么要實施“千萬工程”?

      浙江,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發達的民營企業、鄉鎮企業,是推動浙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后,急于丟掉“窮帽子”的浙江,把目光轉向了工業。一時間,“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迅猛發展,經濟水平躍居全國前列。

      電鍍、造紙、印染、制革、化工、鉛蓄電池,都是浙江鄉鎮的龍頭產業,也是重污染高耗能產業。這些產業多年突進,群眾收入增加了,但付出的代價巨大:鄉村的水臟了,山禿了,垃圾成堆,農村環境問題嚴峻,群眾健康受到威脅。

      2002年,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剛到任的118天里,他跑了11個市、25個縣,為了多看幾個點,不斷壓縮吃飯時間,匆匆扒拉幾口,立刻趕往下一站。

      原浙江省農辦副主任顧益康曾經隨同習近平同志調研。他回憶,到了一個縣,走訪完安排好的村子后,習書記鎖著眉頭上了車:“剛才看的村子不錯,但哪個縣市沒有幾個好鄉村?這是不是浙江絕大多數鄉村的面貌?看來要掌握真實情況,還得去周邊鄉村多看看。”

      接下來,習近平同志看完匯報點后,或是到周邊村子轉一轉,或是隨機下車了解情況。果不其然,示范村縣縣有,垃圾村到處有。

      習近平同志語重心長地說:“浙江農民富,創業的人多,房子造得好,但浙江農村的污水、蠅蟲、垃圾也多。浙江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存在。”

      不僅環境臟亂差,城鄉差距也越來越大:鄉村基礎設施落后,雨天一踩一腳泥,違章搭建亂紛紛;公共服務缺失,看病配藥必須進城;沒有文化設施,農閑就打牌;青壯年紛紛出走,實在留不住人。

      習近平同志一路調研,一路同大家交流:如何協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如何統籌城鄉發展?遇到“成長的煩惱”的浙江,亟待破解這兩大難題。

      接著,省農辦牽頭拿出一套方案,計劃整治1萬個村莊。習近平同志說,整治1萬個村我同意,但你們不夠細致。怎么整治?要有樣板,以縣級為平臺、鄉鎮為主戰場、村一級為主陣地,每個縣搞10個示范村,100個縣就是千村示范,這個工程就叫“千村示范、萬村整治”。

      2003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浙江啟動“千萬工程”。以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環境改善為重點,選擇1萬個左右的建制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林健東深有體會。那時,他是松陽縣委書記。他說,農村環境整治千頭萬緒,“千萬工程”從農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整治垃圾、處理污水、硬化道路,加強整體規劃,后來在整治范圍、內涵上不斷延伸拓展,造就了千萬個美麗鄉村。

      “現在隨便到哪個農村角落,都干干凈凈、清水長流。再要看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場面,只能去找歷史資料。”顧益康感慨,“對浙江人來說,‘千萬工程’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2003年7月10日,習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闡釋了浙江發展的八個優勢,提出了指向未來的八項舉措——“八八戰略”,在這個指引浙江改革發展和全面小康建設的總體方略中,“千萬工程”成為推動生態省建設、打造綠色浙江的有效載體。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一直在抓“千萬工程”,每年召開一次全省現場會。后來,省里一把手主抓這項工作,成為雷打不動的慣例,盡管任務每年各有側重,但抓住不放的決心不變、主題不變。

      離開浙江后,習近平同志依然牽掛著“千萬工程”。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認真總結浙江省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經驗并加以推廣。各地開展新農村建設,應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規劃先行、完善機制,突出重點、統籌協調,通過長期艱苦努力,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浙江調研,走進舟山市定海區新建社區。在以開辦農家樂為主業的村民袁其忠家里,總書記說,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建設美麗鄉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經驗。浙江山清水秀,當年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確實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厲,繼續走在前面。

      今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浙江省15年間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環境整治這個事,不管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都要搞,但標準可以有高有低。要結合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推廣浙江好的經驗做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習近平總書記的決策、部署、推動、指導和關心,讓浙江“千萬工程”充滿強勁動力,保持旺盛生命力,閃耀持久光芒。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環境美起來,產業跟上來。以業為基,“千萬工程”有了生命力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生態稟賦良好,許多地方“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初冬時節,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遠山、竹林、溪水、民居,構成美不勝收的畫面。村口水塘邊立著一塊巨石,正面鐫刻著10個紅色大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來到余村,聽了村干部的介紹,他說:“你們講了,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個都是高明之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實施“千萬工程”,一方面是精心呵護綠水青山,一方面是想方設法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余村先后關停了礦山、水泥廠和一大批竹筷企業,有序推進廠區改造、道路和河道整治、污水處理、垃圾分類、農田復墾,村莊面貌煥然一新。經過多年努力,形成了河道漂流、戶外拓展、休閑會務、登山垂釣、果蔬采摘、農事體驗的休閑旅游產業鏈。2017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378元。

      麗水市蓮都區,群山環抱,狀若蓮瓣,一棵棵古樟樹枝葉如蓋,一座座古村落錯落交織,甌江兩岸的灘、嶼、島、林與堰、壩、港、村相互映襯,勾勒出一幅幅恬靜的田園風光圖。

      蓮都區曾有過不堪回首的時光。碧湖鎮堰頭村黨支部書記張偉武說,過去家家戶戶門前有豬欄,全村糞坑有100多個,進村就是臭氣,與周圍的山水極不和諧。2005年,堰頭村被列入麗水市環境整治村,拆豬欄,改旱廁,治理生活污水,嚴禁排入甌江。近一年時間,村里環境就大變樣。

      2006年7月28日,習近平同志來到堰頭村,第一句話就是:“一眼看過去就是綠水青山,這個地方風景好,有發展前景!”

      “習書記當時囑咐我們,下一步要在村莊整治、農戶增收和環境保護上下功夫。我們深受鼓舞。習書記說有前景,那我們就得好好干,把這前景干出來!”張偉武信心十足。現在,堰頭村與對岸的古堰畫鄉景區已成為麗水旅游的一張名片,村里有8戶農家樂、6家民宿,村民人均收入2005年只有1000多元,現在翻了十幾倍。

      習近平同志曾先后8次到麗水視察,贊嘆這里“秀山麗水、天生麗質”,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麗水人牢記這一囑托,大力培育優質農產品“麗水山耕”品牌,提升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麗水山居”品牌影響力,增強歷史文化村落“麗水山莊”品牌親和力,交出了喜人答卷。2017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2元,農民收入增幅連續9年居浙江省首位。

      今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浙江麗水市多年來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堅定不移保護綠水青山這個“金飯碗”,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生態環境質量、發展進程指數、農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協同推進。

      金華市浦江縣是有名的人工水晶之鄉,鼎盛時期集聚2萬多家水晶加工作坊。大畈鄉建光村有500多戶人家,是全縣水晶加工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最多時有水晶加工小作坊300多家,嚴重破壞了原本山清水秀的環境。

      村民陳鮮艷記得,2000年時,搭一個棚、裝一臺機器就能開張。那時的浦江,很多人每天在烏煙瘴氣的棚子里磨玻璃,廢渣、粉末等隨著廢水排到河里,白色的“牛奶河”一路流到錢塘江,人稱“每滴污水都流進杭州人的茶杯里”。人們困惑: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群眾幸福感咋沒有提升?

      隨著“千萬工程”的推進,建光村依托村內古建筑古樹多、青山環抱、清水長流的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如今變得干凈、整潔、美麗,去年被評為浙江省美麗鄉村3A級景區示范區、浙江省美麗宜居村。村委會主任陳榮貴說:“去年我們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6萬余人次,村民一年加工銷售索粉面、手工面的收入就達到200多萬元。”

      綠色產業興村富民的例子還有很多。安吉縣魯家村與專業旅游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鄉村景點。村集體占股49%,全村2100多個村民都是村集體的股東,每股股金已從317元增長到19811元。臺州市黃巖區北洋鎮前蔣村建設2400畝農業示范園,種植優質馬鈴薯、白蘿卜,引進知名農業企業,為周邊村民解決就業200個,村民收入顯著增加……

      截至2017年底,浙江累計有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2.7萬個村完成環境整治,村莊整治率達到98%;90%建制村、74%農戶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建制村覆蓋率100%。

      “千萬工程”啟動之始,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5431元。2017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位居全國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比僅為2.05∶1,差距也是全國最小。

      傳統農村社區向現代農村社區轉變

      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公共服務明顯改善,生產生活更加便利

      浙江自古人文薈萃,綠水青山之中,分布著眾多古村落、古建筑。實施“千萬工程”,古村古建何去何從?

      2003年6月11日,習近平同志來到東陽市吳寧街道盧宅,視察這座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建筑群落。當時,盧宅多處已破損嚴重,附近民房也較雜亂,被列為整治對象。

      是否要將盧宅連同破民房一起整治?有人建議:干脆都拆了,省事。建新的,更漂亮。

      習近平同志提出,實施“千萬工程”,要正確處理保護歷史文化與村莊建設的關系。要對有價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風光進行保護、整治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使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達到完美的結合。這番話,給浙江古建、古村的保護與整治指明了方向。

      東陽市把盧宅等古建筑保護得很好。如今再來盧宅,走在老街的石子路上,看著斑駁的墻壁、屋檐下搖曳的燈籠、老街旁的傳統店鋪,仿佛置身于那段早已飄逝的悠悠歲月。

      2006年,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談到“千萬工程”時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客觀規律,尊重農民意愿,推進包括整治村莊環境、完善配套設施、節約使用資源、改善公共服務、提高農民素質、方便農民生產生活在內的各項建設,加快傳統農村社區向現代農村社區轉變。

      現代農村社區應該是什么樣?在臺州市黃巖區嶼頭鄉沙灘村,當地干部群眾與同濟大學的專家團隊合作,進行了有益探索。

      沙灘村原來有一些廢棄建筑,現在得到合理利用。獸醫站變成游客中心和文化禮堂,衛生站變成同濟大學美麗鄉村實踐基地,職工宿舍變成黃巖鄉村振興學院的講堂,鄉公所變成鄉村振興學院的宿舍并向社會開放,柴火房變成酒吧,還有些房子正在改造。

      “不能把鄉村現代化等同于鄉村城市化。過去的鄉村,房屋分布與家族、血緣關系緊密相關,我們在規劃時嚴格保留這種空間格局;不改變房子周邊的空間格局,不改變外墻面貌,但要改善內部水、電、通風、采光、安全條件,讓它變得適合周邊環境,適宜人居,既有城市建筑的現代化設施,又保留農村建筑的風貌。”專家團隊帶頭人、同濟大學教授楊貴慶介紹,“我們把這種改造叫作有機更新,也叫活化利用,讓村民共同參與、共享利益,賦予廢棄建筑新的生命,吸引游客,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

      口袋鼓起來,腦袋也要富起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多起來。浙江把推動“以文化人”和加強公共服務作為“千萬工程”的兩翼,著力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

      許多村莊把舊祠堂、閑置校舍、廢棄公用建筑等,改建成文化禮堂,宣講政策、陳列村史、集體議事,利用率很高。

      紹興市新昌縣鏡嶺鎮外婆坑村,過去窮名在外,“開門就是山,出門就爬嶺,看看面對面,走走老半天”的地理環境,逼得鄉親們開山劈巖。在老支書林金仁帶領下,他們修了8.5公里山路,暢通與外界的聯系,接下來發展旅游產業,逐步變成了富裕村。村里的文化禮堂,一樓有多幅圖片展示村子由窮到富的歷程;二樓擺著許多村民生產生活的老物件,其中有林金仁做箍桶匠時的全套工具。當年,老林就是放下自己的營生,帶領村民奮發圖強的。

      老林說,村民不僅富了,大家的關系也像山里泉水一樣清澈、甘甜。158戶、501口人,難免磕磕碰碰,有什么矛盾,到文化禮堂來,干部們和有威望的村民一說合,就煙消云散了。

      文化禮堂既傳承鄉土文化,又弘揚現代文明。目前,浙江已建成10966個農村文化禮堂,有工作指導員2000余人,文化禮堂管理員8000多人,志愿者上萬人。“多一個球場,少一個賭場;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群眾對文化禮堂贊不絕口。

      義烏市委書記林毅說,文化禮堂凝聚人心,用好文化禮堂的村子,能激活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正能量。現在義烏不少農村通過文化禮堂推廣“道德銀行”,許多農民的言行舉止讓人刮目相看。

      “過去多少年,農村吃瓜子抽煙,垃圾隨地一丟,掃把往河里一掃。現在我們不但把瓜子皮自覺放進垃圾桶,游客扔個煙頭,村民會幫助撿進垃圾桶里!”義烏市義亭鎮古亭塘村70歲的村民吳木英說。

      農民的眼界也高了。浙江奔野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興洪講了一件事。他是新昌縣小將鎮南洲村人,看見家鄉河道枯水期老是見底,就同村里商量,要從上而下建幾道淺淺的水壩蓄住水。村民們提條件:“水壩可不能用難看的水泥一澆,得用石塊砌成風景!”

      按照“讓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樣全面享受公共服務和生活便利”的要求,浙江著力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鄉村延伸。全面形成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節點、中心村為基礎的公共服務體系。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打破信息孤島,推動教育培訓、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娛樂、商貿金融等服務在服務中心延伸集成,基本形成農村30分鐘公共服務圈、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

      ——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把“四好”農村路、萬里清水河道、農民飲用水源、小康體育村、現代商貿服務與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農村危舊房和電氣化改造等有機結合,統籌推進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城鄉全面覆蓋、全線貫通的基礎設施網絡。

      目前,全省實現等級公路、客運班車、郵站、電話、寬帶等村村通,廣播電視村村響,農村用電戶戶通。

      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不停步

      圍繞目標抓落實,尊重群眾意愿,因地制宜施策,與時俱進創新

      辦好農村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一直將“千萬工程”抓在手上,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不停步。

      15年來,“千萬工程”持續發力,層層遞進——

      2003—2007年,示范引領。經過5年努力,全省累計投入建設資金600多億元,建成1181個全面小康示范村和10303個環境整治村。

      2008—2010年,整體推進。3年對1.7萬個村實施了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基本完成第一輪村莊整治。

      2011—2015年,深化提升。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新農村建設各個方面,5年創建58個美麗鄉村先進縣。

      2016年以來,轉型升級。全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到2017年,全省創建了12個美麗鄉村示范縣。

      實現了一個階段性目標,又奔向新的目標。任務變了,狠抓落實的勁頭不減,尊重群眾意愿、因地制宜施策的工作作風沒變,與時俱進創新的開放思維沒變。

      2006年1月4日,習近平同志到嘉興市海鹽縣于城鎮調研。在黨員活動室,他問大家,推進“千萬工程”還有哪些困難?

      “‘千萬工程’搞了3年,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是難啃的骨頭,愁。”

      “我們村底子薄,缺資金,有些環保項目上不了。”

      “上面考核壓力大,有些干部思想包袱重,有畏難情緒。”

      ……

      知道習書記務實,鎮村干部的講話也實打實。

      習近平同志邊聽邊記,不時插話。他勉勵大家,實施“千萬工程”,越往后越難,靠一家一戶解決不了,只靠干部的力量也不夠,必須由黨委和政府牽頭,各部門廣泛參與。要加大財政支持的力度,也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千百萬農民為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和幸福生活而共同努力。

      湖州市吳興區東林鎮南山村,曾經雜草叢生,垃圾遍地,臭氣熏天。盡管村干部一遍遍上門吆喝清理門前垃圾,廣播里一遍遍播放著“保護環境”,但收效甚微。“千萬工程”開始后,村里召開全體村民會議,問大家環境整治怎么搞?村民異口同聲:“清理垃圾。”

      這回不用動員,村民個個爭著清理,全村一共清理出400多噸垃圾!環境好了,屋舍錯落有致,古樹煥發生機,白鷺結群飛來,現在的南山村,綠色山水游、古道游成了名片。

      這些年,新昌縣的黨員群眾自發組建隊伍,每天有100多人做環境衛生監督員。村級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者服務隊、中小學生手拉手志愿服務隊等紛紛成立,整治房前屋后,清理“牛皮癬”,勸導文明出行。

      習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浙江的自然差異和經濟差異較大,我們始終強調不要“一刀切”。山區、平原、丘陵、沿海、島嶼各不一樣,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城郊和純農業村莊也不一樣,加快村莊整治和環境建設,不能盲目崇洋、崇大、崇快;不能千篇一律,必須因地制宜。

      杭州市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是典型的山區地貌。2003年4月24日,習近平同志從淳安縣城顛簸60多公里“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時輪渡,到村里調研。聽說村民由于缺柴砍禿了山嶺,他便指導村民建沼氣。沼氣建成后,他再一次到了下姜村,興致勃勃地聽村民姜祖海談沼氣使用情況。

      前不久,記者見到姜祖海,他正在用沼氣灶燉肉,屋里彌漫著肉香。姜祖海一臉滿足:“廁所、豬圈、雞舍里的臟水都流進密封的沼氣池。不但家里干凈了,村里生態也好起來了。”

      寧波市象山縣鶴浦鎮大沙村,是典型的海島地貌。在這里,習近平同志叮囑當地干部,要充分利用海洋資源和海島風光的優勢。隨后,沿海植物造景、觀景平臺、邊坡生態設計等整治工程陸續上馬,有典型海洋特色的漁家樂開了起來。“面朝大海,我們一起安營扎寨”的營銷語一經推出,吸引游客紛至沓來。

      2004年7月26日,在全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現場會上,習近平同志欣喜地說,不少地方把環境整治和村莊建設與創建生態品牌、挖掘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不僅建成了一批環境優美、具有文化內涵和區域特點的山鄉村寨、海島漁村、水鄉新村,而且促進了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

      在很多大城市無法推行的垃圾分類,如今在浙江農村非常普遍。有啥秘訣?

      “我們把垃圾分成‘會爛’和‘不會爛’兩類,農民一聽就懂。然后保潔員們再次分類,將‘不會爛’垃圾分為‘好賣’的和‘不好賣’的。”金華市農辦副主任鄭俊杰說。

      記者在浦江豐樂垃圾生態處理中心看到,用綠色垃圾桶裝回的“會爛”垃圾進入壓縮機,脫水、壓縮,廢水被地下管道回收。最后經過微生物處理機,出來就是有機堆肥,一大早就有居民在那里等著領取,很受歡迎。

      浦江縣委副書記俞佩芬自豪地介紹,現在浦江城鄉很難找到一小堆垃圾,100多位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考察后驚嘆:“浦江的環境衛生已超過香港!”

      這種垃圾分類辦法,是一種創新。在實施“千萬工程”過程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創新,涉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

      加強村莊規劃設計,完善具有浙江特色的“村莊布點規劃—村莊規劃—村莊設計—農房設計”規劃設計層級體系,加快推動多規融合在村一級落地。

      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率先實施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的財政收費制度、與出境水質和森林覆蓋率掛鉤的財政獎懲制度。

      深入實施《千村故事》“五個一”(一套叢書、一個成果、一碟影像、一館展示、一批基地)行動計劃,發掘繼承創新雅俗共賞、兼容并蓄的鄉土文化,努力留住鄉愁記憶。

      高標準落實農村基層黨建“浙江二十條”,全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

      如今,新一屆浙江省委和省政府繼續發力。11月9日,省委書記車俊在深化“千萬工程”建設美麗浙江推進大會上表示,全省上下將自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新期望,打造“千萬工程”升級版,加快建設美麗浙江,把全省建成大花園。

      如今,來浙江取經“千萬工程”成功經驗的人絡繹不絕,看到浙江鄉村的變化,大家表示深受鼓舞,一定腳踏實地扎實推進“三農”工作,強基礎、補短板,讓鄉村提顏值、增內涵。浙江“千萬工程”從一處美延伸成為處處美,一時美變成長久美,讓浙江美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典范。對于“千萬工程”的新實踐、新成果,人們充滿期待。


    相關文章

    熒光增強傳感器可追蹤組織深處分子有助于癌癥診斷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師開發出一種用于激發任何熒光傳感器的新型光子技術,其能夠顯著改善熒光信號。通過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可在組織中植入深達5.5厘米的傳感器,并且仍然獲得強烈的信號。科學家使用許多不同類型......

    中國學者提出增強仿生陶瓷韌性的新方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課題組茅瓅波副研究員等從生物礦物的殘余應力增強機制中獲得啟發,提出一種新的仿生增韌方法,可顯著提升仿珍珠母陶瓷的韌性,韌性放大系數達16.1±1.1,優于最先進的仿生陶瓷。相......

    睡眠模式與自然生物鐘相違背的人更容易抑郁

    晝夜節律是一種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內源性計時系統(俗稱生物鐘),大約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控制著身體一系列生物過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謝循環和對病原體的免疫保護等。通常,根據晝夜偏好不同,人們可以被劃分為......

    農民與消費者之間食品價值鏈的重要性

    北宋文學家張俞曾寫過一首廣為流傳的五言絕句《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那些全身穿著絲綢衣服的人,沒有一個是辛勤勞動的養蠶人。詩句中描寫的是1000年前封建社會,在21世紀......

    我國研制出新型仿生增強增韌納米復合纖維材料

    基于生物質來源的高性能納米復合材料正逐漸發展成為未來結構和功能應用的理想材料。由植物組織分離或細菌發酵得到的納米尺度纖維素,可以說是地球上儲量最豐富的納米級原材料,其密度低、熱穩定性好、力學性能出色,......

    EurJPer:制定“可實現”目標有助于提升個人幸福感

    最近一項由巴塞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對超過970名參與者進行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設定較為現實的目標有助于提升個人的生活質量。來自巴塞爾大學的心理學家團隊探討了生活目標如何融入成年人的生活中;結果現已發表在《......

    研究:早起型人幸福感更強患抑郁癥風險低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9日報道,英國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早起者比習慣熬夜的人患抑郁癥的幾率低35%。這些早起的人通常為年長的女性,幸福感也更為強烈。科學家們發現了327個新的基因區,這些基因區決定了人們......

    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杭州市蕭山區近年開展“五水共治”工程,河流變清、村莊變美。北京時間2018年9月27日,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浙江受獎團一行手捧獎杯,見證中國農村......

    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杭州市蕭山區近年開展“五水共治”工程,河流變清、村莊變美。北京時間2018年9月27日,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浙江受獎團一行手捧獎杯,見證中國農村......

    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杭州市蕭山區近年開展“五水共治”工程,河流變清、村莊變美。北京時間2018年9月27日,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浙江受獎團一行手捧獎杯,見證中國農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