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保護好土壤環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社會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三廢”排放量達到空前的程度,土壤污染問題異常嚴峻。由于土壤重污染具備一定的隱蔽性,長期性。治理土壤污染比治理空氣污染難度更大,危害更重,土壤治理現狀尤為迫切。
針對逐漸凸顯的土壤污染問題,國家政策層面愈發關注,相關政策陸續出臺。2015年環保部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將土壤污染防治等納入立法主要內容。隨后,《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7年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要求》、《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等為土壤修復產業發展孕育了良好的政策條件。
政策的利好護航下,土壤環境監測技術發展很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國土壤監測能力較弱,缺乏專業型的監測技術人才,環境監測設備質量參差不齊,需要進一步的研發。更為重要的是,缺乏相關標準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想要了解全國土壤的污染情況和建立全國土壤的污染大數據離不開現場快速檢測方法和污染物快速篩查方法的支持。為此,國家先后出臺多項土壤相關標準完善監測方法和檢測標準,促進規范行業發展。
無疑,相關檢測標準的發布或多或少都會對相關儀器市場產生影響。近日,為提高土壤環境管理水平,規范土壤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征求《土壤和沉積物 銅、鋅、鉛、鎳、鉻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征求意見稿)》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如有任何異議,相關單位可于2018年9月30日前將書面意見反饋至生態環境部。
公告顯示,安捷倫、賽默飛、通標標準、青島嶗山、武漢四方光電、天瑞儀器等業內知名企業積極參與本次標準制定。諸多企業在原子吸收光譜領域領先的技術水平、豐富的市場經驗、科學的運營方式都將為土壤監測的規范發展有效助力。同時,也加大了相關企業的品牌宣傳。
北京富瑞恒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成立至今已經和國內多家知名教育機構,全國各地多家企業有過長期的合作關系,專注于新型材料試驗機的研究,長期聘請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的專家為技術顧問,并成立新型材料檢測儀器研發中心。
北京富瑞恒創科技有限公司是集專業設計、開發、生產與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股份制企業,專注于新型材料試驗機的研制、材料檢測技術的提高及材料試驗方法的創新,是國內領先的材料試驗檢測儀器的生產企業。
富瑞恒創儀器研發部擁有行業內最you秀的、權威的研發力量及技術團隊,,并成立新型材料檢測儀器研發中心,是對推動國內材料檢測技術的提高和試驗方法創新的重要技術保證力量。富瑞恒創同時還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國防科技大學等全國數十所科研院所開展緊密合作,并為中國國fang軍工企業及航天科技企業和重點實驗室定制生產了大量標準和非標準的專用測試儀器。
土壤新國標的發布,一定程度上將促進原子吸收光譜儀在土壤領域的市場需求。眾所周知,原子吸收光譜是高靈敏度的無機元素分析方法。由于對微量和痕量元素具有高分析靈敏度與低分析成本優勢,在土壤監測中發揮著日益突出的作用。如今,國產原子吸收光譜儀器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在為經濟提供技術支撐、在突發事件中發揮積極作用,正逐漸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梁翠月團隊,研究揭示了大豆根系“顧此失彼”應對酸性土壤低磷、鋁、錳脅迫的分子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在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在土壤微生物固氮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發表于《微生物系統》(mSy......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2003年,科學家在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許多形似蜘蛛的結構,遍布火星南半球,令人驚訝不已。至于這些地質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直難以確定。這些巨型結構形態鮮明且獨特。它們通常以一個中心為起始點......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鄧琦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驥合作,研究揭示了土壤碳分解酶對氮添加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oftheTotal......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區域發展與循環農業團隊在土壤碳循環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大尺度上證明土壤微生物CUE(碳利用效率)對溫度變化的線性響應,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上。CUE是土壤微生物......
我國糧食主產區主要分布于東部中溫帶至熱帶區域。我國東部從北到南氣候條件和土壤物理化學差異極大,其團聚體保護、礦物吸附和微生物合成代謝途徑對土壤有機碳積累的貢獻和機制有何差異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
近日,浙江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團隊推出創新項目“炭土智耕——酸性土壤調理的中藥良方”,通過創新方法解決酸化土壤改良修復問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助力鄉村振興。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總稱。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