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近日宣布正式啟動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動。在聯合國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埃斯皮諾薩表示,約八成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最終會進入海洋,預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將超過魚類。
有數據顯示,目前海洋中存在約5萬億個塑料碎片,這也導致每年都有數十萬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且由于這些塑料難以降解,會以微塑料的形式長久存在于食物鏈中,最終通過飲水和食物進入到人類的身體里。
圖片來源于網絡
眼下,各國科學家都在抓緊研究對于塑料垃圾問題的解決之道。
人體已被微塑料“入侵”
據外媒報道,就在2018年10月舉行的歐洲聯合胃腸病學學術會議上,研究人員發布了一份報告稱,首次確認人體內發現了多達9種不同類型的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 mm的塑料片/粒,它能夠被分解成細小的顆粒和碎片,最終混入土壤、水源以及動植物體內。
“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人類以太多方式暴露在塑料中,但我根本沒想到每個樣本都能檢測出微塑料。”這一研究的第一作者,維也納醫藥大學胃腸病學家Philipp Schwabl表示,“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要求參與者做好一周的食物日記,并提取了他們的排泄物樣本。據悉,參與者在實驗期間都吃了塑料包裝的食物、飲用塑料瓶裝飲品。
實驗發現,所有樣本中都驗出含有塑膠微粒。最常見的塑膠類型是聚丙烯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兩者皆為塑料瓶和瓶蓋的主要成分。根據這個研究,Schwabl估計,全球可能50%人口的體內都有微塑料。
Schwabl博士指出,這是首個此類型研究,它證實了我們長期以來的猜測,即塑料最終會進入人體腸道。雖然在動物研究中發現,塑料濃度最高的部分是腸道,但最小的微塑料顆粒能夠進入血液、淋巴系統甚至還可能到達肝臟。
而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刊發的另一項實驗指出,在全球范圍內39個不同的食鹽品牌中,超過90%的食鹽樣品中都發現含有微塑料。其中,微塑料含量最高的是來自亞洲的海鹽,調查中僅有3個樣品“幸免于難”。
“阻擊”微塑料,還能怎么做?
如今,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整個海洋、湖泊、土壤甚至空氣中,都潛伏著微小的塑料。
如何解決?《科學美國人》雜志日前撰文稱,材料科學家和化學家認為,改變材料和回收方法,將會從根本上解決因廣泛使用塑料引起的憂慮。
專家指出,為了控制微塑料帶來的污染,短期內,應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物品,如水瓶、塑料購物袋、吸管等使用;從中期來看,政府需要加強垃圾收集,建立完善回收系統以提高回收率;從長期看,需要科學家設法將塑料分解成最基本的單元,再制造成新的塑料或其他材料。
一些專家認為,提高回收利用率的一個關鍵是設計產品,應使其更易于回收利用。塑料通常是被粉碎、熔化并模塑成新塑料回收,但是為了提高產品的靈活性或耐久性,人們常常會加入其他化學品,或者簡單地添加了顏色,使其難以回收甚至降低了再生塑料的質量。
也有一些科學家開始研究清理微塑料廢物的方法。研究人員已經發現可以分解某些類型塑料的酶和細菌,目前實驗還在繼續。
伯明翰大學化學家安德魯·多夫指出,塑料沒有理由不參與無限循環。多夫認為,應該至少將塑料分解成燃料或其他小分子。理想狀況下,科學家會設計出不需要過多化合物且不太昂貴的化學反應,這將為目前一些難以利用的塑料廢棄物帶來價值。
微塑料(粒徑小于5mm的塑料)是一類在海岸帶環境中廣泛分布的新污染物,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紅樹林濕地是海岸帶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約占全球海岸線的60-75%。受陸地和海洋活動的影響,......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賀麗在導師鐘音副研究員和彭平安研究員的指導下,研究揭示了微塑料對紅樹林沉積物硫循環的影響。......
微塑料(粒徑小于5mm的塑料)是一類在海岸帶環境中廣泛分布的新污染物,對海岸帶生態系統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紅樹林濕地是海岸帶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約占全球海岸線的60-75%。受陸地和海洋活動的影響,......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章家恩團隊在微塑料污染生態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據悉,這是該......
漢江中游微塑料顆粒輸移模擬點。中科院精密測量院供圖近期,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在河流生態系統微塑料顆粒輸移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院研究員王學雷團隊通過構建河流水動力模型和顆粒追蹤耦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今日材料》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將蛋清變為一種新材料,以較低成本去除海水中的鹽和微塑料,效率分別為98%和99%。在最新研究中,普林斯頓大學創新......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生態學的模擬研究論文估計,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附近的濾食性鯨每天攝入最多1000萬件微塑料。這項評估鯨的微塑料攝入的研究結果表明,包括藍鯨、座頭鯨和長......
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2022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全球每年有大量塑料排入環境,并在大自然中不斷破碎與降解......
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2022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全球每年有大量塑料排入環境,并在大自然中不斷破碎與降解......
微塑料通常指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纖維、薄膜、碎片、微球等。微塑料具有質量輕、體積小、不易分解等特性,在水體、土壤、沉積物、大氣等環境中廣泛分布,帶來潛在的氣候環境影響,被認為是全球重要的環境污染問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