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09 18:14 原文鏈接: 陜西喜提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33項!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據悉,我省3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占2018年度三大獎授獎總數的11.87%。其中,主持完成14項,參與完成19項,通用項目的獲獎總數居全國第5位。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省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在重點學科領域取得多項新突破和原創成果

      西安交通大學管曉宏院士等完成的“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理論與方法及在能源電力等系統的應用”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該成果圍繞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的重大需求,解決了電網巨量安全約束和控制解列一是在重點學科領域取得多項新突破和原創成果,充分彰顯了我省的自主創新能力。

      西安交通大學管曉宏院士等完成的“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理論與方法及在能源電力等系統的應用”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該成果圍繞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的重大需求,解決了電網巨量安全約束和控制解列、動態積分約束等難題;提出了系統控制策略優化設計方法,發現最優策略結構,為在線優化控制提供了系統化方法;提出了包括水資源和水電網絡化系統的在線應急調度策略,設計了信息不可完全預知條件下的在線優化策略。成果已在西北電網、寶鋼等企業的實際電力、能源系統應用。

      在5項通用技術發明獎項目中,我省主持完成2項,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陳雪峰教授等完成的“風電裝備變轉速稀疏診斷技術”、王建華教授等完成的“輸電等級單斷口真空斷路器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堅持需求與應用導向,產學研用合作成效顯著。

      在21項通用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中,我省主持完成5項,通過產學研合作模式在機械、醫學、農業、煤礦開采等領域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分別是:

      西北工業大張開富教授等完成的“大型功能壁板自動精準裝配關鍵技術與裝備”、

      西安交通大學謝永慧教授等完成的“汽輪機系列化減振阻尼葉片設計關鍵技術及應用”、

      西安交通大學郝定均教授等完成的“嚴重脊柱創傷修復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推廣”、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黃麗麗教授等完成的“蘋果樹腐爛病致災機理及其防控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西安科技大學王曉利教授等完成的“煤礦柔模復合材料支護安全高回收開采成套技術與裝備”等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專用項目和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數量較多

      我省主持完成的專用項目6項,占國家專用項目受獎總數的11.11%,彰顯了我省國防科技工業大省的突出優勢和軍民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巨大潛能。

      參與完成的通用項目19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3項。

      三大獎項目研究時間平均11.4年,第一完成人最年輕38歲

      據悉,本次評選出的獎項中,

      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7項。其中,《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獲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6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特等獎2項,一等獎23項,二等獎148項。

      據了解,通過評審的三大獎項目,從立項到結題的研究時間平均為11.4年,從結題到提名國家獎的時間間隔為4.4年。獲獎人員仍以中青年為主,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齡為54.9歲,最年輕的38歲。

      通過評審的三大獎項目中,受863計劃、973計劃、國家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占總數的88.2%,其中自然科學獎支持率為97.4%。進步獎企業參與的項目為108個,占比76.3%。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5人,獲獎人分別是簡·迪安·米勒(美國)、詹姆斯·費雷澤·斯托達特(英國,美國)、朱溢眉(美國)、彼得·喬治·布魯爾(美國)、孫立成(瑞典)。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基礎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國家自然科學獎連續第6年產生一等獎,繼鐵基超導、多光子糾纏、中微子振蕩后,物理學再次取得突破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團隊利用低溫電輸運測量在國際上首次實驗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國際凝聚態物理界公認為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相關文章

    2018年以來滬市164家公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科技力量創新水平遙遙領先

    近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250個獎項花落各家。作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主要動力源和載體,上市公司已經成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主力軍。2023年,66家滬市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下同......

    剛剛公布,河南15個項目獲國家級大獎!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召開。我省再創佳績,共榮獲15項國家科技獎勵,包括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和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

    再次斬獲國家級獎項創遠信科研發強度在儀器儀表制造業遙遙領先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據公開信息,創遠信科與東南大學、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研究成果“微波毫米波測試技術與測量儀器”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獎......

    最高獎得主,捐出800萬元獎金!

    6月24日,85歲的兩院院士李德仁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李德仁表示,將把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其中,500萬元將交給武漢大學“王之卓創新人才獎學金”,300萬元交給武漢大學“朱......

    40余家深市公司亮相國家科學技術獎榜單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樹立創新榜樣

    6月24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250個項目“脫穎而出”。作為激勵科研人員積極投身科研工作、提升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抓手,入圍其中,一方面,是國家對項目創新技藝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是對......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全名單詳解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

    李德仁、薛其坤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名單中再添兩位科學家——85歲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李德仁院士和61歲的凝聚態物理領域科學家薛其坤院士。記者了解到,自1999年科......

    陜西省發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答辯評審事項通知

    關于2024年陜西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第一批)項目答辯評審事項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評審工作安排,2024年陜西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第一批)答辯評審工作將正式啟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答辯項......

    2024年度長江科學技術獎申報系統已經開通

    關于開通長江科學技術獎申報系統的通知各有關單位、各位專家:根據2024年度長江科學技術獎評選工作安排,長江科學技術獎申報系統(以下簡稱獎勵申報系統)擬于6月15日0:00正式開通,7月15日24:00......

    2024年度長江科學技術獎申報系統已經開通

    關于開通長江科學技術獎申報系統的通知各有關單位、各位專家:根據2024年度長江科學技術獎評選工作安排,長江科學技術獎申報系統(以下簡稱獎勵申報系統)擬于6月15日0:00正式開通,7月15日24:00......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