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試驗測定和具體分析,認為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測定土壤中的砷有準確度高、精密度好、分析速度快、方法簡單、經濟實用等優點,是檢測土壤中砷的一種有效方法。
關鍵詞土壤;砷;分析方法
砷是土壤中的有毒有害元素之一,如其含量超標,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因此對土壤中砷的測定十分重要。砷的分析測定常用銀鹽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由于一些傳統的測定方法比較煩瑣,分析時間長,測定結果不穩定。因此,我們采用了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測定砷的含量,此法具有靈敏度高、精度好、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等特點。
1試驗部分
1.1主要儀器和試劑
(1)AA320N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WJX-108A型流動注射氫化物發生器。
(2)主要試劑。砷標準溶液(500ug/mL),鹽酸(優級純),硝酸(優級純),重鉻酸鉀(優級純),硫脲,抗壞血酸,硼氫化鉀,碘化鉀。根據需要配制成不同濃度的溶液。
1.2試驗步驟
1.2.1樣品預處理。本試驗所采用的樣品是標準物質GBW07408(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察研究所生產)。稱取該樣品m=0.100 0g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1+1)王水5 mL,加塞后搖勻,冷消化過夜。次日于沸水浴中加熱消解2h,取出冷卻。加入5%硫脲+5%抗壞血酸溶液5mL,用2%重鉻酸鉀溶液稀釋至標線,搖勻,靜置。取上清液稀釋10倍待測。
以同樣的操作步驟制備空白溶液,供樣品溶液的空白校正。
1.2.2測定條件。儀器測定條件與氫化物發生條件見表1、表2。
1.2.3測定。用500ug/mL的砷標液逐級稀釋配制并還原成1ug/mL AsⅢ的標準母液,用此液配制砷的標準系列。于5個100mL的容量瓶中分別加入0.0mL、0.2mL、0.4mL、0.6mL、0.8mL的標準母液,用10%鹽酸溶液定溶至100mL。此為0.00ng/mL、2.00ng/mL、4.00ng/mL、6.00ng/mL、 8.00ng/mL的系列標液。得出工作曲線如圖1,相關系數r=0.999 4,從儀器上可以讀到其橫坐標濃度值及縱坐標吸光值(見表3)。工作曲線建好之后,再將空白溶液和樣品溶液分別進樣,同樣可在儀器上讀到其濃度值(見表4)。
2結果與討論
2.1AsⅢ的價態還原
吸取濃度為100 ug/mL的As標液1mL加入到100mL的容量瓶中,加入0.8g碘化鉀,用10%鹽酸溶液定溶至100mL,倒入燒杯中,放置電爐上加熱至微沸,放涼,加入0.5g抗壞血酸。此標液即為1ug/mLAsⅢ的標準母液,放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再用時不需做價態還原,可用半年時間。
2.2硼氫化鉀溶液的使用
配好的硼氫化鉀溶液須保存于聚乙烯塑料瓶,現用現配,如放置時間過長,其還原能力下降,從而檢測靈敏度下降。保存使用期為7d。
2.3砷標液的配制
因原子吸收型號不同,性能也不相同,靈敏度也有區別,所以在做砷系列標準溶液時,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配制,總之zui大讀數不要超過0.8A,否則濃度過高會造成曲線彎曲,zui小讀數要大于0.02A(扣除空白后的讀數)。
2.4測定條件對結果的影響
2.4.1室溫。zui低室溫應在15℃以上,室溫高靈敏度較高,反之則降低。
2.4.2載氣流量。可在120~180mL/min之間優選,樣品及工作曲線必須在相同的條件下測定。
2.4.3酸度。試樣酸度非常重要,酸度不符將對靈敏度和穩定性造成很大影響,故測定時應使樣品與標準工作曲線保持一致的酸度。
2.4.4器皿。比色管、容量瓶、移液管等可造成污染的器皿均用1∶1硝酸浸泡過夜,洗凈后再用去離子水沖洗3遍,晾干備用。
2.5結果計算
定溶體積V=25.0mL,稀釋倍數N=10,再根據表4的濃度值C計算樣品含量,公式X(mg/kg)=(C-C空白)×V×N/m(注意單位換算)。代入公式求出4次測定值分別為X1=12.0mg/kg、X2=11.9mg/kg、X3=11.8mg/kg、X4=12.2mg/kg。精密度和準確度見表5。
2.6結論
通過對GBW07408土壤標樣的分析,可見使用該方法測得數值在允許誤差范圍內,與實際值相符。我們認為氫化物發生——原子吸收法測定土壤中的砷元素有準確度高、精密度好、分析速度快、方法簡單、經濟實用等優點,只要嚴格按照操作步驟執行,保持發生器不受污染,就可以很快地完成任務,是檢測土壤中砷的一種有效方法.
區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有機碳是確定土壤有機碳庫形成的關鍵。在施肥的農田生態系統中,土壤有機碳的形成、周轉和積累受肥料類型和土壤微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調控。不同肥料投入有可能改變土壤微生物對其利用策略,從而......
為進一步有效推進廣東省地球關鍵帶(土壤)污染歸趨與風險防控實驗室(一期)建設,提升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環境歸趨與風險防控能力,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擬購置一批實驗建設有關的設備,開展土壤、地下水等環境介質......
新年伊始,隨著全國各地兩會密集召開,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相繼出爐。記者梳理發現,截至2月18日,共有27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各地依據當地經濟發展潛力等因素,錨定了2......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科合肥智慧農業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王儒敬,院長助理、副研究員陳翔宇課題組與安徽理工大學教授唐超禮團隊合作,研發了用于土壤磷酸鹽現場連續監測的電化學微流體系統。相關......
記者近日從海南大學獲悉,該校三亞南繁研究院張金波與孟磊教授團隊發現,基于氮素循環知識的綜合管理可對生態系統氮駐留產生積極影響,這為降低全球氮損失風險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
文章信息第一作者:石陶然通訊作者:吳春發教授,駱永明研究員通訊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83......
由于長期淹水狀態,稻田成為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事實上,稻田土壤產生的甲烷,大部分在排放到空氣前已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所氧化。而好氧甲烷氧化菌可分為I型和II型兩個類群。它們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態特性和代......
近日,生態環境部征集并篩選了一批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編制形成2023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公示稿),并進行公示。《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中包括1......
生物結皮是干旱地區關鍵的生物組成部分,通過多種方式影響土壤CO2交換,在土壤碳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生物結皮可通過產生光合和呼吸作用直接影響土壤CO2交換,還可通過改變土壤微生物棲居環境間接影響土壤碳釋......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開征求7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涉及征求意見單位名單,水質17種雜環類農藥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水質17種雜環類農藥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