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形象的把種質資源庫稱作是野生物種的“銀行”,主要是因為它的功能和銀行的功能類似,都是用于存儲的機構,只不過種質資源庫儲藏的是野生物種這些種質資源,而銀行存儲的是錢而已。不過通過種子資源庫的保護,可以收集和保存各類種植資源,維護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很難想象有一天,地球上的主糧只剩下玉米的世界會是怎樣,以往我們對于生物多樣性總是不以為然,主要是因為之前地球上的生物夠多,讓我們沒有意識都有些野生物種正在慢慢消失,而隨著人口增長、快速經濟建設等原因,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威脅,在我國,這些野生動植物正在以每天一個物種的速度走向瀕危甚至滅絕,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正是種質資源,因此利用種子資源庫來開展野生物種的搶救,是關系到人類發展的一件大事。
而種子資源庫之所以能夠長期保存這些野生物種,其秘密就在于溫度和濕度,我們知道普通種子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便會發芽,因此在常溫下最多能保存一至兩年。而研究表明,約有70%的種子可以通過低溫保存,因此種子資源庫就是利用低溫、干燥的方式,通過創造低溫低濕,超低溫低濕的環境,讓種子“休眠”,延長其活力,這樣一來就能夠讓這些種植資源長時間的保存下去,而不失去活性,這些種質資源被存放在種質資源庫里,上百年甚至千年后仍能開花結果。
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和核心競爭力,利用種子資源庫保存種質資源,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希望通過保護,可以避免很多的野生物種在人類還沒來得及搞清楚它的作用就因為人類自身的影響而消失了,為今后農業的發展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生產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