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李舟與王中林研究團隊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樊瑜波研究團隊在生物可降解電子器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Advanced Science上。
生物可降解電子器件的發展近年來備受關注,作為一種新型電子器件,生物可降解電子器件可在生理或環境水中實現全部降解或部分降解,完全不同于傳統電子器件持久工作的特點。可降解電子器件應用場景主要包括:植入式醫用診斷及治療,這類器件可被人體吸收避免二次手術及長期植入帶來的副反應;軍用傳感器,這類器件使用完畢后不用回收,可實現器件本身的即時降解,起到信息保密作用;便攜式消費性器件,這類器件丟棄后可自行降解,避免了廢棄物帶來的回收成本及健康風險。在生物可降解電子器件中,可降解能源供給器件是維持可降解電子器件正常工作的必要組成部分,但迄今為止對可降解植入電子醫療器件的能源供給研究十分有限。相比無線傳感供能及商用電池供能,可降解植入式能源器件需同時滿足小型化、良好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吸收性的要求,以此達到臨床微創手術長期植入無需取出的目的。
2012年王中林提出了基于摩擦起電及靜電感應耦合的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此器件可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并儲存于商用不可降解電容器中供下一步使用。李舟課題組長期從事可植入器件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2016年李舟課題組助理研究員鄭強首次開發出一種基于人工高分子的生物全可降解摩擦納米發電機 (BD-TENG),該工作實現了BD-TENG在生物體內的全可降解,并將BD-TENG成功用于調節神經細胞的定向生長 (Sci. Adv. 2016, 2: e1501478);2018年博士生江文、李虎和劉卓發表了基于純天然材料 (纖維素/甲殼素/絲素蛋白/米紙/蛋清) 的生物全可降解摩擦納米發電機 (BN-TENG) 的研究工作,并將BN-TENG成功用于心肌細胞跳動速率的調節 (Adv. Mater. 2018, 30, 1801895) 。同年,博士生李喆和副研究員封紅青利用金納米棒的光熱性能,將其復合到可降解材料中制備出了光熱可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BD-iTENG),該工作實現了TENG降解速率的光控調制,并將其成功用于組織修復及傷口愈合 (Nano Energy 2018, 54, 390-399)。
圖1 可植入電子醫療器件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并根據可植入醫療電子器件正常工作的供能需求,博士生李虎、趙超超和李舟一起研制出小型化可植入的生物全可吸收電容器(BC),可在空氣及液體環境中正常工作,并實現了BC對TENG輸出能量的有效儲存。該器件具有以下特點:1、通過水熱法在聚乳酸 (PLA) 高分子基底表面生長出一層PLA納米柱,為集流體鐵電極(Fe)提供了極強的附著力,使得Fe電極在液體環境中依然保持很好的導電性而不脫落;2、通過蒸發驅動自組裝使氧化鋅納米顆粒在Fe電極上自組裝成一層生物可降解多孔儲電層,為電荷的存儲提供了很高的表面積;3、制備的生物全可吸收微型BC(1.5cm × 1.5cm × 1mm)電壓窗口達到1.5V,充放電3000次后電容保留率為70%,在體外模擬體液環境中可正常工作30天,在SD大鼠體內可正常工作50天。該電容器首次實現了液體環境中可降解儲能器件的長時間穩定工作,為未來可降解植入式電子器件的供能提供了可行方案。同時,研究者通過體外細胞培養實驗及動物植入實驗證明了BC的良好生物相容性,整個器件在生物體內達到預定工作時間后,可被實驗動物(大鼠)逐步分解吸收,不需要手術取出。
綜上所述,該工作為開發環境友好的儲能器件提供了新方法,為微型化、可降解和可植入的能源器件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具有向未來可降解植入電子醫療器件發展的重要潛力。
該項工作得到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拔尖人才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美國明尼蘇達雙城大學研究人員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制造自旋電子器件的突破性工藝,該工藝有可能成為半導體芯片新的行業標準。半導體芯片是計算機、智能手機和許多其他電子產品的......
9月26日,《中國科學報》獲悉,由中國石化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的《可降解塑料的環境影響評價與政策支撐研究報告》正式發布。該研究繪制了我國可降解塑料的物質代謝圖,首次提出以可降解性為核心的可降解塑料對比傳......
8月16日,全球首批全生物基可降解鞋發布儀式在北京化工大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立群、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王朝科研團隊將500余雙首批生物基可降解鞋贈送給到場的北化師生員工,讓他們優先享受學校主導完成的科......
為了生產環保的塑料食品包裝和容器替代品,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性涂層,可以噴在食品上,防止病原微生物和腐敗微生物入侵以及運輸破壞。這一可擴展的工藝可能會減少塑料食品包裝對環境......
背景:新材料是現代科技發展之本,可降解塑料是新興的塑料新材料。隨著全球對改善環境的訴求越來越強烈,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被認為是根治一次性塑料“白色污染”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著眼于中國的雙碳戰略目標,生物基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曉光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基于對鐵電疇形態和翻轉動力學的設計,在鐵電量子隧道結中實現了亞納秒電脈沖下電導態可非易失連續調控的類腦突觸器件,可用于構建人工神經網絡類腦計算系統,研究......
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盛志高課題組瞄準太赫茲核心元器件這一前沿研究方向,與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成聯合攻關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太赫茲源。相關研究成果日......
石油基包裝材料(如購物袋、塑料書皮、文件袋等)具有耐水耐用、成本較低、多功能性等特點,使用量較大。然而,塑料制品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尋找生物質基包裝材料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來源于生物質材......
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蘭偉課題組聯合美國休斯頓大學教授余存江和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王凱榮,研究了一種輕薄、柔性的全生物可降解超級電容器植入物,兼具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該器件全部由綠色、安......
塑料制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丟棄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危害。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每年造成數十萬海洋動物的死亡,產生的微塑料更是遍及地球的各個角落,甚至進入動植物的體內或其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