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是對抗腫瘤的前沿陣地,其治療成功的關鍵是引發針對腫瘤抗原的自發性T細胞反應。許多病人的免疫系統無法有效識別腫瘤抗原,難以引發持續性的T細胞應答并清除腫瘤。研究免疫系統識別腫瘤抗原的分子機制有望發現新型藥物靶點,提高免疫治療效果。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韓大力團隊與清華大學徐萌團隊、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團隊合作發現,RNA m6A修飾通過調控樹突狀細胞的溶酶體組織蛋白酶翻譯效率,影響腫瘤抗原特異性的T細胞免疫應答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2月7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
m6A修飾是mRNA上豐度最高的修飾類型,負責對mRNA分子進行轉錄后調控。m6A修飾通過其結合蛋白YTHDF1影響下游基因的翻譯效率。韓大力及其合作者發現,RNA m6A修飾通過YTHDF1調控腫瘤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相比于野生型小鼠,YTHDF1敲除小鼠展現出較強的腫瘤抗原特異性CD8+T細胞應答。進一步研究表明,體內刪除樹突細胞中的YTHDF1會提升其對腫瘤抗原的交叉呈遞能力和T細胞的交叉激活。結合m6A-Seq、Ribo-Seq等轉錄組學數據發現,多個樹突細胞溶酶體組織蛋白酶的轉錄本均帶有m6A修飾且被YTHDF1識別,進而促進其翻譯效率。同時,使用組織蛋白酶的抑制劑可以有效增強野生型DC細胞的交叉呈遞能力。
研究人員進一步在其小鼠腫瘤模型中發現,YTHDF1敲除小鼠攜帶的腫瘤中PD-L1基因表達具有明顯上調。PD-L1阻斷療法在YTHDF1敲除小鼠的治療效果亦有大幅提升。結腸癌病人樣本中的研究結果與小鼠模型相一致:腫瘤基質細胞中YTHDF1表達較低的腫瘤樣本中含有較多的T細胞浸潤。
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
“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藥,讓中國原創新藥早日走向世界。”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內,有一處被譽為“張江藥谷”的地方。這里匯集了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藥物所)在內的一批藥物研發中心,......
記者10日了解到,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在北京時間9日11時發表了中山大學與阿里云合作的科研成果,研究團隊利用云計算與AI技術發現了180個超群、16萬余種全新RNA病毒,是已知病毒種類的近30......
記者10月6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棉花遺傳改良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科學》雜志。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
南京醫科大學教授鄭科、郭雪江和副教授林明焰與中南大學教授、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副院長譚躍球等課題組合作,系統鑒定了哺乳動物生精細胞RNA結合蛋白、RNA結合結構域和非結構域元件,構建其男性不育相......
9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在《先進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以往對植物中m6A功能分析研究,多數......
拓撲異構酶I(TOP1,TopoisomeraseI)是一種能促使DNA放松并預防和消除轉錄過程中扭轉應力(torsionalstress)的重要酶類,然而,調節TOP1酶類活性背后的機制,目前研究人......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晁彥杰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NAinteractomeofhypervirulentKlebsiellap......
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一種具有更高化學反應性和光敏性的RNA構建模塊,其可以顯著縮短用于生物技術和醫學研究的RNA芯片的生產時間。這些芯片的生產時間可縮短一半,效率提高7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