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2-22 13:55 原文鏈接: PROTACs技術實現從小鼠到恒河猴蛋白水平的快速降解

      2月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姬廣聚課題組與清華大學藥學院饒燏課題組及北京大學張秀琴課題組合作在Cell discovery 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A Chemical Approach for Global Protein Knockdown from Mice to Non-human Primates 的研究成果。該論文通過化學設計蛋白降解分子(PROTACs),快速、可逆敲低動物體內FKBP12蛋白,并首次成功實現恒河猴體內蛋白快速敲降。

      動物的基因敲除是常見的研究手段之一,常見的敲除手段如TALEN,Cre-LoxP,CRISPR-Cas9等是從基因水平進行敲除,RNA干擾的方式則是從轉錄水平進行敲降。而這些方法通常在構建大動物基因敲除模型,尤其是非人靈長類模型中不但難度大、需要耗時長、基因敲除引起的功能喪失不可逆,而且還會因基因敲除模型中潛在的基因補償和/或自發突變導致功能誤讀。

      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技術通過招募E3泛素連接酶,利用自身的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實現對靶向特定蛋白降解。FKBP12(FK506 binding protein 12)是在哺乳動物中廣泛表達,在很多組織器官中發揮重要的生理功能或調節作用。例如,胚胎期心臟缺失FKBP12時會引起嚴重的發育性心室缺損,導致胚胎死亡。

      該文作者首次利用PROTACs構建了小鼠、大鼠、豬和恒河猴FKBP12蛋白水平的全身敲低技術,并在小鼠及恒河猴對FKBP12蛋白功能進行了研究和驗證。其中小鼠及大鼠體內FKBP12蛋白僅用一天,恒河猴體內蛋白僅用三天即可高效率全身敲低(甚或敲除)。此外,該文首次驗證PROTACs可在口服給藥途徑中保持高效蛋白降解功能。腦室給予PROTACs時可實現對腦內FKBP12的條件性敲除。若停止給予PROTAC,則動物體內FKBP12蛋白可逐漸恢復,這有利于動物模型自身對照,對于蛋白功能研究更為準確。該文研究人員還將此方法應用于其他靶蛋白的全身敲低,如BTK蛋白,并獲得良好效果。因此,該PROTAC技術是當前基因敲除方法的有效補充,因其快速、可逆、可控實現體內蛋白全身敲低,具有應用前景。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魏文毅在Cell Research上評論該工作時指出,由于PROTAC技術可以克服傳統方法如CRISPR、RNAi和小分子抑制劑的不足,是引領新一代醫藥開發的新技術。目前FDA已經批準第一例口服PROTAC(ARV-110)進入臨床一期研究,但目前缺乏對PROTAC的系統研究及動物層面的臨床前研究,尤其是大動物上的評價。因此該工作實現了PROTAC技術從小鼠、豬到恒河猴的系統探索,填補了PROTAC技術臨床前研究的空白,為其應用于臨床治療人類疾病提供了指導,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為體內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穎、高效、快速、可逆且低成本的強有力工具。

      饒燏、姬廣聚、張秀琴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博士后孫秀云、生物物理所博士生王珺以及清華大學博士生姚霞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新藥創制項目、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北京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


    相關文章

    廈大團隊發現下丘腦Menin蛋白或為衰老關鍵靶點

    衰老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先前大量研究已經證實,衰老與阿爾茨海默病等很多退行性疾病密切相關,然而,驅動衰老過程以及衰老相關認知能力下降的分子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近日,廈門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張......

    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其生物效應及其對人類的危害

    塑料制品無處不在,已經深入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塑料涉及到我們的衣食住行,支撐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塑料是一把“雙刃劍”。不可降解的塑料被丟棄到環境中,對生態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圖1.......

    NatAging:血液中的特殊蛋白或與人類抑郁癥直接相關

    衰老的過程往往與機體神經系統癥狀的發生直接相關,比如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喪失和諸如抑郁癥等情緒障礙等,此前研究結果表明,血液中存在的名為GDF11的生長因子或許對于衰老小鼠的嗅覺感知和其大腦中新細胞的產......

    揭示蛋白CFTR的作用機制,有助于更好地治療囊性纖維化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和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結合他們的專業知識,對一種稱為囊性纖維化跨膜調節因子(cysticfibrosistransmembraneconductancer......

    “夜光”蛋白能快速分析檢測病毒

    盡管針對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診斷測試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其仍需要復雜的技術來準備樣本或解釋結果,這使得它們在醫療資源稀缺地區的推廣變得不切實際。發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學》雜志上的一種靈敏的方法,可在短......

    臭氧污染降解果蠅信息素可能影響其性別認知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靶向STAT5的小分子化合物

    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5(STAT5)在某些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和進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因而一直以來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治療靶標,但成功靶向STAT5是困難的。近期,密歇根大......

    我國學者在組蛋白修飾領域取得進展

    圖Menin在核小體環境下識別H3K79me2的示意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922708)資助下,香港大學李祥教授團隊在表觀遺傳領域取得新進展,破解了組蛋白H3賴氨酸79二甲基化(H3K......

    PNAS:新研究揭示網格蛋白在免疫突觸中起著關鍵作用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牛津大學肯尼迪風濕病研究所的MikeDustin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解釋了信息如何在免疫突觸中傳遞。這項研究可能對未來的疫苗開發和免疫療法開發產生影響。相關研究結果于2023年2月......

    科學家識別出對腫瘤細胞代謝和免疫逃逸重要的特殊蛋白

    腫瘤細胞通常會改變能量代謝并增加葡萄糖的攝入從而支持其快速分裂和擴散,這或許就會限制免疫細胞對葡萄糖的可利用性從而減緩機體的抗癌免疫反應。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ancerDiscovery上題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