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2-26 15:18 原文鏈接: 垃圾分開來共識聚起來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如何讓全民參與垃圾綜合處理?如何應用新技術精細化、智能化地進行垃圾分類?本版從今天起推出“社會治理在身邊·垃圾分類新時尚”系列報道,分別介紹城市、農村、景區開展垃圾分類的故事,提供借鑒。

      早晨9點,上海市長寧區程家橋街道上航新村,年過七旬的顧林娣拎著3袋垃圾,來到小區垃圾箱房。

      廚余垃圾拆袋后倒入棕色的濕垃圾桶,其他垃圾投入黑色的干垃圾桶,報紙和飲料瓶投入藍色可回收垃圾桶。顧阿姨投完垃圾,穿著綠馬甲的志愿者接過她的“綠色賬戶卡”,為她刷卡積分。賬戶積分通過網絡即時傳到后臺系統,攢到一定分數,就可兌換米面油等獎品。

      被問到垃圾分類“煩不煩,難不難”,顧阿姨笑答:“不嫌煩。垃圾分類之后,小區環境確實比以前干凈多了,很值得。現在,家里備了三四個垃圾桶,出門前就分好了。”

      啃硬骨頭,實施“美加凈”變身計劃

      2018年4月,上海出臺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居民區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可是在上航新村搞試點時,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支持率只有30%。

      在小區實行垃圾分類的第一天,志愿者老張就差點跟老鄉起沖突。平時跟自己關系不錯的老鄉,拿著混裝垃圾,習慣性地隨手一扔。老張指著不同顏色的垃圾箱,教對方怎么分類投放,老鄉翻了臉:“在這兒分好了,到后頭還不是混在一起?”

      上航居民區共有5個獨立小區,包括售后公房、商品房、外銷房、別墅和部隊小區等不同產權類型,常住人口2118人,外來人口1050人,人員構成和物業管理各不相同。工作不好做,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源卻態度堅決:“就是要在反對聲最大的地方搞試點,把硬骨頭啃下來。”

      街道工作人員分析,居民的抵觸,一半是借口,是怕麻煩;但另一半卻也是實情,大家討厭白做,怕前頭分了后頭混。

      找出病灶,就好辦了。怕后頭混,就督促清運公司嚴格執行分裝分運,讓大伙看個明明白白。撤走原先分散在小區各處的28個垃圾桶,讓大家集中在垃圾箱房投放,同時實施“美加凈”變身計劃:“美”化外觀,“加”裝水斗、雨棚、休息間等便民設施,保證箱房潔“凈”。“得讓居民們感覺到,我們是用心的、認真的。”張源說。

      垃圾箱房右邊,是綠色賬戶積分自動兌換機,只要居民堅持垃圾分類,就能給予獎勵;對面,是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墻和公示欄,街道干部逮著機會,就給路過的居民講上一番。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到2018年12月,程家橋街道轄區全部42個小區均已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同時,居民支持率超過95%,投放準確率達98%。

      讓居民聽得懂、做得了、看得見

      讓居民改變習慣,分類投放,難點還在說服上。為了使居民“聽得懂、做得了、看得見”,街道和居委下足了功夫。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居民區成立“暖心之家”黨員志愿者工作室,帶動一批熱心居民參與,由在職黨員、退休黨員、樓組長、樓代表、外來租戶、紅領巾先鋒隊不同人群組成6支志愿者宣傳隊。

      每個月的垃圾減量數字都會制成圖表,貼在小區公示欄里。居委會還籌劃在小區綠地里搞塊試驗地,用濕垃圾漚肥養花種菜,讓居民直觀感受垃圾分類對環境的貢獻。上航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朱雪菊自制表格,為小區每戶人家建立了垃圾分類檔案,詳細記錄家庭人員構成、年齡、職業、對垃圾分類的知曉度和接受度。

      為了方便居民在家先行分類,街道專門請人設計了家用干濕分類垃圾桶。志愿者每戶人家要上三次門——先送垃圾分類宣傳資料,再送“綠色賬戶積分卡”,最后送干濕垃圾分類桶。每次上門,都會進行一次動員和提醒。

      部隊小區老干部年齡大、聘請家政服務人員多,居委會就印制字體較大、圖文并茂的宣傳單頁上門演示,組織保姆進行專場培訓。對外來租戶較多的小區,走訪周邊房產中介,要求在簽訂租房合同時告知租戶垃圾分類義務。

      發現小區綠化帶里有亂扔的飯盒,志愿者拍照留證,根據外賣單上的地址信息,把照片和提醒條貼在大樓門廊。事主看見,往往羞臊臉紅,大抵不愿再犯。

      上航小區里住著不少在附近虹橋機場上班的空中乘務員。街道與航管局、機場集團、航空公司等41家相關單位組建航空行業黨建聯盟,將垃圾分類納入管理。有4位合租的空姐,起初常投放混合垃圾,還和志愿者發生口角。朱雪菊出馬了,對空姐們說:“道理我們講了這么多,你們還是聽不進去,那我們就去航空公司評評理。”姑娘們愣了,第二天主動找居委會認錯道歉,并要求加入志愿者隊伍。

      垃圾減量線也是社區治理水平線

      “11月21日情況:投放總人次267人,投放率86%,準確率100%,積分刷卡人次248(占全天總人次93%),積分指導記錄員沈玉蘭……”每天晚上8點,這樣的短信都會準時發送到“綠色賬戶志愿者”微信群。

      在上航小區,垃圾分類投放、裝運、統計、反饋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工作微信群和規范。朱雪菊辦公柜里的十幾本文件夾,凝聚著大家總結形成的8項制度,即工作例會制度、培訓制度、臺賬登記制度、數據分析制度、減量公示制度、固守巡查制度、監督考核制度和考核激勵制度。這些制度有助于垃圾分類的長效管理。

      街道聘請第三方專業公司,對試點小區的垃圾減量進行日統計、周分析、月匯總,試圖探究數字背后的規律。結果表明,一些小區在試點垃圾分類的第二周、第三周,垃圾減量線就會出現波動,甚至下降。分析發現,這是因為投放的新鮮感減弱了、疲勞感加強了,這與行為心理學中新習慣養成的“21天效應”相吻合。于是,在后續推廣時,就對這一時間區間給予更多關注,在小區中進行再動員、再鞏固。

      在推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還產生了一些意外效應。一次,志愿者通過居民垃圾臺賬,發現一位獨居老人兩天沒有扔垃圾。上門一看,原來老人發了病,躺在床上起不了身,志愿者趕忙打電話,通知了其家人。

      通過垃圾分類宣傳動員的多次走訪,朱雪菊的手機里存下了200多戶居民的電話,掌握了小區有困難和特殊需要家庭的具體情況。“從進不了居民家門,到看見大家熱情的眼神,強化了我們工作的信心和動力。”

      心近了,事就好辦了。

      負責積分刷卡的志愿者,常連續幾小時保持一個姿勢,十分辛苦。擅長手工制作的老黨員朱慶辰看在眼里,花了幾天時間畫圖紙、找材料,制作了一款“卡槽機”。志愿者只需將掃碼手機固定在機器上,居民就可以將自己的手機對準掃描,為志愿者“減負”。

      96歲的周孝珠,主動要求參加志愿服務:“我身體硬朗,能幫上忙。”還有許多夫妻檔、婆媳檔、爺孫檔、全家檔志愿者,在小區里涌現。

      社區干部在調研時,切實感受到了民心的變化。有的居民最初不理解垃圾分類,后來卻主動提出做志愿者;小區的“垃圾角”變成了居民的“聊天角”;非試點小區居民看到試點小區的環境變化,主動問社區干部:“啥時候到我們小區來試點呢?”

      “沒想到,抓垃圾減量,抓出了社區治理水平的提升呢!”張源說,“垃圾減量線,不就是社區治理水平線嗎?”


    相關文章

    一文介紹上海垃圾精細化分類情況

    分類覆蓋質量穩步提升“整區域”推進模式全面實施。在去年長寧等6個區實現“整區域覆蓋”的基礎上,今年全面推動“全市整區域覆蓋”。首批18個“示范街鎮”創建成功,2019年度創建工作全面啟動。分類實效快速......

    對白色污染說不!中國對塑料垃圾再出重拳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中國將按照“禁限一批、替代......

    17天焚燒處理6萬多噸生活垃圾:燒掉垃圾燒死病毒

    有這么一群人,雖然沒有橙色的工作服,但是依然讓人溫暖。他們卻關系到好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關”,這就是焚燒發電廠的工人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是消滅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的最好處理方式之......

    垃圾“瘦身”需下足前端功夫

    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分類的舉措吸引了社會關注,通過強力推進,垃圾分類這一“新時尚”正從上海向全國推廣開來。垃圾分類,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難事。管好垃圾,推進垃圾分類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但垃圾分類畢竟是垃圾產......

    CDEPE成都環保展帶你解鎖西部固廢處理市場

    政策利好,大勢所趨隨著2019年1月和6月的“無廢城市”與“垃圾強制分類”方案落地,我國固廢處理行業步入了發展新階段。目前我國各類固體廢物累計堆存量約600億~700億噸,年產生量約100億噸,呈逐年......

    引發人群肥胖等健康問題的關鍵因素?

    半價薯條,巧克力買一送一,軟飲料買一送一,澳大利亞的超市很容易就會讓人們將手推車裝滿;研究人員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對超市的特價食品進行了研究來分析其到底有多健康,研究結果表明,垃圾食品打折的次數平均是健康......

    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

    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沙圪堵鎮的村莊里,經常可以看到一輛彩色車身的廂式貨車,車廂上面寫著“環保勒勒車”“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大字,這些車是專門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定期入村到站將已分類的垃圾裝進按垃......

    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垃圾滲濾液是垃圾填埋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由于含有的污染物質濃度高、成分復雜、水質水量變化大,一直是污水處理領域的世界性難題。對垃圾滲濾液的生化處理技術和物化處理技術進行了敘述,系統介紹了垃......

    垃圾分開來共識聚起來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如何讓全民參與垃圾綜合處理?如何應用新技術精細化、智能化地進行垃圾分類?本版從今天起推出“社會治理在身邊·垃圾分類新時尚”系列報道,分......

    歐空局“魚叉”清理太空垃圾試驗成功

    日前,歐空局“碎片清理”(RemoveDebris)項目試驗取得成功,衛星發射“魚叉”成功捕獲目標。該技術為太空垃圾清理提供了新途徑,但其潛在軍事價值也讓人“毛骨悚然”。空客公司發布的試驗視頻顯示,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