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04 17:11 原文鏈接: 病蟲調查統計器在病蟲害監測與預測上的應用

    要了解病蟲害發生的現狀和規律,惟一的辦法就是到田間去進行調查或監測。

    1、監測的目的和方法

    做什么事情,都有目的性。目的不同,方法也就會有很大差別。據此,不妨把病蟲害監測大體區分為以下兩大類型。

    一類是生產性調查。目的是了解生產田中病蟲害發生和為害程度、范圍,以指導防治。這類調查應該選在該種病蟲害的防治適期或發生盛期,或作物形成產量的關鍵生育期;調查往往采用屬性取樣或成數取樣,注重大范圍的普查和分類調查,而不要求十分精確。往往只檢查病蟲數量和為害程度。常以病蟲害種類、病(蟲)田率、病(蟲)點率、病株率(有蟲株率)為代表值。

    另一類是為了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和規律,最終服務于預測預報和防治策略研究的監測。為此,需要連續地進行定時、定點、定量的系統調查。這類調查更適合用“監測”一詞,是要觀測一個動態的發生過程。一方面強調調查方法和數據的規范性,以便長期積累、相互比較;另一方面,這種觀測可能是針對整個病蟲害系統的,雖然調查以病蟲害為主,但同時還要全面地觀測有關的氣象因素、栽培條件和作物生長狀況,以便建立可靠的預測模型。

    2、監測的基本要求

    2.1、代表性與準確度 調查的目的之一是用一些數值代表實際情況,或通過抽樣調查和數理統計獲得相對可靠的代表值。它們和實際發生情況(真值)相比較都會有一定的誤差,而誤差的反面就是準確度。要提高監測的準確度,就必須講究取樣方法(詳見第二講)、取樣數量和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能力。

    2.2、可比性與規范化 多次或多點調查結果之間要進行比較,通過多次對比才能做出評價和找到規律,因此調查方法的標準化是病蟲資料質量的保證之一。為此,國家和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規范”,必須遵守。

    2.3、完整性 由于病蟲害發生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要作好預測工作就需要盡可能詳盡地掌握有關情況。調查病蟲害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它們所處的環境,包括氣象、土壤和栽培管理,也要注意它們在時間上的搭配。

    2.4、經驗和直觀判斷能力 病蟲害監測大多是通過肉眼觀察和儀器測量獲得估計值和測量值。由于植物病蟲害是一種生物現象,病蟲害流行又涉及整個生態系統的復雜關系,所以要求監測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智力。在識別病蟲害癥狀,評估病蟲害嚴重度、發生病蟲面積,極端值取舍等方面,監測者的直觀判斷能力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為此,需要穩定測報隊伍,并且不斷培養和提高其素質。

    3、調查或系統監測的基本概念

    3.1、單位 是觀測或計量的標準量。通常指農作物的單個植株、葉片、花、果、穗等。根據需要,也可以確定以田塊或一定面積甚至鄉鎮、區、縣等為調查單位。顯然,調查單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調查的精細度,但也不能要求太細,要根據具體調查目的和時間、人力條件而定。

    3.2、單位發生病蟲程度 對于任何一個單位都可以調查到有病(蟲)或無病(蟲)兩種狀態,這是按質的不同來區分的調查結果。如果進一步細分,有病(蟲)的,在不同取樣單位上害蟲的個體數量或發病程度還會有很大差別。為此,還需要對有病蟲的單位進行分級調查或數值調查。例如在害蟲調查中經常采用的單株蟲口數量(相當于以株為單位的害蟲密度)。由于植物病原物大多很小,不容易計數,所以病害調查中多采用發病面積(或體積)占調查單位的面積(或體積)的百分比來表示,也稱嚴重度。如調查葉部病害時嚴重度病斑面積葉片總面積實際工作中病害嚴重度多采用目測估計的辦法獲得。由于眼睛的分辨能力和嚴重度的幾何級數成正比。

    對于一些癥狀比較復雜的病(蟲)害(多指系統性侵染病害),雖然嚴重度仍用的數值表示,但其級別往往不能依據簡單的一種數量來劃分,要根據多種形態指標進行病情分級。如水稻紋枯病單株病情分級要兼顧是否枯死和病斑高度:

    0級:全株無病;

    1級:從頂葉到第 葉片以下葉鞘或葉片發病;

    2級:從第 片葉以下葉鞘或葉片發病;

    3級:頂葉發病;

    4級:全株發病,早枯。

    棉花黃萎病、枯萎病要依據植株矮化程度、葉片變色和萎蔫程度來劃分。

    3.3  群體(或一定面積上)發生程度的統計 由于只有大量個體發生病蟲時才能對生產構成損失,所以重要的是了解群體發生病蟲的程度,這就需要在個體觀測的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主要是求平均數)。有蟲株率、單株蟲量 前者是將觀測的單元分成有蟲和無蟲兩類,計算有蟲單位數占調查單位總數的百分比;后者是計算每單位上平均蟲口數,如果以100 株單位,就是百株蟲量。

    普遍率、病情指數 病情普遍率代表植物群體中病害發生的普遍程度,是將觀測的單位分成病、健兩類,計算發病的植物單位數占調查單位總數的百分比。植物單元可以是植株、葉片、莖、果、穗……等,相應于普遍率的名詞為病株率、病葉率、病果率、病穗率……等。病情指數是將普遍率和各單位病情嚴重度結合起來,用一個數值全面反映植物群體發病程度,通常用0--1的小數表示。

    4、監測儀器和新技術

    一般儀器 包括誘集害蟲的黑光燈、黏捕器采集病原物的孢子采集器等,更多的是一些環境監測儀器如自計溫濕度儀、照度儀、風速計、雨量計等。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探測新技術。它接受目標物輻射或反射的不同電磁波,通過一系列處理和解釋過程,快速而準確地提供被測目標的有關信息。由于遙感技術所利用的電磁波波長可以小到 ,大到 ,可以“看”到人眼感受不到的光,又由于這種技術具有快速,監測的面積大,獲得的資料規范和可以直接輸入計算機等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軍事偵察、氣象預報、地質勘探、農業估產等領域,在病蟲害監測預測中也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地面遙感和航空遙感可能比較適合病害的監測,而在系統性侵染的病害和林木病害監測上比較容易實現。計算機聯機系統 隨著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利用,人類已經可以做到將環境因素的監測、記錄傳輸、存儲全部自動化,甚至在輸入一定的數據加工規則和預測公式以后,計算機能夠做出病害預報。這就形成一臺集監測和預測于一身的病蟲害預測器。如已經商品化的蘋果梨黑星病預測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