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濾(UF):
過濾精度在0.001-0.1微米,屬于二十一世紀高新技術之一。是一種利用壓差的膜法分離技術,可濾除水中的鐵銹、泥沙、懸浮物、膠體、細菌、大分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并能保留對人體有益的一些礦物質元素。是礦泉水、山泉水生產工藝中的核心部件。超濾工藝中水的回收率高達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實現沖洗與反沖洗,不易堵塞,使用壽命相對較長。超濾不需要加電加壓,僅依靠自來水壓力就可進行過濾,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較適合家庭飲用水的全面凈化。因此未來生活飲用水的凈化將以超濾技術為主,并結合其他的過濾材料,以達到較寬的處理范圍,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質。
2、納濾(NF):
過濾精度介于超濾和反滲透之間,脫鹽率比反滲透低,也是一種需要加電、加壓的膜法分離技術,水的回收率較低。也就是說用納濾膜制水的過程中,一定會浪費將近30%的自來水。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一般用于工業純水制造。
3、反滲透(RO):
過濾精度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國60年代初研制的一種超高精度的利用壓差的膜法分離技術。可濾除水中的幾乎一切的雜質(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許水分子通過。也就是說用反滲膜制水的過程中,一定會浪費將近50%以上的自來水。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一般用于純凈水、工業超純水、醫藥超純水的制造。反滲透技術需要加壓、加電,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適合大量生活飲用水的凈化。
4、微濾(MF):
過濾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見的各種PP濾芯,活性碳濾芯,陶瓷濾芯等都屬于微濾范疇,用于簡單的粗過濾,過濾水中的泥沙、鐵銹等大顆粒雜質,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等有害物質。濾芯通常不能清洗,為一次性過濾材料,需要經常更換。① 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濾,去除水中泥沙、鐵銹等大顆粒物質。② 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異色和異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對泥沙、鐵銹的去除效果也很差。③ 陶瓷濾芯:zui小過濾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5、反滲透膜(RO膜):
RO是英文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逆滲透),一般水的流動方式是由低濃度流向高濃度,水一旦加壓之后,將由高濃度流向低濃度,亦即所謂逆滲透原理:由于RO 膜的孔徑是頭發絲的一百萬分之五( 0.0001 微米) , 一般肉眼無法看到,細菌、病毒是它的 5000 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體的礦物離子能夠通過,其它雜質及重金屬均由廢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的過程,以及太空人廢水回收處理均采用此方法,因此 RO 膜又稱體外的高科技人工腎臟。
(1)什么是反滲透?
反滲透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膜分離技術,是依靠反滲透膜在壓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劑與溶質進行分離的過程.反滲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縮寫為“RO”。
(2)反滲透的原理:
首先要了解“滲透”的概念.滲透是一種物理現象.當兩種含有不同鹽類的水,如用一張半滲透性的薄膜分開就會發現,含鹽量少的一邊的水分會透過膜滲到含鹽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鹽分并不滲透,這樣,逐漸把兩邊的含鹽濃度融合到均等為止.然而,要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很長時間,這一過程也稱為滲透壓力。但如果在含鹽量高的水側,試加一個壓力,其結果也可以使上述滲透停止,這時的壓力稱為滲透壓力。如果壓力再加大,可以使方向相反方向滲透,而鹽分剩下。因此,反滲透除鹽原理,就是在有鹽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滲透壓力更大的壓力,使滲透向相反方向進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壓力到膜的另一邊,變成潔凈的水,從而達到除去水中雜質、鹽分的目的。
(3)RO反滲透的由來:
1950年美國科學家DR.S.Sourirajan有一回無意發現海鷗在海上飛行時從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幾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而產生疑問,因為陸地上由肺呼吸的動物是無法飲用高鹽份的海水的。經過解剖發現海鷗體內有一層薄膜,該薄膜非常精密,海水經由海鷗吸入體內后加壓,再經由壓力作用將水分子貫穿滲透過薄膜轉化為淡水,而含有雜質及高濃縮鹽份的海水則吐出嘴外,此即往后反滲透法的基本理論架構;并在1953年由University of Florida應用于海水淡化去除鹽份設備,在1960年經美國聯邦政府專案支助美國U.C.L.A大學醫學院教授Dr.S.Sidney Lode配合DR.S.Soirirajan博士著手研究反滲透膜,一年約投入四億美元經費研究,以運用于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運載大量的飲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學者、專家越來越多,使之質與量更加精進,從而解決了人類飲用水中的難題。
6、超濾膜(UF):
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微孔過濾膜。采用超濾膜以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方法為超濾膜過濾。超濾膜大多由醋酯纖維或與其性能類似的高分子材料制得。zui適于處理溶液中溶質的分離和增濃,也常用于其他分離技術難以完成的膠狀懸浮液的分離,其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
以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可區分為超濾膜過濾、微孔膜過濾和逆滲透膜過濾三類。它們的區分是根據膜層所能截留的zui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額定孔徑范圍作為區分標準時,則微孔膜(MF)的額定孔徑范圍為0.02~10μm;超濾膜(UF)為0.001~0.02μm;逆滲透膜(RO)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濾膜zui適于處理溶液中溶質的分離和增濃,或采用其他分離技術所難以完成的膠狀懸浮液的分離。超濾膜的制膜技術,即獲得預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術是極其重要的。孔的控制因素較多,如根據制膜時溶液的種類和濃度、蒸發及凝聚條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徑及孔徑分布的超濾膜。超濾膜一般為高分子分離膜,用作超濾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纖維素衍生物、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及聚碳酸酯等。超濾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纖維膜等形式,廣泛用于如醫藥工業、食品工業、環境工程等。
我們都知道篩子是用來篩東西的,它能將細小物體放行,而將個頭較大的截留下來。可是,您聽說過能篩分子的篩子嗎?超濾膜--這種超級篩子能將尺寸不等的分子篩分開來!那么,到底什么是超濾膜呢?
超濾膜是一種具有超級“篩分”分離功能的多孔膜。它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只有一根頭發絲的1‰!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大于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于500道爾頓、粒徑大于2~20納米的顆粒。超濾膜的結構有對稱和非對稱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沒有皮層,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樣的,屬于深層過濾;后者具有較致密的表層和以指狀結構為主的底層,表層厚度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層厚度為200~250微米,屬于表層過濾。工業使用的超濾膜一般為非對稱膜。超濾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鏈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超濾膜是zui早開發的高分子分離膜之一,在60年代超濾裝置就實現了工業化。超濾膜的工業應用十分廣泛,已成為新型化工單元操作之一。用于分離、濃縮、純化生物制品、醫藥制品以及食品工業中;還用于血液處理、廢水處理和超純水制備中的終端處理裝置。在我國已成功地利用超濾膜進行了中草藥的濃縮提純。超濾膜隨著技術的進步,其篩選功能必將得到改進和加強,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將越來越大。
2024年2月25日11點,娃哈哈發布訃告:娃哈哈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時30分逝世,享年79歲。一代創業英雄的隕落,不禁讓我們回顧起他一生的創業傳奇。2月......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在第十九屆中國國際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及實驗室裝備展覽會上,上海和泰儀器有限公司精彩亮相,為觀眾帶來了DuraPro超純水系統、Center系列全觸屏超純水系統、Medium/M......
實驗室純水應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其中不得有肉眼可辨的顏色及纖絮雜質。根據《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GB6682-2008)規定,分析實驗室純水分為三個等級:一級水、二級水和三級水。1.三級純水三......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1月16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在上海拉開帷幕。默克展臺上精彩紛呈,展示著豐富的產品線,同時還有專業人員為用戶全程講解。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它們......
在實驗室科學研究領域,所關心的純化起始點是自來水,如果實驗室中已經有蒸餾水、去離子水或反滲透水,那就只注重超純化的過程。實驗室中,水環境作為絕大多數實驗室的最基本環境,在實驗中占的地位非常重要,水質往......
實驗室純水的質量要求? 外觀與等級實驗室純水應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其中不得有肉眼可辨的顏色及纖絮雜質。通常將實驗室純水分三個等級。① 一級水不含有溶解雜質或膠態質有機物,用于制備標準......
純水氫氣發生器,是一種用于氫燃料電池的自調式氫氣發生器。采用零極距純水電解池,以SPE固態電解質薄膜作為導電介質,貴金屬導流板作為導電部件,使用時只需加入去離子純水,通電后,電解池陰極產氫氣,陽極產氧......
由于作為進水的純水系統的制水速度較慢,因此在純水系統與超純水系統之間必須有水箱作為過渡。然而在水箱中貯放純水會因為材質的溶出、空氣中無機物質與有機物質的污染,以及微生物的繁殖等因素造成純水水質的劣化,......
水的基本性質?1個水分子(H2O)是由1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彎曲鍵結而成。由于正、負電荷的中心不一致,因此屬于極性分子。當2個水分子同時存在時,二者會由靜電交互作用與氫鍵結合,互相吸引并保持一定的距離......
近幾年,水污染問題催熱了家用凈水器的市場,加之技術規范和行業規范、行業配套服務、售后服務以及監管等方面的不斷完善,使得家用凈水器行業的發展進入一個飛躍階段,整個產業升級的突破口已逐漸凸顯。據預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