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12 11:58 原文鏈接: 量子火了,科研成果如何落地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作出重點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專家預測,未來5年到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飛速發展,顛覆性技術革新風起云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包括量子計算、人工智能與區塊鏈等。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量子科學再一次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量子為什么這樣“紅”

      香港潮州商會會長胡劍江委員經常前往美國硅谷,深感一些中國的科技創新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量子信息科學就是其中之一,這讓我們都非常自豪。”他希望,國家對這些重要科技成果予以政策傾斜,催生更多原始創新成果,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轉移。

      不爭的事實是,在量子計算領域我們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2017年9月29日,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全長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網絡“京滬干線”正式開通,通過北京接入點實現與“墨子號”的連接,是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重要基礎。這條干線可滿足上萬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已實現北京、上海、濟南、合肥、烏魯木齊南山地面站和奧地利科學院6點間的洲際量子通信視頻會議。

      安徽大學校長、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委員說,隨著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的開通,以及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增強了中國的科技創新實力,也讓安徽創新在全國范圍內提升了影響力。

      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委員表示,目前,我國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已經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和較強的實力,甚至在部分方向上,還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是,有些相關領域的優勢也受到了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沖擊。“當前,量子信息科學已經進入到深化和快速發展的階段,特別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各項關鍵技術的攻關,需要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系統性布局。”潘建偉委員建議,盡快實質性啟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的建設以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項目。

      量子前途非常光明

      量子信息科學不僅需要基礎研究,也需要產學研結合與成果轉化。合肥高新區是安徽高新技術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也是安徽科技成果向產業轉化的主陣地。對此,潘建偉委員說:“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出的好成果,就可以在高新區周邊開始轉化。”

      合肥高新區乃至合肥市,正在努力架構橋梁,希望打通量子從基礎研究到技術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潘建偉委員對此滿懷期待,希望建立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到產業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只要堅持下去,前途會非常光明”。

      潘建偉委員介紹,2017年起在合肥高新區建設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是按照國家實驗室的體制機制和運營模式建設的。

      本次全國兩會上,安徽代表團集體建議的第一條,就是支持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總指揮王建宇代表認為,安徽、北京、上海基于我國在量子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應該組建網絡化布局的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

      當前,量子信息科學主要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延伸出來的量子精密測量三個領域。王建宇代表認為,在這三個領域,合肥、北京、上海會有一些分工,也會一起合作,從而構建專業性和綜合性互補的國家實驗室體系。


    相關文章

    經典系統內首次觀察到“準粒子”

    韓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經典系統內觀察到此前被認為僅出現于量子系統內的“準粒子”,最新研究有助于科學家們進一步揭示經典耗散系統的多體物理學。準粒子不同于通常所......

    新方法用電場精確操縱單個量子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64.shtm科技日報訊(實習記者張佳欣)量子計算初創公司迪拉克(Diraq)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

    研究首次實現基于新型二維材料非線性的量子光源

    量子光源作為量子光學系統必不可缺的部分,其小型化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合作,在二維材料非線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二維材料的層內晶體結構穩定,......

    量子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現在這條產線,就是我們在量子通信領域從實驗室真正走向產業化的很好標志。”站在目前量子信息行業內精度最高的SMT全自動化表面貼裝生產線前,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盾量子”)副總裁、副總工......

    山西大學發現量子霍爾態的界面電荷序調控新機制

    近日,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韓拯教授課題組實現了一種垂直電場調控的準二維界面局域電子態,進而通過庫倫相互作用對石墨烯自身能帶產生有效調控并在磁場下呈現新奇量子霍爾態。研究......

    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有了“火眼金睛”

    記者日前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我國量子計算機“悟空”即將面世,我國第一條量子芯片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生產“悟空芯”——為“悟空”配套的量子芯片。為高質量生產我國完全自主可控的量子芯片,在這條......

    新超導量子比特“獨角獸”面世

    來自芬蘭阿爾托大學、歐洲量子計算公司IQM和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制出了一種新的超導量子比特“獨角獸”,旨在提升量子計算的準確性,并以99.9%的......

    拓撲絕緣體內奇異量子效應室溫下首現

    科技日報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劉霞)據《自然·材料》雜志10月封面文章,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一種鉍基拓撲材料時,首次在室溫下觀察到了拓撲絕緣體內的獨特量子效應,有望為下一代量子技術,如能效更高的自旋電子......

    科學家首次實現基于里德堡原子臨界增強的敏微波傳感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基于相變的精密測量上取得新進展。團隊史保森教授、丁冬生教授課題組與丹麥奧爾胡斯大學Klaus M?lmer教授和英國杜倫大學Charles S......

    百億估值,科研成果轉化也跑出了6只獨角獸

    今天我們要講的獨角獸只有一個定位:科研成果轉化,即在醫療領域從實驗室跑出來的獨角獸企業。根據最新發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榜單顯示,我國生物科技行業(Biotech)獨角獸企業數量上榜16家,其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