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領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Cancer Res:突破!科學家鑒別出癌癥免疫療法的潛在新型靶點:GARP
doi:10.1158/0008-5472.CAN-18-2623
據美國癌癥協會數據顯示,結直腸癌是男性和女性因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盡管目前在這類癌癥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僅有1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潛在的針對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的新靶點。
與PD-1相似,GARP是機體免疫細胞表面表達的一種特殊蛋白,研究者Li及同事希望能通過靶向作用GARP蛋白來作為一種新型療法治療對其它免疫療法并無反應的結直腸癌患者。Li說道,在癌癥治療方面,免疫系統中有許多我們能夠利用的地方,PD-1檢查點療法就是其中一種,研究者認為GARP也是其中一個可以利用的靶點。
【2】Hepatology:一種新型的組合性免疫療法有望阻斷肝癌的進展
doi:10.1002/hep.30528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Moores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將一種合成性的dsRNA聚胞苷酸(dsRNA-polylC)和程序性死亡配體1抗體(PD-L1抗體)相結合或有望有效阻斷小鼠模型肝細胞癌的進展,并能促進部分小鼠模型機體中的腫瘤完全緩解以及保持無腫瘤存活狀態。
研究者Gen-Sheng Feng說道,肝癌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復雜地多,最近我們發現,剔除標準的癌基因會加重肝癌,肝臟擁有非常特殊的免疫耐受微環境,這也就是為何研究人員無法通過阻斷致癌信號來有效治療肝癌的原因了,利用在世界范圍內多項臨床試驗中使用的檢查點抑制劑免疫療法或許也會因為患者反應不良而產生不確定的結果。
【3】CCR:發現治療惡性腫瘤新型免疫療法
doi:10.1158/1078-0432.CCR-18-3016
近日來自芬蘭圖爾庫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條件性的敲除、骨髓嵌合體和細胞耗竭實驗探索了巨噬細胞清道夫受體Clever-1對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腫瘤生長的影響,這些腫瘤模型具有炎癥或者非炎癥的特點。此外,研究人員還測試了抑制Clever-1作為一種免疫療法或者與抗PD-1抑制劑聯合使用的免疫治療性療效。
巨噬細胞中Clever-1的基因缺陷會顯著抑制實體瘤生長。這種效應通過Clever-1缺失條件下變成免疫調節表型的巨噬細胞介導,這些巨噬細胞將腫瘤免疫抑制性微環境逆轉為了炎癥環境,同時激活了內源性的抗腫瘤CD8陽性T細胞。而通過免疫治療性的抑制Clever-1也可以達到相似的治療療效。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效果與抗PD-1抑制劑相當。此外,聯合抗Clever-1和抗PD-1療法可以在惡性無響應性晚期腫瘤中產生協同效應,抑制腫瘤生長。
【4】Nature:中美合作揭示增強抗腫瘤反應新方法,可讓癌癥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率提高至將近100%
doi:10.1038/s41586-019-0916-x
癌癥免疫療法---一種讓免疫系統識別和殺死癌細胞的方法---已徹底改變了對許多癌癥類型的治療。比如,大約40%的黑色素瘤患者對免疫療法作出反應,從而能夠讓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能夠攻擊癌細胞和控制疾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小鼠為研究對象,證實他們能夠通過啟動一條平行的途徑,將腫瘤控制率由大約40%提高到將近100%。
這項新的研究依賴于操縱樹突細胞,其中樹突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加工抗原,并將它們呈遞給T細胞,此外,它們起著信使的作用,將先天性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連接在一起。
然而,一種稱為YTHDF1的蛋白影響樹突細胞對抗原的加工。這種蛋白是何川博士在2015年發現和鑒定出的。YTHDF1控制著破壞潛在腫瘤抗原的蛋白酶水平。這限制了將它們呈遞給T細胞。
【5】Cell Chem Biol:新型高通量篩選平臺或能幫助尋找更多癌癥免疫療法新藥物
doi:10.1016/j.chembiol.2018.11.011
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作為癌癥免疫療法治療因子的一大突破,其能讓免疫細胞重新恢復活性從而殺滅癌細胞,一般來講,這些因子處于抗體,其具有高度的特異性,然而其在機體中并不易擴散;如果科學家們想通過增強免疫細胞殺滅癌細胞的能力,那么就需要多種工具,比如由多種傳統小分子組成的龐大文庫,他們所需要的就是找到一種篩選方法,即能篩選數千種藥物的平臺。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在臨床中使用的一類名為IAP拮抗劑的藥物或能促進機體抵御癌細胞的免疫活性;盡管目前FDA已經批準檢查點抑制劑用于治療多種癌癥,但仍有很多患者并沒有因此而獲益,而尋找能夠“松開”其它免疫反應的藥物或許就能提高這些患者的抗癌效率,尤其是檢查點抑制劑都無法有效治療的癌癥患者。
【6】一種新型的實驗性免疫療法或有望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
原始新聞:https://ash.confex.com/ash/2018/webprogram/Paper113468.html
近日,在圣地亞哥舉辦的第60屆美國血液學會年會上,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Lineberger綜合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鑒別出了一種新方法,或能利用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療法來靶向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亞型,這種療法即是對患者機體自身的免疫細胞進行遺傳工程化修飾使其能夠識別并且靶向作用癌癥。
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臨床前試驗的結果,即利用CAR-T細胞直接靶向作用潛在靶點B7-H3,B7-H3存在于特定類型急性髓性白血病細胞表面,研究者認為,他們能對患者自身的正常白細胞進行遺傳工程化改造,使其形成CAR-T細胞并能有效殺滅白血病細胞。醫學博士Eben Lichtman說道,急性髓性白血病是成年人中最常見的一類急性白血病,患者預后較差,僅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后能夠存活超過5年時間,如今CAR-T細胞療法已經能夠成功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但該療法卻無法有效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急性髓性白血病細胞上沒有能夠有效的作用靶點。
【7】J Immunol:揭秘NK細胞的產生成熟機制 有望開發出治療癌癥和感染性疾病的新型免疫療法
doi:10.4049/jimmunol.1701675
NK細胞(自然殺傷細胞)在機體抵御癌癥和多種感染性疾病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繪制出了這些來自于骨髓造血干細胞中的超級細胞成熟過程的不同階段以及其被調節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對于開發抵御癌癥的新型免疫療法至關重要。
在機體免疫系統中,NK細胞是機體防御機能的前線細胞,其能夠識別并且殺死癌細胞及被病毒所感染的細胞;由于其具有重要的功能,目前很多研究都重點調查如何利用NK細胞來開發抵御癌癥的新型免疫療法;機體免疫系統中的兩個主要角色: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都來自造血干細胞,而且科學家們對其也進行了大量研究,而對于NK細胞的成熟過程卻研究甚少。
【8】Sci Rep:科學家鑒別出參與T細胞激活的新分子 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癌癥免疫療法
doi:10.1038/s41598-018-35593-z
當細菌和病毒進入機體后,其表面所攜帶的蛋白質就會被機體所識別并加工,隨后就會激活T細胞的活性,而T細胞是一種能夠幫助機體有效抵御感染的重要白細胞;當T細胞激活期間,一種名為微管組織中心(MTOC,microtubule-organizing center)的分子復合體就會移動到T細胞表面的中心位置,微管擁有多種重要的功能,包括決定細胞的形狀和細胞分裂,而且MTOC的復位在活化T細胞所開啟的機體免疫反應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京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名為CLIP-170的微管結合蛋白,CLIP-170主要負責激活T細胞中MTOC的重新定位。
【9】Nat Med:免疫療法對特定腦癌有效
doi:10.1038/s41591-018-0263-8
事實證明,免疫療法在治療多種癌癥方面是有效的,但腦腫瘤仍然具有頑固抵抗力。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受1型神經纖維瘤病(NF1)影響的患者出現緩慢增長的腦腫瘤,可能很容易受到免疫治療的影響,免疫治療可以增強免疫系統對抗癌癥的作用。
由哥倫比亞大學Vagelos醫師和外科醫生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財團發表的研究結果今天在線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志上。據估計,美國有10萬人患有NF1,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可導致整個神經系統腫瘤的發展,包括一種稱為神經膠質瘤的腦腫瘤。兒童通常具有生長緩慢的膠質瘤類型,而成人通常具有更具攻擊性的類型。
但無論是否生長緩慢,膠質瘤都難以治療。大多數人對化療具有高度抗性,放療可以加重而不是緩解頭痛和癲癇等癥狀。由于腫瘤通常會吞噬脆弱的大腦區域,因此手術很少是一種選擇。
【10】Sci Rep:重磅!新型免疫療法或能將人類細胞轉化成為微型的抗腫瘤藥物工廠!
doi:10.1038/s41598-018-35968-2
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組織的新型療法,其在治療某些癌癥上發揮了巨大的潛力,然而這種療法或許并不一定會在每一名患者機體中發揮作用,而且某些類型的療法甚至還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將B細胞轉化成了一種特殊的“工廠”,其能幫助組裝并且分泌含有microRNAs的囊泡或囊袋結構,一旦癌細胞陷入其中,這些小型片狀遺傳物質就會抑制促進腫瘤生長的基因進行表達;利用這種方法來治療患乳腺癌的小鼠或許就能讓腫瘤發生明顯的萎縮。
研究者Maurizio Zanetti教授說道,我們想將這種新方法用于免疫療法無法發揮作用的患者或情形之中,這類新型療法優勢在于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會更少,而且作用時間比較長效;患者并不需要進行頻繁注射或輸注;這種新型療法能夠幫助抵御多種不同類型的腫瘤組織,包括乳腺癌、卵巢奧、胃癌、胰腺癌和肝細胞癌等。
腸癌多組學研究成果發布 結直腸癌被稱為“沉默殺手”,全球每年結直腸癌新增病例約190萬例,發病率居所有癌癥第三位。更可怕的是,約2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發生轉移,其死亡率更是高居各類癌癥第二位......
鐵死亡(Ferroptosis)是鐵依賴的脂質過氧化過度累積介導的程序性細胞死亡。鐵死亡在腫瘤等多種疾病發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療或放射治療可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且鐵死亡在腫瘤......
來自愛爾蘭科學基金會微生物組研究中心(APC)和科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對世界各地6種流行的飲食方式開展了一項回顧分析。結果顯示,西式飲食會增加人們罹患炎癥性腸病(IBD)和癌癥的風險。相關論文發表于......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楊上峰教授團隊在單分子磁體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合成了首例含有鏑-鏑(Dy-Dy)共價鍵的雙金屬富勒烯,獲得了具有強反鐵磁耦合的高性能單分子磁體,其阻塞溫度為目前報道的所有通過4f電......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和Pangea Biomed制藥公司的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人工智能(AI)模型“DeepPT”,可以幫助醫生為癌癥......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MolecularTherapy—Methods&ClinicalDevelopment上題為“MetabolicprimingofGD2TRAC-CARTcellsd......
“隨著生長激素治療從嚴格的替代療法過渡到更廣泛的身高增強,監測潛在副作用變得更加重要。”當地時間2024年6月27日,《柳葉刀》(TheLancet)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兒童生長激素治療:挑戰,機會和......
近年來,司美格魯肽風靡全球,其在治療2型糖尿病和減肥方面效果突出,隨著司美格魯肽的廣泛使用,人們也開始關注其潛在副作用。例如,Nature近日報道了司美格魯肽與意外懷孕有關。而發表于JAMAOphth......
·癌細胞的生長受到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遠非單一的飲食因素可以解釋或治愈。網絡媒體上,有許多人分享自己或親人通過神奇的自然療法治愈癌癥的經歷,但沒有證據表明其科學性和普遍性。癌癥能通過飲食來治療?當地時......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科學家發現,蜜蜂可以檢測到人類呼吸物中與肺癌相關的生物標志物。而且,蜜蜂只需聞細胞培養物的“氣味”就可以區分出不同類型的肺癌細胞。這些發現有望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新測試模型,盡早診斷出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