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3-26 10:49 原文鏈接: 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

      開展這次科學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對推動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希望你們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斗、團結奮進、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面的問題,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建設美麗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致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的賀信》(2017年8月19日),《人民日報》(2017年8月20日)

      學習札記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不但要求做好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而且要求開展青藏高原全面研究,引領青藏高原科學研究的國際發展。這一指示是對青藏科考隊員的巨大鼓舞,也為我國青藏高原研究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地區以及地球運動曾經最活躍的地帶,也是關乎亞洲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環境格局、亞洲季風演化、自然災害、亞洲水塔和生態安全的核心區域。以這里為核心的第三極地區面積約50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涉及20多億人的生存環境問題。泛第三極核心區以第三極為中心從東西南北不同方向輻散,面積約2000多萬平方公里,覆蓋30多億人口,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度重合。當下,這片活躍的土地仍在變化之中,這些變化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正因如此,相較于以“發現”為總目標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第二次科考把發現“變化”作為總目標。

      中國科學家將落實習總書記講話精神,推動青藏高原科學事業不斷發展,借鑒過去、立足現在、著眼將來,探索變化規律、預估變化情景、提出應對策略,揭示青藏高原環境變化機理、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為美麗西藏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科學支撐。——賴遠明

      賴遠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青藏高原凍土研究。

      融會貫通

      “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這些形容的就是青藏高原。這里,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和中華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護地,也是全人類文明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青藏高原一直都是科學研究與國家戰略的聚焦點。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共同推動了青藏高原科學考察事業的發展。

      變化,是青藏高原不變的特征。2600萬年前,青藏高原曾是熱帶生態體系,這里特有的生物經過遷徙,逐漸變成現在亞熱帶動物的始祖,青藏高原的生態體系也成為生物多樣性的基礎。

      這種變化仍在繼續。近50年來,人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變暖,青藏高原更是全球氣候變暖最強烈的地區之一,其變暖幅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這些變化,需要我們去探索、去研究,去尋找解決方案,為“守護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提供科技支撐。

      與此同時,對于構建生態安全屏障,服務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國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中國科學家需要理解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對復雜多因素的地表過程變化的響應機制,并明確哪些關鍵過程對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具有重要影響,為有效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奠定科學基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