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示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受理項目名單。今年共受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提名項目1291項(不含專用項目),這些項目將是2019年國家科技獎的候選項目。
1291項受理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290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234項以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767項。
從2017年開始,國家科技獎試行授獎數量總額控制,將自然科學獎數量控制在45項左右,技術發明獎數量控制在65項左右,三大獎總數不超過300項。這也意味著受理項目最終僅有20%左右能夠獲獎。根據往年國家科技獎的評獎流程,2018年國家科技獎的初評結果將在6月底揭曉,2019年初正式公布獲獎名單。
85項沖擊一等獎或特等獎
從今年公布的國家三大獎受理的通用項目看,共有5項自然科學一等獎、9項技術發明一等獎、6項科技進步特等獎、53項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2項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獲得受理。
受理一等獎以上項目較多的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清華大學等。受理通過的一等獎和特等獎項目如下:
625家第一完成單位通用項目獲得受理
從公布的受理項目結果上看,共有625家單位以第一完成單位完成的項目受理通過。
清華大學今年依然領先其他高校,共有40項獲得受理。上海交通大學共有34項,僅次于清華大學,位居第二位。浙江大學共有26項獲得受理,表現不俗。北京大學共有22項,位居第四。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和四川大學等受理項目超過15項,表現突出。
今年受理通過的通用項目第一完成單位的統計數據如下(統計項目僅含通用項目,專用項目不包括在內;各高校附屬醫院、深圳研究生院數據納入各高校進行統計;統計單位為第一完成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
3月18日,清華大學對外公布該校第9次校務會議修訂的《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中明確提出取消“非專業學位碩士生應至少完成一篇與學位論文內容相關且達到發表要求的論文”的要......
全國兩會期間,“35歲門檻”成為一個熱議話題。其中,關于“35歲不進則退”的事業上升瓶頸,很多高校教師感同身受。45歲“老椒”、復旦大學教授馬臻就此撰文,回顧自己35歲當青椒時遇到的困惑和困難,以及他......
“據我了解,有學校規定,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IF(影響因子)≥3,重點學科第一作者IF≥5,共同第一作者IF≥10,如此方可獲得博士學位。碩士學位也......
近年來,我國的高校為了提升在業內排名,開始盲目圈地掛牌附屬醫院。有的醫學院上午掛牌一所附屬醫院,下午有跑到另外一個地方掛牌另一所附屬醫院。一所醫院同時成為多家高校附屬醫院現象普......
教育部今天召開發布會,要求:春季開學后,各高校①執行校園封閉式管理,堅持非必要不出校,有特殊情況確需出校的,嚴格履行申請審批制度;②對正常返校和未能按時返校的學生制定針對性學習方案;③原則上不組織大規......
近年來,國內眾多高校紛紛通過自建或共建的方式成立醫學院,其中不乏一流大學。一時間,幾百個醫學院“橫空出世”。據不完全統計,國內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超過30所已經建立或者正在籌建醫學院。像......
據教育部新聞辦消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2月10日,教育部印發提醒函要求堅持不懈做好高校寒假期間疫情防控工作。提醒函強調要科學安排春季學期開學工作。各地和高校要綜合考慮國內疫情形勢變......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白凡與合作者應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全面揭示影像學表現為SSN的肺腺癌腫瘤微環境特征隨著低劑量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Low-doseComputedTomography,LDCT)技......
眾所周知,衡量一個高校各個學科,在全國的大學中水平的高低,目前相對最為科學的方法,也就是大學普遍接受的衡量指標,就是學科評估。客觀的講,對于學科評估,無論是維度、還是指標等方面,雖然也有極少數不同的聲......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指導意見》指出,高校教師是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