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03 11:10 原文鏈接: 中國學者在德遭遇學術侵權,獨家采訪當事人

    圖片.png

    MammaScreen項目組成員,從左至右分別為:博士后Dr. Ruth Merkle、楊蓉西、 哈米德·艾明格、博士后Dr. Patrick R. Merz。圖片來源:entermedia.de

    圖片.png

      看到刊登在3月29日德國《明鏡周刊》上的報道后,楊蓉西決定不再沉默。這篇名為《德國轟動世界血液測試乳腺癌》(Weltsensationaus Deutschland BluttesterkenntBrustkrebs)[在線版名稱為《來自海德堡的無稽之談》(Das Mrchen vom Wundertest aus Heidelberg)](“明鏡”報道截圖)的文章,揭示了她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工作期間,被海德堡大學醫學院高層聯手排擠并掠奪其發明貢獻及創業項目的經歷。

      十幾天前,正在南京醫科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的楊蓉西收到了一封來自德國《明鏡周刊》的郵件。在郵件中,該刊記者說她發現2018年2月德國各大媒體廣為宣傳的“轟動世界血液測試乳腺癌”項目,與楊蓉西兩年前在海德堡大學醫學院主持的MammaScreen乳腺癌早期診斷項目相似度極高,并且在與海德堡的知情人士接觸中,她也了解到一些內幕。因此特與楊蓉西聯系,并向她本人確認該事件的真實性。

      這封郵件也終結了楊蓉西已經保持兩年的“沉默”。

      原來,楊蓉西曾于2006年起在海德堡大學留學,并于2016年成為該校醫學院唯一的華人獨立課題組組長。在那里,她帶領團隊研制出乳腺癌血液篩查方式,將乳腺癌一期的篩查準確率提高到95%。只需要再積累更多的臨床實驗,楊蓉西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她甚至看到了三年后這項研究應用到臨床的光明未來。

      然而最終,她的研究成果卻被海德堡大學附屬醫學院婦科醫院院長克里斯托夫·澤恩(Christof Sohn)及其學生薩拉·舍特(Sarah Schott)掠奪。

      歸國兩年后,面對《中國科學報》,楊蓉西講述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也希望自己最終能夠得到一份遲到的公正。

      異常信號

      2006年,結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的研究學習后,楊蓉西登上去往德國的飛機。她將師從海德堡大學醫學院教授芭芭拉·卜文科(Barbara Burwinkel),開展博士階段的學習。

      2008年,楊蓉西的母親被查出乳腺癌,這一變故深深地影響了她。如何更加快速、準確地發現早期乳腺癌,成為楊蓉西的夢想與努力方向。就此,她開始了對“新一代乳腺癌早期體外分子篩查技術”的研究。

      七年后,憑借這項研究,楊蓉西成功申請到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設立的高科技創業扶持基金,并得到其最高額創業基金86.6萬歐元的資助。

      “拿到‘第一桶金’后,我與羅氏診斷市場部門前全球副總裁哈米德·艾明格博士(Dr. Hamid Emminger)共同創立了MammaScreen項目組,并招聘了另外兩位博士后加入,繼續‘新一代乳腺癌早期體外分子篩查技術’的研發和轉化。”楊蓉西說。

      2016年下半年,國內企業博愛新開源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開源)找到楊蓉西,希望能夠投資。這也符合MammaScreen同期在中德兩地進行研發的戰略需求,雙方很快達成了合作意向。然而,中國公司投資的消息明確以后,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卻成為雙方合作的絆腳石。

      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為何介入此事呢?

      在這里,要引入一個“職務發明”的概念。楊蓉西發明該ZL的時候,本身是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的雇員。“根據德國職務發明法,雖然我是發明人,但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所有權、ZL許可和授權屬于學術機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海德堡大學90%控股),我個人只擁有分紅權。”楊蓉西說。MammaScreen項目要獲得該項ZL的使用許可,必須獲得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的同意。

      因此,當新開源在2017年初攜帶500萬歐元的誠意來到談判桌時,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從一開始便以強勢姿態,要求拿到新公司10%以上的股權。此后,這一數字又被抬高為20%甚至30%。而依照歐美的慣例,學校ZL管理公司的入股比例一般不超過5%,而且股份與授權費只能二選一。但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卻從一開始就希望兩者兼得。

      律師提供給楊蓉西參考的美國大學參股資料中顯示,按照慣例,作為職務發明ZL使用費用,美國學術機構僅可以擁有公司2%~5%的股權,哪怕是極其成熟,馬上可以推入市場的ZL,最高也不會超過15%。

      為了促成該項目落地,楊蓉西接受了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最初所提的條件,但隨著他們的要求不斷提升,雙方的合作變得越來越艱難。“在一次與新開源的談判中,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代表毫無征兆地拍案而起,讓兩者合作陷入僵局。即便我與合伙人哈米德·艾明格博士再三挽回,也毫無效果。”楊蓉西說。

      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的這種異常表現,令楊蓉西嗅到了不同尋常的味道,她立刻聯系了為她提供資金扶持的基金會和海德堡大學工會組織,并開始咨詢律師。

      求助無門

      2017年4月的一天,楊蓉西照例去項目組上班,但到門口時,卻發現門禁卡失效了,自己被擋在了辦公室門外。“我開始以為是門禁卡消磁了,保安卻說不是。”楊蓉西回憶說,此后,她收到了海德堡大學附屬婦科醫院院長克里斯托夫·澤恩的郵件通知,被告知已經被撤銷了MammaScreen項目負責人的職位,該職位由薩拉·舍特接替。這位走馬上任的薩拉·舍特恰恰是克里斯托夫·澤恩的學生,而且在接管MammaScreen項目后被迅速提拔成教授。

      很快,楊蓉西又收到醫學院法律部門的來信(醫學院法律部門的負責人也是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的負責人之一)。信中寫到,因為學院“高層”的決定,楊蓉西不能再回到之前的實驗室,而是被安排在一間單獨辦公室內,與項目組的同事隔離。“他們還要求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向院長克里斯托夫·澤恩的秘書當面報告時間,包括午飯時間出去了多久都要當面報告。”楊蓉西告訴《中國科學報》。

      在楊蓉西提供的郵件往來記錄中,有一份在4月12日、由海德堡大學醫學院法律部門的一名律師發給她的郵件。該郵件明確要求她報告時間,并要求她如果要在上班時間安排私人事件,需要先給上級打報告且得到同意后才能離開。

      這封郵件同時抄送給了接替她項目的負責人薩拉·舍特等人。每隔一個小時,薩拉·舍特都會給她的辦公室座機打一個電話,以確保她沒有離開。即使她要去看病,也需要醫生在開診斷證明的同時,另附時間證明。這種“特殊待遇”,不僅在海德堡,在德國任何工作單位都聞所未聞。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德國,不管是律師還是工會,只有在白天工作時間辦公。如果我想要尋求幫助,就必須在這一時間段離開辦公室。否則就很難找到人。”楊蓉西說。

      不僅如此,楊蓉西還被迫交出了以前所有的實驗數據,其項目組同事也被盤問是否私藏過數據。楊蓉西曾求助過海德堡工會,但其獲知此事涉及婦科醫院院長、醫學院法律部門以及醫學院董事會等高層,因此不愿為她提供幫助。

      既然如此,楊蓉西決定放棄德國的一切回國。

      對于兩年前發生的這一切,海德堡當地媒體《內卡河日報》在3月26日的一篇報道中寫道:“據幾位參與者透露,楊蓉西在2017年3月底突然被告知退出了MammScreen項目。沒有解釋,沒有理由。海德堡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科醫院院長克里斯托夫·澤恩的學生薩拉·舍特教授接管了領導權。舍特曾幫忙收過少量標本,但她并不在乳腺癌篩查組。”

      在回國前,楊蓉西考慮到了所有可能:“我怕他們給我潑臟水,誣告我竊取核心技術。所以我聯系律師,與海德堡大學醫學院簽訂了和平離職合同后,才得以順利回國。”

      2017年6月,楊蓉西孑然一身回到國內。至此,她為在德國發生的一切畫上了句號。但對于整件事來說,這卻只是一個逗號。

      持續發酵

      歸國后的楊蓉西并沒有時間焦慮與抑郁,她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在中國開展該項研究的努力中,并積極聯系大學與尋找可能的投資方。2017年12月底,南京醫科大學向她伸出了橄欖枝。2018年,楊蓉西在國內新成立的公司也獲得了國內投資方的風險投資。由此,她在國內開展腫瘤早期篩查的研發和轉化工作終于成為可能,且這一工作已經和德國ZL無關。

      “南京醫科大學和我們公共衛生學院給了我很多支持,投資方對我的支持很大,國內的辦事效率令人稱贊。”楊蓉西說,國內多家醫院在獲知她所進行的研究后,也為她提供了大量樣本數據。到目前為止,該研究進展順利,并且取得很好的數據。

      在德國方面,隨著楊蓉西的離開,其所創立的MammaScreen項目組也被解散,所有團隊成員相繼辭職。更出乎楊蓉西意料的是,導師芭芭拉·卜文科的實驗室被澤恩和舍特新組建的團隊占用,課題組面臨關閉的危險。

      楊蓉西離職后不久,2017年下半年,在澤恩、舍特以及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的“努力”下,新開源依然為其注資,并且共同成立了“HeiScreen”公司和“HeiScreenNKY”公司,主打乳腺癌早期診斷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內卡河日報》報道,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如愿獲得了“HeiScreen”公司48.6%的股份和“HeiScreenNKY”公司80%的股份,澤恩和舍特也在這兩家公司分別獲得了12%和20%的股份“回報”。

      正如《明鏡周刊》在其報道中所言,“給騎手下注,而不是給賽馬下注”。楊蓉西和其團隊離開以后,澤恩和舍特拿到了技術路徑和ZL,也組建了新的團隊,但其研發進展卻相當緩慢,而且再無新的原創。HeiScreen的檢測數據對于年輕女性的準確率為86%,對于50歲以上女性的準確率僅為60%。而根據2016年《巴登符騰堡州健康產業報》的報道,楊蓉西MammaScreen團隊的數據對乳腺癌的檢測準確率在當年就已經達到95%。

      盡管如此,2019年2月21日,海德堡大學醫學院仍然高調“官宣”,該院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血液檢測方法,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檢測,預計今年可上市并投入臨床應用。澤恩和舍特還接受了多家媒體采訪。最終,有180多家德國媒體跟進報道,造成一時的轟動。

      然而與此同時,澤恩和舍特等人在公布乳腺癌早篩重大進展時,并沒有相關論文或報告刊發,被記者問及數據和原始研發時,他們也顯得有些閃爍其辭。這引起了德國《明鏡周刊》記者的注意,他們開始初步調查。很快,記者發現了兩年前《巴登符騰堡州健康產業報》對楊蓉西及其技術的報道。再進一步與知情人士聯系,記者了解到當年被報道的楊蓉西本人,目前已經回到中國。于是,該記者設法與楊蓉西取得了聯系,這也便有了本文開頭楊蓉西收到的那封郵件。

      在與《明鏡周刊》記者的交流中,楊蓉西謹慎地描述了自己的經歷。“我很擔心這位記者在得知此事觸及到某些高層后也會放棄。”所幸,她的這一擔心并未變為現實——這位記者在采訪了20多位知情者后,相關報道于3月29日在《明鏡周刊》上刊登,隨即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

      “根據德國媒體報道,目前,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科技部已經組織專門委員會就此事對海德堡大學醫學院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將于幾周后公布。我希望最終的調查結果可以還我和我曾經帶領的MammaScreen項目和團隊一個公道。我相信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楊蓉西對《中國科學報》說。

      4月1日,《中國科學報》就相關事實聯系海德堡大學方面求證,但截至發稿時,并未收到對方正面回復。對事件后續進展,本報還將持續關注。

      MamaScreen項目組拿到EXIST項目資助后,海德堡大學對外公布的官方信息。標黃文字意為:海德堡大學醫院婦科門診的楊蓉西博士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該項目旨在開發一種高度可靠和精確的早期乳腺癌診斷試驗。這將是一種低成本、簡單的篩選方法,只需要幾滴血。

      醫學院法律部門發給楊蓉西的郵件截圖。紅框內容分別大致為“請在表格中注明您日常工作開始和結束時間,工作休息時間”,以及“私人約會應設置在正常工作時間之外,如果個別情況無法做到這一點,經與上級協商后將予以豁免”。

      醫學院法律部門的負責人、海德堡大學醫學院ZL管理公司的負責人之一Markus Jones發給楊蓉西的郵件截圖。郵件中并未提到解除楊蓉西MammaScreen領導職務的原因,并且隱晦逼迫楊蓉西離職,且只給3天考慮時間。


    相關文章

    Hindawi等撤回大量中國學者論文,教育部:開展高校撤稿論文自查

    據武漢大學、山東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河南財政金融學院等高校網站近日消息,2023年以來,Hindawi等國外出版機構撤回大量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對我國的學術聲譽和學術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教育部科學技術......

    中國學者獲國際風景園林設計領域最高獎勵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7日,美國文化景觀基金會宣布,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俞孔堅榮獲2023年奧伯蘭德國際風景園林獎。他從全球300余名獲得提名的設計師中脫穎而出,被授予國際風景園林設計界個人的......

    中國學者獲國際風景園林設計領域最高獎勵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7日,美國文化景觀基金會宣布,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俞孔堅榮獲2023年奧伯蘭德國際風景園林獎。他從全球300余名獲得提名的設計師中脫穎而出,被授予國際風景園林設計界個人的......

    2023年1月中國學者在CNS發表31篇文章

    2023年1月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31篇研究成果,iNature對此進行了匯總:【1】按雜志劃分,Cell 有7篇,Science&n......

    撤稿新高度|186篇中國學者的文章被撤回涉復旦等高校

    2022年6月,Hindawi研究誠信團隊利用審稿人活動數據庫基礎上的新的分析能力,在少數期刊的同行評議過程中發現了違規行為。初步調查的結果,Hindawi將撤回自2020年8月以來發表的16種期刊的......

    再次暴雷!該知名雜志撤回了中國學者262篇文章

    EuropeanReviewforMedicalandPharmacologicalSciences由意大利VerduciEditore出版商出版,1997年創刊,目前被包含被眾多數據庫收錄,每月上線......

    剛被踢出SCI收錄的這本期刊陸續撤回91篇中國學者論文

    Cellular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是一種開放獲取期刊。Cellular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是一份科學期刊,自2019年起由德國杜塞爾多夫的......

    超300篇中國學者論文一次性被撤原因竟是……

    據撤稿觀察網站近日報道,國際計算機學會(ACM)從數據庫中一次性撤回323篇論文。論文署名幾乎都是中國作者,研究單位中不乏華東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雙一流”高校。ACM調查發現,疑似有“論文工廠”......

    被踢出SCI,10年發文量猛增近30倍撤回137篇中國學者文章

    TumorBiology2010年之前是Karger集團出版的,從2010-2016是在Springer旗下,2017年開始該雜志轉到了SAGE集團。TumorBiology在SAGE的介紹頁面顯示,......

    創刊后該期刊發文暴漲100倍現撤回吉林大學等86篇文章

    OncoTargetsandTherapy是一份國際同行評審期刊,專注于所有類型癌癥的分子診斷和靶向分子或精準治療。該雜志探討了新療法和現有療法背后的證據,以幫助臨床醫生在知情的情況下接受這些療法并幫......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