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酵母菌的擴大培養 1. 培養基的制備
酵母擴大培養中的試管和三角瓶培養用的基通常采用麥牙汁,其制備方法如下:將干麥牙磨碎,加入3.5倍量的65 ℃的熱水,在58~60 ℃的溫度下糖化3~4 h,以碘液檢查糖化完全后,將其煮沸、過濾,將濾液濃度調整到13oBx。將上述制備好的麥牙汁進行分裝并滅菌。
(1)固體斜面使館培養基:取100 ML麥牙汁,加入2 %瓊脂,融化后分裝試管,一般培養基的裝量是試管容量的1/5。以121 ℃蒸汽滅菌20min,取出后趁熱置成斜面,放冷,斜面的長度為試管長度的1/2~3/5。
(2)液體試管培養基:用稀硫酸將麥牙汁pH調節至4~4.4,分裝于試管中,每支試管分裝5 ML。以121 oC蒸汽滅菌20 min。
(3)小三角瓶培養基:將pH調節至4~4.4的麥牙汁分裝于容量為1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裝50ML,以131oC蒸汽滅菌20 min。
2. 接種與擴大培養
(1)將斜面試管酵母原菌移接于固體斜面試管,于28~30 ℃下培養48 h。
(2)將上述培養好的斜面活化酵母菌種接一環于液體試管中,以28~30 ℃培養24 h。
(3)將上述液體試管酵母接種于小三角瓶中(每支試管接一個三角瓶),以28~30℃培養至對數期末(約16 h)。
3. 種子(酒母)質量要求
對培養好的三角瓶種子要進行質量檢查。鏡檢時要求酵母形態健壯整齊,細胞內原生質稠密,無雜菌,細胞數(0.8~1.0)×108 個/ML,出牙率20%~30 %,死亡率要小于1 %。
二、淀粉原料的蒸煮與糖化
1. 按甘薯粉或木薯粉的3.5倍量的加水比,用50~55 ℃的溫水與淀粉原料攪拌混合,添加原料量0.1%的細菌淀粉酶,于電爐上加熱并不斷攪拌,升溫至90~93 ℃,5~10 min,進行液化;繼續加熱煮沸1h,使淀粉充分糊化和液化,并適量補充水分。
2. 將上述蒸煮醪冷卻至60~62 ℃,添加180 u/g原料的糖化酶,用硫酸將醪液的pH調節至4~4.5,在水浴鍋上保溫糖化30 min,而后分裝于1000 mL的三角瓶中,每瓶裝糖化醪500 mL。
3. 糖化醪的質量要求:糖度15~17 °Bx,還原糖6 %~9 %,Ph4~4.5。
三、糖化醪的發酵
將培養成熟的小三角瓶酵母種子(酒母)以無蓖操作接入裝有500 mL糖化醪的大三角瓶中(每個小三角瓶中接一個大三角瓶,在30 ℃的溫度下發酵68~72h。
四、CO2生成量的測定
測定乙醇發酵中CO2生成量的裝置如圖5-1所示。其測定方法如下:
1. 發酵前,將三角瓶外壁擦干,置于1/100g的大平上稱重,記下質量為m1。
2. 發酵完畢后,將三角瓶輕輕搖動,使CO2盡量逸出。在同一架天平上再稱重,記下質量為m2。
3. CO2生成量=m1-m2。
五、乙醇度的測定
1. 安裝好蒸餾裝置。
2. 準確量取100 mL發酵成熟醪倒入500 Ml蒸餾瓶中,并加入等量的蒸餾水。蒸餾瓶用插有溫度計的膠塞塞緊,連接好冷凝管,勿使漏氣。用電爐加熱,同時接通冷卻氣,餾出液收集于100mL容量瓶中(如無容量瓶亦可直接用100 mL量筒收集)。待餾出液達到刻度時,立即停止收集(注意:不能超過刻度),倒入量筒中,稍加攪動,使之均勻,將酒精計與溫度計同時置入量筒,測定酒精度與溫度。
3. 根據測得的乙醇度與溫度,查換算表,得到溫度在20 ℃時的乙醇濃度。 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