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細胞誘導血管生成實驗可以用于:把一定數量的腫瘤細胞移植到機體內,誘導宿主局部的血管生成。
實驗方法原理 | 腫瘤血管生成是指腫瘤微環境誘導的在原有血管基礎上生成以毛細血管為主的血管系統,并在腫瘤組織內建立血液循環的過程。腫瘤血管生成與腫瘤微環境密切相關,受多種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或)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調節。 |
---|
實驗材料 | 腫瘤細胞 |
---|
試劑、試劑盒 | DEM培養液藻酸鈉氯化鈣氯化鈉EDTA甲醛石蠟水 |
---|
儀器、耗材 | 噴霧器電子天平剪刀針針頭紗布紫外分光光度計 |
---|
實驗步驟 | 1、雞胚準備和接種組織:選擇北京白雞種蛋,洗凈,用l:1000苯扎溴銨(新潔爾滅)液浸泡3分鐘,置37.8土0.5℃培養箱中孵育。雞胚發育第7天,蛋殼消毒后,標記制作2cmX3cm左右觀察窗。接種組織視研究目的而定,一定要在接種當日取材,充分清洗除去血污和粘液,再剪成1——2mm組織小塊。
2、組織接種:在制備雞胚觀察窗的次日,即雞胚發育第 8天進行組織接種。每個雞胚可接種5—7個組織小塊于接種部位CAM表面,再用透明膠紙封好,繼續孵育。
3、接種組織的收獲與觀察: 組織接種后每12小時觀察一次,到組織接種第11天(雞胚發育第18天)收獲接種組織,取出雞胚,置接種組織連同周圍的CAM于解剖顯微鏡下觀察,并用10%甲醛固定保存,部分組織可作石蠟切片,用作血管生成研究的免疫組化染色等。
4、CAM的血管生成表現:組織接種24小時后,CAM血管開始向接種組織生長,隨培養時間的延長,血管數目及直徑均明顯增加;第2天,新細小血管直接趨向組織;第3天,新生血管形成以接種組織為中心,10——20條放射狀血管網;爾后,CAM血管繼續明顯增加。非接種部位與接種部位比較,CAM血管數目少,大血管與小血管呈脈樣均勻分布;而接種部位的CAM血管在接種組織周圍彌散樣增加,以組織為中心向周圍呈放射狀分布,在首 先與組織發生聯系的區域CAM血管更多。第4天,可見 新生細小CAM血管生長形成中、粗血管,并在中、粗血管繼續分支出細小血管,形成新的血管網。CAM血管管腔結構清晰,可區別動、靜脈。 展開 |
---|
注意事項 | 該類體外實驗研究,有很多人為因素影響,不能代表體內生理反應,因為內皮細胞在生長因子存在的條件下培養了很長一段時間,已被激活。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類與體內生理反應有關的血管生成實驗方法,尤其是與人類血管生成有關的血管生成實驗。 |
---|
其他 | CAM血管生成模型用于血管生成的研究,可取得兩方面結果:
①檢測評價接種物刺激CAM血管增生的血管生成作用,用于分析研究血管生成促進因子、抑制因子的活性和作用的檢測,如腫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等;
②對接種物,如腫瘤組織、自身的血管生成進行研究,用于分析不同組織的血管生成活性和作用,如腫瘤組織有引發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來源于《腫瘤微環境對腫瘤血管生成的影響》腫瘤。 展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