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09 20:43 原文鏈接: 溶組織內阿米巴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溶組織內阿米巴是一種致病的阿米巴。它的生活史中有滋養體和包囊兩個時期。四核包囊是感染階段,經口而入,生活于大腸腔內,以二分裂法繁殖,能形成包囊,隨人糞排出體外。其基本生活過程是包囊→滋養體→包囊;但在一定條件下,滋養體可侵入大腸壁,或經血流侵入肝、肺等組織,引起病變。

    1.滋養體

    溶組織內阿米巴的滋養體大小在10~60mm之間,當其從有癥狀患者組織中分離時,常含有攝入的紅細胞,有時也可見白細胞和細菌。滋養體借助單一定向的偽足而運動,有透明的外質和富含顆粒的內質,具一個球形的泡狀核,直徑4~7mm。纖薄的核膜邊緣有單層均勻分布、大小一致的核周染色質粒(chromatin granules)。但在培養基中的滋養體往往有2個以上的核,核仁小,大小為0.5mm,常居中,周圍圍以纖細無色的絲狀結構。

    2.包囊

    滋養體在腸腔里形成包囊的過程稱為成囊(encystation)。滋養體在腸腔以外的臟器或外界不能成囊。在腸腔內滋養體逐漸縮小,停止活動變成近似球形的包囊前期(precyst),以后變成一核包囊并進行二分裂增殖。胞質內有一特殊的營養儲存結構即擬染色體(chromatoid body),呈短棒狀,對蟲株鑒別有意義。在未成熟包囊中有糖原泡(glycogen vacuole)。成熟包囊有4個核,圓形,直徑10~16mm,包囊壁厚約125~150nm,光滑。核為泡狀核,與滋養體的相似但稍小。
    實驗材料

    阿米巴包囊鐵蘇木素染色標本阿米巴滋養體

    實驗步驟

    1. 溶組織內阿米巴包囊鐵蘇木素染色標本。

    在低倍鏡下尋找包囊,應按順序在染色較淺的地方尋找,找到后移至視野中心換油鏡觀察。

    包囊為圓球形,外圍常透明無色,囊內可見有1-4個細胞核。核圓形,有薄而染成黑色的核膜,膜內緣可見分布比較均勻的染色質粒,核的中央有點狀的核仁。在成熟包囊(4核)內常見不到染成黑色的棒狀的擬染色體和空泡狀的糖原泡(染色過程中溶解)。

    2. 人工培養的活的阿米巴滋養體

    從人工培養液中吸取少量培養物滴于載玻片上檢查。阿米巴滋養體在低倍鏡下為透明的活動體。應注意其偽足的形成及運動方式,常因室溫較低或放置較久而運動遲緩,故應耐心辯別。人工培養的滋養體細胞質中不含紅細胞。此種涂片不可用油鏡觀察;也不可將顯微鏡傾斜,否則培養液流至鏡臺上污染鏡子和桌面。

    展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