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10 18:16 原文鏈接: 植物組織化學顯微鏡標本片制作方法_顯微化學方法

    實驗方法原理

    物解剖學中,利用新鮮材料與染色或化學反應方法柜結合,一方面用來確定梢物細胞壁或內含物的化學性質,另一方面用來分辨細胞的結構。顯微化學試驗可先用徒手切片法將材料切成薄片,一般應稍厚,大約在 20-40μm 之間,如杲太薄,有時因為所要觀察的內容物太少,反而不易清楚地顯示結果。

    實驗材料

    植物器官、組織和細胞內含物

    試劑、試劑盒

    碘液間苯三酚

    儀器、耗材

    玻片鑷子

    實驗步驟


    1 顯示纖維素的化學方法:植物細胞的細胞壁最主要的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在碘和硫酸的作用下變成藍色。在細胞中,纖維素的成分越多,藍色越明顯,而強烈木質化的細胞壁,對纖維素雖然仍能發生上述反應,但因它被木質掩蓋,因此不能作用,而小變藍色。


    方法是用 1%碘液(配制方法:先將 1.5g 碘化鉀溶于 100mL 蒸餾水中,待全溶解后,加入 1g 碘,震蕩溶解)滴在材料上,然后再加一滴 66.5%硫酸 (7 份濃硫酸 +3 份蒸餾水),經過這樣處理,纖維素的細胞壁呈藍色反應。


    2 顯示木質素的間苯三酚反應:間苯三酚反應是植物顯微化學中檢驗木質化最常用和最簡單的方法。切片先用一滴鹽酸浸透(因間苯三酚在酸性環境下才能與木質起作用),然后滴一滴間苯三酚的乙醇溶液,木質化細胞壁可現出櫻桃紅或紫紅色,其顏色深度取決于細胞壁木質化的程度。此染色法不適于作永久切片,因顏色會慢慢退去而變成淡黃色。


    3 顯示栓質和角質的化學方法:栓質和角質均為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的衍生物,與蘇丹Ⅲ作用呈現橘紅色反應。


    4 顯示果膠質的化學方法:果膠質在植物細胞中分布很廣泛,細胞壁胞間層部分甚至全部由果膠質所構成。檢測植物細胞中的果膠質常采用釕紅染色法:切片用 0.02%的釕水溶液染色 30 min, 細胞壁中的果膠成分被染成紅色。另外亦可采用番紅染色法:配0.5%-1.0%番紅水溶液,可將果膠質細胞壁染成橙黃色(木栓質與木質素染成櫻紅色),此染液的缺點是不穩定,易褪色,如將切片用凡士林或石蠟在蓋玻片周圍封閉,置丁 2%繃酸中則能保色幾個月。


    5 顯示淀粉粒的碘-碘化鉀反應:淀粉是植物細胞中主要的儲藏物質,它們在各種不同的植物細胞中形成各種不同形狀的顆粒。由于碟與淀粉作用形成碘化淀粉呈藍色反應,因此用碘液測試淀粉已成為最常用的方法。


    6 顯示多糖的高碘酸-希夫反應 (PAS 反應):利用高碘酸(氧化劑)破壞多糖分子中的 C-C 鍵,變為醛基,碘基與希夫試劑(無色亞硫酸復紅)柜結合,生成紅色的反應產物。這一過程稱為 PAS 反應。


    試劑配制


    (1)0.5%-0.8%高碘酸水溶液。


    (2) 希夫試劑:將 1g 堿性品紅溶于 200mL 煮沸的蒸餾水中,搖動 5-10 min, 冷卻到50℃ 時過濾。向濾液中加入 1mol/L 鹽酸 20mL, 冷卻至 25℃, 加 2g 偏亞硫酸鉀(或鈉鹽),搖勻,靜置暗處過夜。加活性炭 2g, 搖動 2-3min, 用濾紙將溶液過濾于棕色細口瓶中。濾液應該是無色或淡黃色,若呈紅色則不能使用。將合格的染液置于黑暗低溫 (0-4℃) 下儲存備用,用前將染液升到室溫。若使偏業硫酸鉀 2-3 倍于堿性品紅,可增強希夫試劑活力。在提高偏亞硫酸鉀用量的情況下,可使堿性品紅變成無色,不用活性炭去色過濾。


    (3) 洗滌液:偏亞硫酸鉀(或鈉)溶液


    10%偏亞硫酸鉀 5ml,


    1mol/L HCI 5mL


    蒸餾水 90mL


    臨用時將二者混合,使用新鮮混合液。


    制片程序


    (1)切片脫蠟至蒸餾水; (2) 流水沖洗 15-30 min; (3)0.5%-0.8%高碘酸溶液處理10 min; (4) 流水洗滌 5-10min, 蒸餾水過濾; (5) 移入希夫試劑中 20-30min; (6)用偏業硫酸鉀溶液洗 3 次,每次 2-3 min;(7)流水洗滌 10-15 min, 并通過蒸餾水 5 min;(S)按常規通過各級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樹膠封片。


    7 顯示蛋白質的汞-溴酚藍法:蛋白質是構成原生質休的主要成分,也可成為后含物儲藏在細胞內,成為無定形的結晶體或糊粉粒。目前測定糊粉粒最普通的方法是氯化汞-溴酚藍法(試劑配制: 10g 氯化汞 (HgCI2),0.001g 溴酚藍溶于 100mL 蒸餾水中]。將切片滴上此液一滴,染色 5min 后用 0.5%醋酸沖洗,除去切片上多余的染料,再放在培養皿中水洗 5 min, 用甘油封藏觀察。細胞中有糊粉粒則被染成鮮藍色。


    8 顯示油、脂肪、揮發油的化學力法:植物解剖中,染脂肪性物質最常用的是蘇丹 III溶液,它有兩個濃度不同的配方:


    A 蘇丹 Ill( 或蘇丹Ⅳ) 0.1g


    95% 乙醇 10mL


    甘油 10mL


    B 蘇丹 Ill( 或蘇丹Ⅳ) 0.0lg


    95% 乙醇 5mL


    甘油 5mL


    切片放在上述任一種溶液中染色 24h, 然后用 50%乙醇洗滌,放人甘油中觀察,油脂可染成淡黃色或紅色,同時為了加速染色,可以微微加熱


    9 顯示單寧的亞硫酸鐵反應:單寧是一類酚類化合物的衍生物。許多植物細胞中都含有單寧,它存在于細胞質、液泡或細胞壁中。單寧被認為具有保護植物,抗水解、抗腐爛和動物危害的作用將新鮮組織切片投入 0.5%-1.0%的亞硫酸鐵或氯化鐵溶液(用 0.1mol/L HCI 配制)中染色后,可作暫時性封片進行觀察;也可經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制成永久制片。染色結果:若出現藍色沉淀物則表明有單寧存在。


    10 顯示 DNA 的孚爾根反應:利用切片經 1mol/L HCl 60℃水解處理后, DNA 的脫氧戊糖間的醛基成為自由狀態。希夫試劑同暴露出來的醛基發生反應,將核的染色質染成深紫紅色。


    試劑配制:


    (1)1mol/L HCl 。


    (2)希夫試劑配法見“多糖的高碘酸-希夫反應”。


    (3)偏亞硫酸鈉水溶液(洗滌液)配方見“多糖的高碘酸-希夫反應”。


    制片程序


    (1)組織經卡諾固定液固定4-8h, 固定時間不宜太長,太長會水解 DNA,減弱染色強度。


    (2) 切片脫蠟并逐步過渡到蒸餾水。


    (3) 在冷 1mol/L HCl 中 1-2min 。


    (4)60℃熱 1mol/L HCl 處理 15 min。


    (5) 用冷 1mol/L HCl 略洗。


    (6) 蒸餾水漂洗。


    (7)希夫試劑反應 1-2h( 暗處)。


    (8) 用偏亞硫酸鈉水溶液洗 3 次,每次 3-5mm 。


    (9) 流水沖洗 15-30min 。


    (10) 蒸餾水漂洗。


    (11)各級乙醇脫水,每級 10-15 min。至 95% 乙醇時,可用 0.1%亮綠(或固綠)的 95%乙醇溶液復染 15-60s 。


    (12) 二甲苯透明,樹膠封片。

    展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