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細胞結構 1. 植物細胞形態的觀察
(1)清洗玻片將蓋玻片、載玻片用水清洗干凈,用紗布擦干。
(2)取材將載玻片平放在實驗臺上,在其中央加一滴蒸餾水,用鑷子或吸管取植物組織離析材料放在蒸餾水中。
(3)加蓋玻片把蓋玻片的一邊先與載玻片的水滴邊沿接觸,再慢慢的放下另一邊,將蓋玻片下的空氣擠出,以免產生氣泡。
(4)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各形狀的細胞。
2. 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和液泡的觀察
將洋蔥鱗片狀葉(或大蔥鱗片狀葉)縱向切一窄條(寬0.5 cm),然后用刀片在鱗片葉內表皮處與窄條垂直的方向輕切兩刀(劃破表皮即可),兩刀距離0.5 cm左右。用鑷子將兩切縫間的一塊表皮輕輕撕下來。裝片時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放一滴清水,再放洋蔥表皮,蓋上蓋玻片。在低倍鏡下觀察,即可看到許多無色透明的長行細胞,在細胞中的細胞質內有一個圓形的細胞核。將裝片從顯微鏡上拿下,加碘液染色。用高倍鏡觀察,可以看到細胞壁和染成黃褐色的細胞核、染成淡黃色的細胞質及細胞質里的液泡。


3. 線粒體的觀察 撕取鴨跖草葉或大蔥葉的內表皮一小塊,置于載玻片上,加一滴0.25 %堿性紫,1—2分鐘后沖洗除去染色劑,加水制片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一些微小的顆粒被染成紫色,這些顆粒具有布朗運動,這些顆粒就是線粒體。

4. 植物細胞內的質體觀察 (1)葉綠體
取葫蘆蘚擬莖葉體或黑藻放在載玻片上,用刀刮下一小部分葉片,制成裝片,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出葫蘆蘚的葉片形狀是近長方形,每個細胞內含有許多顆粒狀的葉綠體。換高倍鏡放大觀察,可清楚地看到其細胞內的葉綠體是圓餅狀。

(2)白色體 取紫鴨跖草較幼嫩的葉,沿葉脈處撕取表皮,制片觀察,可見許多粒狀的白色體,分布在細胞核的周圍。
(3)有色體
取成熟的番茄(或紅辣椒)果實,用針從果皮下挑取一小塊果肉制成壓片,用高倍鏡觀察,可以看到在它們的果肉薄壁細胞的細胞質中具有橙紅色的有色體。


5. 植物細胞的內含物觀察 (1)淀粉粒
取馬鈴薯塊莖做徒手切片,先在低倍鏡下觀察,可見到其薄壁細胞中含有許多白色 的顆粒即淀粉粒。換高倍鏡觀察,可以看到淀粉粒的輪紋,并可找到具有兩個臍的淀粉粒。


(2)貯藏蛋白質 取蓖麻種子,剝去種皮,用肥厚的胚乳做徒手切片。先把切片放入盛有純酒精的培養皿中洗滌數分鐘,使切片中的脂肪溶解在酒精中。然后將切片取出制成裝片,在高倍鏡下觀察,可以看到胚乳細胞內的糊粉粒,它是由貯藏在液泡中的蛋白晶體、球蛋白體和充填的無定形的膠質共同組成的。如在切片上加一滴碘-碘化鉀試劑,其蛋白質呈黃色。
(3)油滴
取蓖麻胚乳做徒手切片,并用蘇丹III溶液染色,在低倍鏡下觀察,可看見在細胞內有被染成紅色的油滴(脂肪滴)。

(4)結晶體
取秋海棠葉柄(或天竺葵莖)做橫切徒手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其基本組織細胞中常有單晶體或晶簇。
(5)花青素
將扁豆花瓣平鋪在載玻片上,用刀片刮去下表皮和部分薄壁組織,將剩下的部分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其薄壁細胞內的細胞液呈紅色,這就是細胞液中的花青素顯現的顏色。
6. 胞間連絲的觀察
用刀片沿新鮮的經辣椒的果皮表面平行方向,切取一薄片(或把辣椒的果皮里面朝上平放桌面上,用快刀刮去肥厚物質,使之很薄),加碘液染色制片觀察.在高倍鏡下,可以看見其表皮是由不太規則的細胞群構成的,細胞中有著淡黃色的細胞質。細胞壁很厚,著深黃色,壁上有小孔(紋孔),孔里有細胞質穿過。

7. 細胞壁的變化 (1)細胞壁木質化
取蠶豆等草本植物的老莖做橫切徒手切片,放載玻片上,先加一滴鹽酸浸透細胞,稍等2—3分鐘,除去多余的鹽酸,再加一滴間苯三苯酚溶液(50%的酒精溶液),最后加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
可見有些厚壁細胞群的細胞壁著紅色,這是在酸性環境中木質素與間苯三酚起的紅色反應。
(2)細胞壁角質化
取蠶豆、番茄或向日葵做橫切徒手切片。加一滴蘇丹Ⅲ酒精試劑,染色制片鏡檢觀察。
可見到莖的最外層表皮細胞的外側壁著橘紅色。這是莖表皮細胞外壁所沉積的角質素(脂肪類物質)與蘇丹Ⅲ反應的結果。
(3)細胞壁栓質化
取土豆塊莖切成1 cm左右厚度的長方塊,然后沿長方塊的短徑表面做徒手橫切切片,用蘇丹Ⅲ酒精染色制片,鏡檢觀察。
可見其表面幾層細胞的細胞壁著橘紅色,這就是細胞壁栓質素與蘇丹Ⅲ反應的結果。
二、植物徒手切片
1. 選材
一般選擇發育正常、軟硬適中的植物器官或組織為材料。
所取的新鮮材料應及時放入水中,以免徒手切片時萎蔫。
材料太硬時,可用1.5 %的氫氟酸或用甘油和70%酒精的等量混合液進行軟化處理;材料太軟時,可用馬鈴薯塊莖、胡蘿卜肉根等作支持物,把材料夾在其中進行切片。
對有些植物的葉片可卷成筒狀進行切片或用三片雙面刀片制成簡易的“切刀”進行切片。
取材的大小,一般直徑不超過5 mm,長度以15-25 mm為宜。
2. 切片
(1)先把欲切的材料用刀片削成大小適宜的段塊,并將切面削平,然后將材料和刀片蘸水濕潤(以后每切一片都要用水濕潤)。
(2)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材料。為防止切片時割傷手指,應使材料上端(切面)略高于食指,拇指略低于食指。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刀片一端,置于右手食指之上,刀片與材料切面平行,刀刃放在材料左前方稍低于材料斷面的位置。

(3)以均勻的力量和平穩的動作使刀刃自左前方向右后方斜滑拉切,注意不要直切,中途不停頓,拉切速度要快,不要推前拖后(拉鋸式)切割,左手食指向下稍微移動,使材料略有上升,從而調動每張切片的厚度。切片過程中右手不動,只是右臂移動,動作用臂力而不用腕力。 (4)切片要薄、平而完整,將切下的切片用毛筆刷蘸水從刀片上輕輕移入培養皿的清水中或直接將刀片浸沒于水中使切片漂洗下來。
3. 臨時裝片制作。
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鑷子在培養皿中挑選薄而透明、完整的切片放在水滴中,取干凈蓋片自水滴左側慢慢斜著蓋下,以免氣泡產生,這樣就做成了臨時裝片。

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