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JACC: Cardiovasc Interv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接受PCI治療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病情穩定的患者中,有超過80%在術后進入ICU進一步診治,盡管其并發癥發生率僅為16%。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Jay S. Shavadia博士認為,近年來STEMI的診療得到了很大改善,患者的并發癥風險顯著降低,臨床醫生應該量化風險,評估患者是否真正需要轉入ICU。
研究概要
研究者分析了來自國家心血管數據登記中胸痛-心肌梗死(STEMI)登記數據,19,507名患者在2011年12月-2014年4月接受了PCI治療。患者中位年齡73歲,女性占39%。
根據首次醫療接觸時間至器械時間(FMC to D)對患者進行分類:早期 -60分鐘(n = 4,298,中位年齡72歲,女性占35%),中期 -60~90分鐘(n = 8,737,中位年齡73歲,女性占38%),晚期 -> 90分鐘(n = 6,472,中位年齡75歲,女性占43%)。
研究中,接受直接PCI后無并發癥的患者中有82%進入ICU治療,中位時長為1天。中位FMC to D為79分鐘。上述三類患者的ICU治療比例分別為82%、83%和82%(P for trend =0.44)。
16.2%的患者發生了需要ICU管理的并發癥:心臟驟停(4.1%),死亡(4.1%),卒中(1%),休克(9.8%),呼吸衰竭(6.4%),需要治療的高度房室傳導阻滯(4.6%)。
與早期組(13.4%)相比,中期組(15.7%)和晚期組(18.7%)患者更常發生并發癥,OR值分別為1.13(95% CI, 1.01-1.25)和1.22(95% CI, 1.08-1.37)。
提起心肌梗死,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聞身邊的人或者耳熟能詳的公眾人物因急性心梗而遺憾離世。據統計,每天有超過5000人死于心肌梗死,換言之,每分鐘超過3個人死于心肌梗死。為了讓......
間充質干細胞(MSC)進入缺血心肌環境后的存活率和保留率較低,是目前MSC治療缺血性心肌病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近日,來自我國空軍軍醫大學的科研團隊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
腸道微生物群對宿主生理調節的影響最近引起了相當大的關注,尤其是在免疫系統和新陳代謝等關鍵領域。這些區域對于心肌梗死(MI)后的病理生理和修復也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在MI的背景下腸道菌群的作用仍有待充分......
近日,《歐洲心臟雜志》在線全文刊發了一篇《北京協和醫院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該《建議》針對兩種類型的心肌梗死分別提出了精準處理策略和路徑:對于急性ST段抬高型......
重癥監護病房(ICU)的病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接受益生菌治療已經變得越發普遍。通常,患者們在家中就開始服用益生菌以緩解由抗生素引起的腹瀉。最近,在ICU中積極主動地使用益生菌也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加......
當心輸出量減少,并引起組織缺氧時,盡管有足夠的血容量,仍可以定義為心源性休克。一旦心排血量減少引起代償機制,如果不采取干預措施,很容易引起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發生。心源性休克最常見的原因仍是缺血性心臟病,......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上題為“Developmentofamodelofischemicheartdis......
心肌梗死(MI)是由冠狀動脈閉塞缺血、缺氧所導致的不可逆的心肌損傷,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心血管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心臟缺血導致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同時局部上調的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降解心臟細胞外基質......
近日,JACC:CardiovascInterv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接受PCI治療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病情穩定的患者中,有超過80%在術后進入ICU進一步診治,盡管其并發癥發生率僅......
近日,JACC:CardiovascInterv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接受PCI治療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病情穩定的患者中,有超過80%在術后進入ICU進一步診治,盡管其并發癥發生率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