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植物所劉春明研究員帶領課題組成員對水稻籽粒糊粉層厚度的調控機制進行了研究,并于《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了研究成果,為水稻及其它禾本科農作物營養品質育種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持和育種思路,安諾基因為本項研究提供了全基因組甲基化測序(WGBS)的實驗及分析服務,助力OsROS1調控水稻籽粒糊粉層厚度的機制揭示。
背景介紹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軍隊爆發了一種曾在上層貴族中廣為流傳的“腳氣病”。患者會出現肌肉癱瘓、心臟衰竭等癥狀。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該癥狀的出現,實際是由于長期食用精米,缺乏維生素B1所導致的。由此可發現長期食用精米無法滿足人體對于營養元素的需求。
水稻籽粒的可食用部分多數是胚乳,由外部糊粉層和內部淀粉質胚乳組成。淀粉質胚乳在成熟時為死組織,主要積聚淀粉;糊粉層細胞為活組織,主要儲存蛋白質、脂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保留糊粉層的糙米雖然口感欠佳,卻具有更均衡的營養價值。增加糊粉層營養價值某種程度上也是提高水稻籽粒營養價值的策略之一。近日,中科院植物所劉春明研究員帶領課題組成員對水稻籽粒糊粉層厚度的調控機制進行了研究,具體研究內容趕緊隨小編來看起來~
研究成果
研究者利用正向遺傳學方法,篩選到具有糊粉層加厚的突變體ta2-1。該突變株籽粒糊粉層與野生型ZH11相比,總蛋白量、脂質、鐵、鋅、鈣、膳食纖維、抗氧化劑、酚類和多種維生素都有顯著提升,而總淀粉和直鏈淀粉量略微下降。利用ta2-1和ZH11進行的遺傳學分析顯示,ta2-1性狀的遺傳具有配子體母體效應。
研究者進一步對ta2-1和秈稻(NJ6)后代進行基于圖譜的克隆,以鑒定TA2基因。根據>7,000個F2個體的結果,TA2被定位于一段包含3個基因的46 kb基因組區域。序列分析顯示,ta2-1在Os01g0218032的14號內含子處存在一處G-A突變,產生了一種分子量較大的轉錄本。這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與擬南芥ROS1(一種去甲基化酶)具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被命名為OsROS1。后續將克隆得到的OsROS1基因分別轉入三個獨立的株系ta2-1中,觀察到ta表型完全補足,表明ta2-1表型是OsROS1基因突變的結果。此外,研究者還鑒定出其它23種OsROS1突變產生的ta2等位基因,其中5個表現出ta表型。
鑒于ROS1在擬南芥DNA去甲基化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者認為OsROS1在水稻中可能也有類似功能。基于對ZH11和ta2-1的胚和胚乳DNA進行全基因組甲基化測序(WGBS),研究者分析了基因體、轉座元件(TE)及其側翼區的DNA甲基化修飾情況。在ta2-1胚乳中,CG和CHG的甲基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但CHH甲基化水平變化不顯著,表明OsROS1可能參與胚乳中CG和CHG的去甲基化。
研究者對受到DNA甲基化水平變化的影響的基因進行了研究。他們對授粉后9天胚乳中糊粉層分化相關基因的甲基化和表達水平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RISBZ1和RPBF兩個基因的轉錄組起始位點附近存在200 bp以上的高甲基化區域,而其表達水平出現了顯著降低,表明這些基因受到了表觀遺傳水平的直接調控。
安諾表觀研究
了解這篇文章整體思路后,您是否也有表觀基因組方面的新想法呢?安諾基因多種表觀產品可以助您更好更快速的實現科研目的。安諾基因可以提供WGBS、ChIP-seq、ATAC-seq、Hi-C、ncRNA在內的多項表觀基因組測序服務,研究對象從全基因組到目標區域、從組織水平到單細胞水平、從DNA甲基化到染色質結構,可滿足科研工作者的不同研究需要~
安諾基因已積累了大量的項目經驗,合作發表的表觀基因組學文章總影響因子大于100+,如果您有表觀研究的需要,歡迎與當地銷售經理聯系,我們期待您是下一個頂級期刊Paper的作者。
輔酶Q10要不要補?什么情況下補?怎么選?……在社交平臺上,經常能看到此類咨詢帖。輔酶Q10與人體健康,尤其是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是近年來最受歡迎的膳食補充劑之一。然而,輔酶Q10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且有......
1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林尤舜團隊,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Fine-tuninggibberellinimprovesric......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林尤舜團隊合作,首次提出精準調控植物激素赤霉素(GA)到合適的中等水平是同時提高水稻堿-熱抗性和產量的關鍵,并發現......
12月18日,記者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針對水稻雜草綠色防控這一行業重大需求,該校“丁穎拔尖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水稻體系崗位專家、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齊龍團隊持續開展機械除草技術裝備攻關,突破了種-管......
通過轉錄組測序獲得人的基因表達譜數據,能進一步挖掘疾病相關的生物標志物,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目前,由于轉錄組測序無法溯源,導致不同實驗室及測序平臺產出的數據可比性和測序結果的準確性面臨挑戰。中國計量科......
9月30日,記者從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日前,湖南省農學會組織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柏連陽為組長的專家組,到長沙市瀏陽北盛展示基地,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單位培育的雜交水稻品種粒兩優......
為加強水稻科技國家平臺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激發并凝聚全國水稻科技創新活力,9月8日至10日,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岳麓山實驗室舉辦第一屆水稻科技國家平臺交流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總部位于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聯合多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一種蛋白含量近16%的低升糖指數(GI)水稻品種。研究團隊還借助遺傳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精確鎖定了賦予水稻低GI和......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生物合成創新團隊從中國菰米中鑒定到兩個花青素合成的關鍵調控基因,通過轉水稻功能驗證闡明了其在水稻種子花青素生物強化中的作用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