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UF-100篩檢尿路感染的評價(見表3)。
表3 UF-100細菌計數結果與定量細菌培養結果的比較
細菌培養 | UF-100檢測 | |||
細菌 | 細菌和白細胞 | |||
+ | - | + | - | |
+ | 52 | 13 | 43 | 22 |
- | 129 | 131 | 65 | 195 |
按表3內容采用Yerushalmy模式計算,該方法的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陰性預計值、假陽性/假陰性率、準確率見表4。
表4 UF-100 2種檢測指標篩檢性能的評價(%)
指標 | 靈敏度 | 特異性 | 陽性 預計值 | 陰性 預計值 | 假陽性率 | 假陰性率 | 準確率 |
細菌 | 80.0 | 50.4 | 28.7 | 91.0 | 39.7 | 4.0 | 56.3 |
細菌和白細胞 | 66.2 | 75.0 | 39.8 | 89.9 | 20.0 | 6.8 | 73.2 |
討 論
UF-100全自動尿液分析儀是通過流式細胞術及電阻抗測定原理對尿有形成分作分析的,有流體動力、光學、電子等多個系統。吸入800μl尿液后自動加以稀釋和混合,并對細胞、細菌等有形成分作特異性染色,通過加壓使細胞進入充滿鞘液的流室。在鞘液的約束下,細胞排成單列,經流室噴嘴噴出,形成的細胞柱與激光束垂直相交,使激活的細胞產生熒光。流式細胞入口兩端電極間的恒定直流電使有形成分通過時產生與細胞大小呈正比的電阻變化。通過測定前向散射光、熒光的波幅和強度及電阻抗的變化報告12個參數,對細菌、白細胞等5種有形成分進行分析。UF-100的重復性試驗結果表明,儀器具有良好的測試重復性,計數細菌的精密度好于白細胞。這種良好的分析尿中細菌的性能使篩檢尿路感染成為可能。
長期以來,尿定量細菌培養一直是尿路感染實驗室診斷的確診方法。按照尿中革蘭陽性菌>104cfu/ml或革蘭陰性菌>105cfu/ml時診斷為尿路感染的標準,在325份標本中有65份檢出病原菌,陽性檢出率為20.0%。分離出73株菌,其中39株為革蘭陰性菌,占53.4,以大腸埃希菌多見(27/39),這些結果與國外文獻報道接近。鑒于尿定量細菌培養可得到患病的直接證據,在本研究中作為金標準。
本研究將細菌≥2750/μl、白細胞≥20/μl作為尿路感染的陽性參考值(與國外學者相同),采用細菌計數單一指標時出現13份假陰性結果。分析其病原體時發現有3份糞鏈球菌、3份屎腸球菌、3份真菌、4份大腸桿菌。這些細菌,在國外學者同類研究假陰性標本中也有發現。尿中病原菌在種種因素影響下,體積增大或聚集成簇時,均可被儀器誤作其他顆粒而使結果呈“陰性”,造成漏檢。增加白細胞計數指標,雖可大大增加真陰性例數,但假陰性結果更多,篩檢時可只采用細菌計數這一指標。
與260份細菌培養陰性結果相比,UF-100計數細菌出現129份假陽性。這可能是患者采樣前已服用一定量的抗生素,用一般方法培養不出細菌或UF-100檢測時將尿中其他顆粒誤作細菌之故。
以定量細菌培養結果為金標準,將細菌計數結果與之比較,UF-100篩檢靈敏度為80.0%,特異性50.4%,陽性預計值為28.7%,陰性預計值為91.0%,假陽性率為39.7%,假陰性率為4.0%,準確率為56.3%,表明該法在臨床使用時有4.0%的假陰性結果,存在漏診的可能性;檢測時可篩除90%結果為陰性的標本,減少實驗人員繁復的勞動并降低檢驗成本。若增加白細胞計數指標,可提高篩檢的特異性和準確率。
UF-100操作簡便、快速,僅需70s便可生成打印的檢驗報告,每小時能完成100份標本檢測,可使臨床醫生在第一時間段獲得尿液檢查的有關信息,UF-100檢測有假陰性結果,雖可用于臨床尿路感染的篩檢,但不可替代定量細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