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25 14:55 原文鏈接: 實驗動物給藥途徑和方法

     在動物實驗中,為了觀察藥物對機能功能、代謝及形態引起的變化,常需將藥物注入動物體內。給藥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動物種類和藥物劑型等情況確定。

      (一)皮下注射

      注射時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提起皮膚,將連有5(1/2)號針頭的注射器刺入皮下。皮下注射部位一般狗、貓多在大腿外側,豚鼠在后大腿的內側或小腹部;大白鼠可在側下腹部。兔在背部或耳根部注射。蛙可在脊背部淋巴腔注射。

      (二)皮內注射

      皮內注射時需將注射的局部脫去被毛,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皮膚并使之繃緊,在兩指之間,用結核菌素注射器連4(1/2)細針頭,緊貼皮膚表層刺入皮內,然后再向上挑起并再稍刺入,即可注射藥液,此時可見皮膚表面鼓起一白色小皮丘。

      (三)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應選肌肉發達,無大血管通過的部位,一般多選臀部。注射時垂直迅速刺入肌肉,回抽針栓如無回血,即可進行注射。給小白鼠、大白鼠等小動物作肌肉注射時,用左手抓住鼠兩耳和頭部皮膚,右手取連有5(1/2)針頭的注射器,將針頭刺入大腿外側肌肉,將藥液注入。

      (四)腹腔注射

      用大、小白鼠做實驗時,以左手抓住動物,使腹部向上,右手將注射針頭于左(或右)下腹部刺入皮下,使針頭向前推 0.5~1.0cm,再以45度角穿過腹肌,固定針頭,緩緩注入藥液(圖1),為避免傷及內臟,可使動物處于頭低位,使內臟移向上腹。若實驗動物為家兔,進針部位為下腹部的腹白線離開1cm處。

    圖1 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五)靜脈注射

      1.兔:兔耳部血管分布清晰。兔耳中央為動物,耳外緣為靜脈。內緣靜脈深不易固定,故不用。外緣靜脈表淺易固定,常用。先拔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手指彈動或輕揉兔耳,使靜脈充盈,左手食指和中指夾住靜脈的近端,拇指繃緊靜脈的遠端,無名指及小指墊在下面,右手持注射器連6號針頭盡量從靜脈的遠端刺入,移動拇指于針頭上以固定針頭,放開食指和中指,將藥液注入(圖2),然后拔出針頭,用手壓迫針眼片刻。

    圖2 家兔耳緣靜脈注射方法

      2.小白鼠和大白鼠:一般采用尾靜脈注射,鼠尾靜脈有三根,左右兩側及背側各一根,左右兩側尾靜脈比較容易固定,多采用,背側一根也可采用,但位置容易固定。操作時先將動物固定在鼠筒內或扣在燒杯中,使尾巴露出,尾部用45~50℃的溫水浸潤半分鐘或用酒精擦拭使血管擴張,并可使表皮角質軟化,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鼠尾兩側,使靜脈充盈,用中指從下面托起尾巴,以無名指和小指夾住尾巴的末梢,右手持注射器連4(1/2)號細針頭,使針頭與靜脈平行(小于30℃),從尾下四分之一處(約距尾尖2-3厘米)處進針,此處皮薄易于刺入,先緩注少量藥液,如無阻力,表示針頭已進入靜脈,可繼續注入。注射完畢后把尾部向注射側彎曲以止血。如需反復注射,應盡可能從末端開始,以后向尾根部方向移動注射(圖3)。

    圖3 小鼠尾靜脈注射方法

       3.狗:狗靜脈注射多選前肢內側皮下頭靜脈(圖4)或后肢小隱靜脈(圖5)注射。注射前由助手將動物側臥,剪去注射部位的被毛,用膠皮帶扎緊(或用手抓緊)靜脈近端,使血管充盈,從靜脈的遠端將注射針頭平行刺入血管,待有回血后,松開綁帶(或兩手),緩緩注入藥液。

    圖4  狗前肢頭靜脈注射

    圖5 狗后肢小隱靜脈注射

      4.蛙(或蟾蜍):將蛙或蟾蜍腦脊髓破壞后,仰臥固定于蛙板上,沿腹中線稍左剪開腹肌,可見到腹靜脈貼著腹壁肌肉下行,將注射針頭沿血管平行方向刺入即可(圖6)。

    圖6 蛙腹壁靜靜注射

      幾種常用的動物不同給藥途徑的注射量可參考表1。 

    表1 幾種動物不同給藥途徑的常用注射量(毫升)

    注射途徑

    小鼠

    大鼠

    豚鼠

    腹  腔

    0.2-1.0

    1-3

    2-5

    5-10

    5-15

    肌  肉

    0.1-0.2

    0.2-0.5

    0.2-0.5

    0.5-1.0

    2-5

    靜  脈

    0.2-0.5

    1-2

    1-5

    3-10

    5-15

    皮  下

    0.1-0.5

    0.5-1.0

    0.5-2

    1.0-3.0

    3-10

      (六)淋巴囊注射

      蛙類常采用此法,因其皮下有數個淋巴囊,注入藥物甚易吸收。腹部淋巴囊和頭背淋巴囊常作為蛙類給藥途徑。一般多選用腹部淋巴囊給藥。注射時將針頭從蛙大腿上端刺入,經大腿肌層入腹壁肌層,再進入腹壁皮下,即進入淋巴囊,然后注入藥液。有時也可采用胸淋巴囊給藥。方法是將針頭刺入口腔,使穿過下頜肌層入胸淋巴囊內注入藥液,一次最大注射量為1毫升。蛙全身分布為咽、胸、背、腹側、腹、大腿和腳等七個淋巴囊(圖7)。

    圖7  蛙全身淋巴囊分布

      (七)經口給藥

      在急性試驗中,經口給藥多用灌胃法,此法劑量準確,適用于小白鼠、大白鼠、家兔等動物。

      1.小鼠、大鼠(或豚鼠)用輸血針頭或小號腰穿針頭,將其尖端斜面磨劑,用焊錫在針尖周圍焊一圓頭,注意勿堵塞針孔,即成灌胃針;亦可用燒成圓頭的硬質玻璃毛細管或特制的塑料毛細秋,作為導管。灌胃時將針按在注射器上,吸入藥液。左手抓住鼠背部及頸部皮膚將動物固定,右手持注射器,將灌胃針插入動物口中,沿咽后壁徐徐插入食道。動物應固定成垂直體位,針插入時應無阻力。若感到阻力或動物掙扎時,應立即停止進針或將針拔出,以兔損傷或穿破食道以及誤入氣管。

      一般當灌胃針插入小鼠3-4cm,大鼠或豚鼠4-6cm后可將藥物注入。常用的灌胃量小鼠為0.2-1ml,大鼠1-4ml,豚鼠為1-5ml。

      2.狗、兔、貓、猴 灌胃時,先將動物固定,再將特制的擴口器放入動物口中,擴口器之寬度可視動物口腔大小而定,如狗的擴口器可用木料制成長方形,長約10-15cm,粗細應適合狗嘴,約2-3cm,中間粘一小孔,孔的直途為5-10cm。灌胃時將擴口器放于上述動物上下門牙之后,并用繩將它固定于嘴部,將帶有彈性的橡皮導管(如導尿管),經擴口器上的小圓孔插入,沿咽后壁而進入食道,此時應檢查導管是否正確插入食道,可將導管外口置于一盛水的燒杯中,如不發生氣泡,即認為此導管是在食道中,未誤入氣管,即可將藥液灌入。

    圖8 狗灌胃方法

      經我們大量實驗,給狗、兔等動物灌胃時,可不用擴口器也能順利將藥液灌入胃內,狗灌胃時,用12號灌胃管,左手抓住狗嘴,右手中指由右嘴角插入,摸到最后一對臼齒后的天然空隙,胃管由此空隙順食管方向不斷插入約20cm,可達胃內,將胃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如不出氣泡,表示確已進入胃,而沒誤入氣管內,即可灌入。兔灌胃時,將兔固定在木制固定盒內左手虎口卡住并固定好兔嘴,右手取14號細導尿管,由右側唇裂避開門齒,將導管慢慢插入,如插管順利,動物不掙扎,插入約15cm時,即表示插入胃內,將藥液注入。

      各種動物一次灌胃能耐受的最大容積小鼠為0.5-1.0ml,大鼠4-7ml,豚鼠為4-7ml,家兔為80-150ml,狗為200-500ml。

      (八)其它途徑給藥

      1.呼吸道給藥 呈粉塵、氣體及蒸氣或霧等癥狀存在藥物或毒氣,均需要通過動物呼吸道給藥。如一般實驗時給動物乙醚作吸入麻醉,給動物吸一定量的氨氣、二氧化碳等觀察呼吸、循環等變化;給動物定期吸入一定量的SO2。鋸末煙霧等可造成慢性氣管炎動物模型等;特別在毒物學實驗中應用更為廣泛。

      2.皮膚給藥 為了鑒定藥物或毒物經皮膚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致敏作用和光感作用等,均需采用經皮膚給藥方法。如家兔和豚鼠常采用背部一定面積的皮膚脫毛后,將一定藥液涂在皮膚上,藥液經皮膚吸收。

      3.脊髓腔內給藥 此法主要用于椎管麻醉或抽取腦脊液。

      家兔椎管內注射方法:將家兔作自然俯臥式,盡量使其尾向腹側屈曲,用粗剪將第七腰椎周圍背毛剪去,用3%碘酊消毒,干后再用79%酒精將碘酒擦去。在兔背部髕骨脊連線之中點稍下方摸動第七腰椎間隙(第七腰椎與第一骶骨椎之間),插入腰椎穿刺針頭。當針到達椎管內時(珠網膜下腔),可見到兔的后肢跳動,即證明穿刺針頭已進入椎管。這時不要再向下刺,以兔損傷脊髓。固定好針頭,即可將藥物注入。

      4.小腦延髓池給藥 此種給藥都是在動物麻醉情況下進行的。而且常采用大動物如狗等,小動物很少采用。將狗麻醉后,使狗頭盡量向胸部屈曲,用左手摸到其第一頸椎上方的凹陷(枕骨大孔),固定位置,右手取7號鈍針頭(將針頭尖端麻鈍),由此凹陷的正中線上,順平行狗的方向,小心地刺入小腦延髓池。當針頭正確刺入小腦延髓池時,注射者會感到針頭再向前穿時無阻力,同時可以聽到很輕的“咔嚓”一聲,即表示針頭已穿過硬腦膜進入小腦延髓池,而且可抽出清亮的腦脊液,注射藥物前,先抽出一些腦脊液,抽取量根據實驗需要注入多少藥液決定,即注入多少抽取多少,以保持原來腦脊髓腔里的壓力(圖9)。

    圖9 狗小腦延髓池給藥

      5.腦內給藥 此法常用于微生物學動物實驗,將病原體等接種于被檢動物腦內,然后觀察接種后的各種變化。小鼠腦內給藥時,選套有塑料管、針尖露出2mm深的5(1/2)針頭,由鼠正中額部刺入腦內,注入藥物或接種物。給豚鼠、兔、狗等進行腦內注射時,須先用穿顱鋼針穿透顱骨,再用注射器針頭刺入腦部,再徐徐注入被檢物。注射速度一定要慢,避免引起顱內壓急驟升高。

      6.直腸內給藥 此種給藥方法常用于動物麻醉。家兔直腸內給藥時,取灌腸用的膠皮管或用14號導尿管代替。在膠皮管或導尿管頭上涂上凡士林,由助手使兔蹲臥于桌上,以左臂及左腋輕輕按住兔頭及前肢,以左手拉住兔尾,露出肛門,并用右手輕握后肢,實驗者將橡皮管插入家兔肛門內,濃度約7~9cm,如為雌性動物,注意勿誤插入陰道(肛門緊接尾根)。橡皮管插好后,將注射器與橡皮管套緊,即可灌注藥液。

      7.關節腔內給藥 此種方法常用于關節炎的動物模型復制。兔給藥時,將兔仰臥固定于兔固定臺上,剪去關節部被毛,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然后用手從下方和兩旁將關節固定,把皮膚稍移向一側,在臏韌帶附著點處上方約0.5厘米處進針。針頭從上前方向下后方傾斜刺進,直至針頭遇阻力變小,然后針頭稍后退,以垂直方向推到關節腔中。針頭進入關節腔時,通常可有好象刺破薄膜的感覺,表示針頭已進入膝關節腔內,即可注入藥液。動物最大給藥量可參考表2。

    表2 常用實驗動物的最大給藥量和使用針頭規格

    <li id="omoqo"></li>
  • 動物名稱

    項  目

    灌 胃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腹腔注射

    靜脈注射

    小白鼠

    最大給藥量


    使用針頭

    1ml


    9(鈍頭)

    0.4ml


    5(1/2)

    0.4ml


    5(1/2)

    1ml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