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巨核的胞漿脫落而來,形態多樣,大小不一致,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壞,釋放血小板因子,在促進血凝和血塊收縮等方面,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血小板主要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時還有維護毛細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創口,釋放與凝血有關的各種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處,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釋放腎上腺素, 5-羥色胺等具有收縮血管作用的物質,是促進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血小板還有營養和支持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使毛細血管的脆性減少。
血小板數量、質量異常可引起出血性疾病。數量減少見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白血病等癥。數量增多見于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等病癥。質量異常可見于血小板無力癥。
20世紀60年代已證實血小板有吞噬病毒、細菌和其他顆粒物的功能。血小板因能吞噬病毒而引人注目,在血小板內沒有核遺傳物質,被血小板吞噬的病毒將失去增殖的可能。臨床上也見到患病毒性疾病時總出現血小板減少癥。因此血小板有可能與皮膚、黏膜和白細檢驗地帶網胞一樣是構成機體對抗病毒的一道防線。
許多醫務人員對血小板較大的誤差值也視而不見,他們絕大部分只注重血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測定值。事實上關注血小板的檢測更確切的說是一個認癥的過程,以免貽誤患者病情。
常見的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是由于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癥)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數低于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血小板減少癥可能源于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于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黏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手術后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
原發和繼發血小板減少:這種病原因不明,主要是針對血小板膜糖蛋白產生自身抗體的原發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下降,絕大多數血清中可測出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增加,血小板壽命減少,導致血小板下降及各種出血癥狀。而繼發性減少有基礎疾病。一經發現在治療上原發以升血小板為主,而繼發以對基礎病因治療為主。此外,此癥應與過敏性紫癜相鑒別。
各種類型的血液病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減少:有的病例中血小板可降至“0”。這種病的鑒別是血球分析的其他各項值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下降和變化,患者本身亦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癥狀,如乏力、皮膚有出血點、面色蒼白等。此病可通過腰穿以確定診斷。
肝病患者,例如長期肝炎、肝硬化以及至肝癌的患者血小板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特征是下降緩慢,與血小板正常值范圍差異不十分明顯,同時伴其他紅細胞系統不同程度的降低,說明肝的造血功能檢驗地 帶網整理減退,此種病例可通過B超消化系統造影結合檢驗肝功及系列得以確診。一旦確定是肝炎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可適當增加營養,提高機體抵抗力,保證有充足的蛋白質、水果、蔬菜必不可少,飲食也宜清淡,不食刺激和活血性食物,不宜勞累和情緒激動。
值得注意的是出血熱患者也需有血小板下降方可作出判斷,臨床有很多醫生對此知之甚少。數據顯示,凡出血熱患者除不明持續高熱數天,消炎退熱效果不明顯,而尿中出現蛋白,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引起血小板減少的非病理原因淺析)
當然血小板下降應排除客觀因素,采血時間過長、稀釋液混合不均勻、標本放置時間過短等均可影響血小板的測定結果,在臨床工作中應排除這些情況的可能。
總之,血小板下降的原因不外乎有兩種,一是血小板生成障礙,考慮是否使用的抑制造血功能的藥物,是否有血液病。二是血小板破壞過多,主要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進。一句話,需尋找血小板下降的原因,對因處理,緊急時可用升血小板藥物或輸新鮮血小板。
血小板是啟動傷口愈合和血栓形成的關鍵。成纖維細胞是結締組織細胞,在傷口愈合的后期至關重要。成纖維細胞侵入已經形成的血塊,產生包括纖維連接蛋白在內的蛋白質,然后形成一個結構框架,構建愈合所需的新組織。這......
近日,外國科學家在發表的“EffectofAntiplateletTherapyonSurvivalandOrganSupportFreeDaysinCriticallyIllPatientsWith......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使用腺病毒載體的COVID-19疫苗究竟如何引發一種罕見但有時是致命性的凝血反應,即疫苗誘導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vaccine-induced......
除了止血外,血小板還能積極參與到機體免疫細胞的招募和宿主機體的防御過程中去,但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其在解決機體炎性過程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是重癥監護過程所面臨的一種持續性挑戰,在大......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江藤浩之教授等人與熊本大學合作,成功制作出可以給任何人輸血的血小板。研究人員把基因編輯技術和ips細胞相結合起來實現了此次研究。通過小白鼠實驗,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稱為凝血酶(thrombin)的凝血蛋白和血小板如何促進癌癥進展和抑制抗癌免疫反應。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月8......
血小板行生生長因子(P1974年發現的一種刺激組織細胞增長的肽類調節因子,由細胞(例如內皮細胞、巨噬細胞和上皮細胞胸)分泌,生理狀態下存在于血小板粒內,當血液凝解的血小板激活釋放出來,有刺激特定細胞趨......
相信大家對動脈粥樣硬化這一名詞并不陌生,心腦血管疾病現已成為全球疾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動脈粥樣硬化則是心腦血管疾病中很重要的一種病變。如心臟病和中風等似乎是一類突發性疾病,然而究其原因,這類疾病......
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Chi-Med,簡稱“和黃醫藥”)近日宣布,已啟動一項I期臨床研究(clinicaltrials.gov登記號:NCT03951623),評估新型脾酪氨酸激酶(Syk)抑制劑......
DovaPharmaceuticals是一家專注于開發和商業化血小板減少癥藥物的制藥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歐盟委員會(EC)已批準Doptelet(avatrombopag),用于計劃接受侵入性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