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一方面自身免疫的病理機制決定了這類疾病的疑難和復雜;另一方面由于這類疾病累及多個系統和器官,臨床表現較為復雜。所以RA以往在臨床上更多的表現為“疑難雜癥”。隨著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礎研究和實驗學科的進步,以及眾多先進的臨床檢測手段的采用,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診斷和治療逐步開始了科學的、規范的“循證診斷”和“循證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以合成與瓜氨酸肽結合的免疫蛋白,80-90%類風濕患者可以檢測出抗瓜氨酸抗體,有研究表明特異性接近90%。瓜氨酸肽可以有關節滑膜組織的B細胞產生,并能在關節滑液中檢測出來。
一、抗環瓜氨酸肽(CCP)抗體是什么?
抗環瓜氨酸肽(CCP)抗體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中出現的針對瓜氨酸抗原的自身抗體,是早期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重要指標之一。對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具有較好的特異性,指標越高患類風濕的可能性也越大。
抗CCP抗體所針對的靶抗原是上皮細胞分化的終末階段的細胞骨架成分Filaggrin上的主要抗原決定簇。目前用ELISA檢測法檢測該抗體,實驗中所采用的抗原是人工合成的CCP,它是由19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瓜氨酸肽鏈中的2個絲氨酸替換為半胱氨酸而合成的。
二、CCP抗體的臨床意義:
CCP抗體是早期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特異性指標,臨床敏感性67-80%,特異性大于96%。與類風濕因子的診斷敏感性相當,但特異性更高。
CCP抗體有助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該抗體可先于疾病的臨床表現出現,可以出現在RA典型臨床癥狀的數年前,陽性比RF出現早,特異性比RF高,與聯合RF檢測,可以提高RA的實驗室檢出率。
CCP抗體有助于確診血清陰性的RA。
CCP抗體有助于對早期滑膜炎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
CCP抗體有助于明確區分其他炎癥性關節炎及其他如侵蝕性紅斑狼瘡的結締組織病。
CCP抗體陽性提示患者更容易出現微小關節損壞,在初次確診是可以幫助臨床醫生識別那些預后較差的患者,并及時給予指導及聯合藥物治療。
CCP抗體提示預后情況。滴度與RA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發展有關,濃度的高低可有助于判斷預后,近年來,有研究發現,抗CCP抗體陽性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骨破壞比陰性患者更嚴重,抗CCP抗體的含量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發展有關。濃度的高低可有助于判斷預后,濃度高往往提示預后不佳,發生關節侵蝕的危險大。是觀察病情與藥物療效的可靠指標。
CCP抗體可能與RA的發病機理相關。例如,有研究報道HLA-DR4(RA高風險的基因位點)和CCP抗體陽性密切相關。而且,還有資料顯示CCP抗體只在滑膜局部范圍內產生。
CCP抗體是比風濕三項更好的RA血清學檢測指標
RA血清學檢測指標 | 臨床意義 |
★環瓜氨酸肽(CCP)抗體 | RA早期診斷的特異性指標,陽性率67-80%,特異性95%。 |
類風濕因子(RF) | 陽性率60-75%,特異性75%左右,中高滴度與RA相關性更高,一般在RA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后6個月左右。其他結締組織病、感染、藥物治療及老年人也會出現陽性。 |
抗CCP抗體和RF兩種試驗聯合檢測可明顯提高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率。
三、參考范圍:
<25RU/ml(定量) | 陰性(定性) |
≥25RU/ml(定量) | 陽性(定性) |
25RU/ml~27RU/ml | 臨界區域,建議復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