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xine是一家專注于免疫腫瘤學和罕見病的領先生物治療公司,近日該公司與T細胞療法生物技術公司NeoImmuneTech聯合宣布,評估T細胞放大器Hyleukin-7(rhIL-7-hyFc, NT-I7)聯合默沙東PD-1腫瘤免疫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治療難治性或復發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臨床研究(NCT03752723)已進行了首例患者治療。
在2018年6月,這項研究被選為韓國藥物開發基金(KDDF)資助的“聯合研發項目”,并于最近獲得了韓國食品藥物安全局(MFDS)批準啟動這項Ib/II期臨床研究。目前,該研究正在韓國大約10個臨床中心招募患者,包括三星醫療中心。
TNBC占乳腺癌患者的15%,年輕女性發病率較高。由于缺乏靶向療法且復發后生存期相對較短,該領域存在著非常高的未滿足醫療需求。
Genexine公司臨床部高級副總裁Jung Won Woo博士表示,“Hyleukin-7和Keytruda聯合方案試驗非常有意義,該研究嘗試治療的是對標準治療反應不佳的晚期或轉移性TNBC患者。我們相信,通過治療TNBC患者中常見的淋巴細胞減少癥、以及增加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Hyleukin-7有潛力改善對免疫治療方案無應答的TNBC患者群體的治療預后。”
Genexine、NeoImmuneTech和韓國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的研究人員最近在2019年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年會上公布了Hyleukin-7的新型抗腫瘤作用模式。Hyleukin-7治療通過在動物模型中誘導免疫有利的腫瘤微環境(TME)賦予抗癌活性,其中Hyleukin-7顯著增加了殺傷性T細胞與免疫抑制性細胞(如調節性T細胞和髓源性抑制細胞)的比率。
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I期臨床研究以及在癌癥患者中開展的多劑量遞增研究中,Hyleukin-7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安全特征和CD4+和CD8+T淋巴細胞計數的劑量依賴性增加。Genexine和NeoImmuneTech也正在積極開展和計劃多項概念驗證臨床試驗,以開發Hyleukin-7,作為一種“IO enabling”療法,與其他癌癥治療藥物(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化療/放療)聯合用藥。
Hyleukin-7作用機制(圖片來源:NeoImmuneTech公司)
Hyleukin-7是一種新型免疫腫瘤學制劑,這是一種T細胞生長因子,由工程化白細胞介素-7(IL-7)分子共價連接的同二聚體組成,并與專有的長效平臺hyFc進行融合。IL-7是T細胞穩態的一個重要因子,可以增加T細胞的數量和功能性。Hyleukin-7在癌癥和淋巴細胞減少癥患者的治療中,能夠增強和恢復持續的T細胞免疫,從而為免疫腫瘤學(IO)組合策略提供獨特的機會。
Hyleukin-7的頂端是其效應部分,是穩定形式的IL-7。IL-7作為一種治療性蛋白,結構穩定性差并且生產效率低,這是阻礙商業化的內在技術障礙。利用先進的蛋白質工程技術,NeoImmuneTech公司創造了一種穩定、更有效的IL-7形式。Hyleukin-7的底端基于hyFc平臺技術,將工程化IL-7與作為非細胞溶解和非免疫原性載體的IgD和IgG4 Fc片段雜交,構建出一種長效融合蛋白。hyFc技術能夠延長半衰期,最大限度地減少候選藥物的生物活性損失,防止ADCC和CDC反應產生的細胞殺傷效應。
Hyleukin-7是一種以IL-7為基礎的T細胞生長因子,旨在作為一種穩定、持久的因子,在T細胞產生的多個水平上,促進T細胞的產生、成熟、擴張、運輸、功能和生存,最終目標是誘導持久的抗腫瘤T細胞反應。Hyleukin-7旨在增加新生和記憶T細胞的數量,增強T細胞的功能性,還可擴大T細胞受體(TCR)的多樣性,從而使T細胞對壓顯性表位產生反應。此外,Hyleukin-7還能通過增加歸巢趨化因子活性和對抗各種抑制網絡,增強T細胞歸巢和對腫瘤的浸潤。
目前,Hyleukin-7正被開發作為一種“IO enabling”療法,利用T細胞免疫與當前的癌癥療法(如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化療/放療、下一代IO療法等))聯合應用。
今年4月,Hyleukin-7獲美國FDA授予孤兒藥資格,用于治療特發性CD4+淋巴細胞減少癥(ICL);該藥也于2017年被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授予了孤兒藥資格,是第一個也為唯一一個獲得ICL孤兒藥資格的藥物。ICL最初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于1992年定義,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患者在沒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任何其他免疫缺陷原因的情況下,CD4+T淋巴細胞計數持續偏低。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肝臟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杜順達教授團隊為一名乙肝相關肝癌的晚期患者進行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并長期隨訪觀察。據悉,這是全球首例乙肝特異性T細胞療法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
11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雪飛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田亮團隊展開合作的最新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與公開單細胞數據集的解卷......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的研究人員發現,除了防御病原體外,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幫助保護我們基因組的穩定性——這種方式對癌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最近的兩篇論文中,分子生物學家......
從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轉錄因子誘導分化治療腫瘤的新策略,到首次在臨床上成功實現實體瘤誘導肝腫瘤細胞轉化,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謝渭芬教授領銜的課題組,......
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到,院乳腺外科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紅外熱成像體系(AI-IRT),有望應用于乳腺癌臨床前篩查,為優化乳腺癌篩查策略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作出貢獻。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外科學著名......
近年來,CAR-T細胞療法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應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已成為抗擊多種惡性腫瘤的強大武器,僅在國內就有多達六款CAR-T產品獲批上市。而在腫瘤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CAR-T細胞療法在自身免......
圖PISTE用于TCR-抗原-HLA結合預測和個性化新抗原篩選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2425104、81825020)等資助下,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教授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
9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醫產協同示范項目荻碩貝肯免疫與代謝特檢平臺啟動儀式在中關村通州園一方健康谷舉行。該平臺將進一步豐富漷縣醫藥健康產業集聚區及副中心免疫醫學科學研究及服務能力,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醫......
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科學家維克托·安布羅斯(VictorAmbros)和加里·魯夫昆(GaryRuvkun)。生理學或醫學獎是2024年諾貝爾......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統是如何促進腫瘤生長的,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科學》雜志上。黃色和藍色分別表示表達IL......